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在躺平心态的影响之下,青年一代的奋斗精神有所弱化。从内容表现来看,奋斗精神内涵着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及赓续奋斗,躺平心态表现为降低内在需要和满足现实状况的态度趋向、宣泄内卷压力和重建良好秩序的情感表达。从价值逻辑来看,培育青年奋斗精神能够涵育时代新人的思想素质、推进民族复兴的实现进程及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从生成逻辑来看,躺平心态是社会内卷严重、主体认知偏差、阶层固化存在等综合因素的产物。从现实路径来看,应该从奋斗自觉、奋斗意识、奋斗信念、奋斗动力和奋斗本领等方面入手,以主流文化、典型榜样、历史教育、内在需要和实践活动为契入点,培育青年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佛系”现象曾在社会和网络空间引起巨大反响,进入校园后作为一种文化“标签”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取向,时至今日仍驱之不散。它使大学生群体出现奋斗精神弱化的趋向,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勤俭学风、创新意识和奉献动力的缺乏。以培养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为旨归,解读“佛系”现象生成的内在机理,为消除和克服大学生“佛系”心态提供可行方案,进而使之形成信仰坚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3.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厚的内涵。青年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伟业的实践中找到奋斗精神的历史与现实依据,通过完善奋斗精神教学内容体系、拓宽奋斗精神实践培育载体、优化奋斗精神培育环境,助力青年学生明确奋斗信念、增强奋斗本领、提升奋斗自觉,进而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矢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4.
培育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有特定内涵,但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面临诸多挑战。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奋斗精神,必须讲好党的奋斗故事,加强媒体舆论引导,增强青年奋斗本领,激活青年奋斗自觉。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科学内涵,其价值意蕴对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伟大建党精神与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内在契合。高校育人工作应当以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崇高价值引导青年,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青年,以优秀的行为示范影响青年,实现价值正人、品德利人、学识启人、行为化人。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树立青年理想信念,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强化青年使命担当,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培育青年吃苦功夫,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激发青年奋斗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与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耦合共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红色文化作为育人的鲜活教材,与青年精神气质在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等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对新时代青年长志气、硬骨气、厚底气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价值选择上看,红色文化凸显的政治方向、精神标识和文化底蕴保障了青年志气有立场、骨气有内容、底气有归属。汲取红色力量能够帮助青年正确认知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克服“泛娱乐化”“躺平”等错误思潮的影响、牢固使命担当,树立起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的宏伟目标。以红色文化涵养青年志气、骨气、底气要着眼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育人模式的优化,从而培养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引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年“精神内耗”日益发酵,并在现实生活中主要呈现出四幅“面相”。青年“精神内耗”的发酵是时代特质、群体症候、社会思潮和媒介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精神内耗”会抑制青年主体性的发挥、使青年滑向价值虚无主义、阻碍青年“同一性”的形成以及助长不良社会心态。防范和化解青年“精神内耗”,需要发挥党的初心使命的感召力,引导青年弘扬奋斗精神;发挥党的百年征程的激励力,引导青年传承斗争精神;讲好生活中平凡“英雄”的故事,引导青年端正人生态度;营造代际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引导青年形成积极人格;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引导青年培育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是有着伟大奋斗精神的政党、民族、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斗精神的内涵和表现不断丰富和延展,主要包括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团结奋斗、接力奋斗、永远奋斗等五种样态,具有五个方面的育人价值。培育青年学生奋斗精神,要引导他们树立奋斗志向、提升奋斗本领、保持奋斗姿态、涵养奋斗品格、投身奋斗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处在精神世界建构期的青年在泛娱乐的裹挟下推崇“万事皆可娱乐”的价值理念、禁锢于“私人订制”的“娱乐茧房”、习惯以形象化的“视觉实证”代替理性判断,造成精神生活的泛娱乐化倾向。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年精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即价值取向功利化弱化精神生活追求、审美取向庸俗化歪曲精神生活内容、道德信仰虚无化弱化青年精神生活动力。面对青年精神生活泛娱乐化的倾向,可以从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主体自觉能力三个方面,引领青年精神生活方向、增强青年精神生活动力、提升青年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关于奋斗的论述,他们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无产阶级的立场,从奋斗的主体、奋斗的本质、奋斗的目标以及青年奋斗的意义等,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奋斗的价值目标和一般规律,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奋斗观的基本理论基础,为我们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就要坚持人民立场、科学立场和实践立场,着力在坚定青年学生的奋斗理想、提升奋斗本领、塑造奋斗品格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高校应及时发挥抗疫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笃定“四个自信”、涵养奋斗精神的作用,通过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文化活动与环境氛围、社会实践与互动体验中融入抗疫事迹,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厘清爱国主义价值困惑、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内化、践行爱国主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2.
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可分割。从理论逻辑看,党的百年奋斗精神奠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基础;从历史逻辑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蓬勃发展;从实践逻辑看,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诠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回顾党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总结百年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探索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理路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尊重成才成长规律、统筹推进凝聚合力,对新时代深入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文学由于理想精神的丧失和缺乏而出现危机时 ,青年作家宋聚丰同志以浓重的笔墨 ,向读者展示了杨新堂、段保兴等新一代农民在改革初期立足实际、寻求出路 ,几经坎坷走上致富路 ,实现自身价值的奋斗历程 ,真实地表现了改革初期农村青年的理想精神 ,挖掘和探索了农村青年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青年奋斗”这一核心命题,在立足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理论之基、深受中华优秀传统奋斗文化滋养、积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实之需的基础上,集中阐明了“青年为谁奋斗”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青年何时奋斗”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机遇、“青年何以奋斗”的小我融入大我的奋斗格局,深刻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观的重要论述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投身奋斗强国伟大实践的三重现实规引,对促进青年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躺平”对大学生奋斗精神产生了冲击,它稀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消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同、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折射出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精神懈怠和信仰危机。面对这一冲击,高校要积极应对,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汲取理论力量,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方面探索培育路径,唤醒大学生奋斗拼搏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长征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寻求革命真理的历史丰碑。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既可增强当代青年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又是当代青年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奋斗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座谈和书信中多次论及青年奋斗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奋斗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开展斗争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维度出发,深刻认识、精准把握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可以更好抓住青年特点、健全完善青年工作体系、推动青年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前多数大学生具有优良的奋斗精神品质,但在不良社会思潮和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对奋斗精神产生了抵触和质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三个务必”的提出,为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困惑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对奋斗方向、奋斗意志、奋斗本领有着重要的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与物质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青年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品德,对他们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年奋斗观是新时代青年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民族复兴伟业相联结的思想认识与行为动力。追溯青年奋斗观的逻辑理路,将核心要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探索以大课堂、大思政为导向的青年奋斗观教育实施路径,对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