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重大主题报道已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品”,越来越多的时政类、民生类等重大主题报道也已成为新媒体平台报道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河南郑州晚报旗下新媒体平台正观新闻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于2022年推出的“非凡十年见郑城长”系列报道,探索新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实践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深度报道,海内外学者,对它作了多方界定。西方学者的阐释,除了“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之外,还有“深度报道是一种对表面报道的扩展”、“深度报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报道”(转引自台湾钱震《新闻论》)。仔细研究一下我国近十多年的各种深度报道,它已超过了西方界定的内涵,我国《新闻学辞典》诠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在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由此可知,它不仅是“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还将新闻五要素拓展…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被视为传统媒体“最后的倔强”,从新闻媒体长远发展来看,深度报道涵盖的广度、深度、厚度都是即时性报道难以比拟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技术的加持以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正促使速读、微读、扫读时代加速到来。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深度报道如何在依托传统媒体走好“稳重”路线的同时,“二次创作”出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产品,并与传统的深度报道方式形成合力,提高新闻报道的知晓率、传播率、阅读率?本文结合河北日报大型系列报道《大河之北》依托“大河之北”二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大河之北官方”进行融媒体产品创作的实践,浅谈“重型新闻产品”的“二次创作”思考。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也叫解释性报道,发源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报纸为了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在原有的解释性新闻基础上加以扩展,成为现代意义的深度报道。它的问世丰富了新闻体裁,对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是一个强烈的冲击。 用美国报人罗斯科·德拉蒙德的话来说,深度报道是“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意义。”可以说,深度报道是介于动态新闻与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它通过系统提供背景材料、分析和解释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就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生活现象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多角度或全方位的思考,揭示事件本身的意义,预测今后的演化趋势,给读者提供背景广阔有理有据的视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谢常青 《新闻界》2005,(5):142-143
现代新闻写作向来强调背景的运用,新闻主体事实的意义昭示通常不能离开新闻背景.与一般新闻不同的是,深度报道对于新闻背景的重视与依赖更为突出,其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份量要远远超出其它任何新闻文体.有学者总结,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常应包括12项具体指标的部分或全部:事件、背景、有关资料、说明、原因、意义、过程、分析、前景、时效、时态和建设性意义.分析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不仅要整合历史的、现在和未来的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还要整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的背景,以使置于其中的新闻事件能深刻体现出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这样才能把新闻报道的“深度”予以确切体现.可以说,妥帖恰当地运用好新闻背景,是深度报道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上固然有很多优势,比如全天候的实时性、参与的低门槛、强大的互动性、海量信息储存等,但在对新闻事件深入探究,以满足受众对新闻背景、细节展示、前景预测、观点评论等深度需求方面,传统媒体有着新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度报道依然是传统媒体的"杀手锏"。从近几年的新闻改革实践看,不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策划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8.
今天,面对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激烈的新闻竞争,传统媒体靠什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度势微而失去先锋性的深度报道再度被纳入了传统媒体人的视野。与广播电视、网络采集新闻的短、平、快相比较,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拥有丰厚“附加值”的深度报道当可成为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丁莹 《新闻三昧》2001,(11):28-29
解释性新闻也称分析性新闻或背景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我国,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分析”、“新闻述评”、“新闻综述”、“观察与思考”、“瞭望”及“平民观察”等栏目都属于解释性新闻。对什么是解释性新闻有多种说法。综合各家意见,解释性新闻是介乎纯新闻与调查性新闻和新闻评论之  相似文献   

10.
一、深度报道的界说及其属性 深度报道的雏形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释性新闻,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十年代,报纸为了与“电子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在原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扩展,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渐被公认为独立于“纯新闻”与“解释性新闻”的专门体裁。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这样,一则报道在深度上就可胜过广播、电视报道,甚或报界同行。随着深度报道自身的发展,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之后,深度报道已不完全同于原来的规范了,有了新的发展。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在我国新闻理论界颇有争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以其低门槛、迅捷的传播速度、强大的互动性等优点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上的优劣,以及当下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特点,得出结论: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归欣 《青年记者》2007,(16):112-113
传统媒体语境下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产物,它首先以解释性新闻、专稿等形式在报纸媒体上出现,而后与电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骆玖玲 《新闻传播》2023,(16):95-97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行业也因此出现了巨变,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等一众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实际发展状况在当前阶段呈现出了明显趋势。为了谋取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汲取新媒体的精髓,通过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动广播电视发展,这是广播电视媒体破局的必然措施。作为广播电视媒体中具有极强重要性的新闻编辑工作,本文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行了陈述,并阐明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的行业特点,剖析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在当前时代下,基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制定了在深度融合背景下,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期望能够对同样人员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媒体的采编业务中,碍于自身特性,历史题材新闻以往不受传统媒体重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勃兴,历史知识大众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迅速发展,“民国热”“史学热”等在大众文化领域兴起,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也开始增设历史类新闻报道版块。不过,我们也发现,由于历史题材报道专业性强,采访难度更大,目前见诸媒体的相关报道水平参差不齐,这一新兴新闻富矿潜力尚未挖掘透彻。本文结合《河北日报》深度报道部负责的深度周刊钩沉栏目以及在重要时间节点策采编发的重大主题报道,拟从采编人员素质、保障新闻真实性、提升可读性等方面,对新闻报道如何运用好历史题材、如何做好历史题材报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的“负面新闻”报道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负面新闻”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不少新闻界同仁以为,有深度的报道往往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而展开的、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持续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报道形式。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 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如是说:“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即为深度报道。”由此可见,“深度报道”仅是一种采访报道的“方式”,并非指特定的体裁。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强调利用新闻现场音响、画面的同时,背景材料运用得当,能使现场报道具有深度效应。 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指在相对于新闻现场而言已经发生或者已经过去的无法“抢”到或“抓”到的镜头。 纵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长江走向新世纪》、湖北电视台播出的《洪湖及时处理一起假棉种坑农事件》、《假种子坑农,农民打官司胜诉》、《“打工妹”成为技师之后……》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其之所以产生深度效应,引起社会关注,赢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除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外,笔者认为,主要还在于背景材料的处理与妙用。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报道的关键。 深度报道的“深度”是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蕴含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因此,一篇报道是否属于深度报道,是否具有深度效应,关键  相似文献   

18.
余彬 《新闻前哨》2003,(2):14-15
“相关报道”指与正在进行的主体报道有关的其他报道,源于第四媒体,通常以“链接”的方式出现。相关报道与主体报道组合运用,以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为国内传统媒体借用,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平面传播方式,涌现出一批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的深度报道。常规报道如何有效地引入“相关报道”的理念和操作手法,是值得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红梅 《传媒》2015,(15):75-77
本文在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针对社交媒体新闻资讯的传播特点,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平衡报道的影响与面临的相关问题,从议题、事实、观点三个层面指出传统媒体需要从议题设置的动态平衡、专业新闻文本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平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杨萍 《新闻前哨》2014,(3):29-31
在新媒体横行天下、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从新闻时效性、报道方式,还是与读者的多元互动方面,传统媒体都远远滞后于新媒体。然而,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传统媒体凭借其专业的新闻调研和深度分析,始终拥有新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更加需要培养专家型记者,倡导研究性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