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简·爱》浸透着夏洛蒂对《圣经》基督精神的深层理解,处处蕴含着宗教情结,通过分析《简·爱》中《圣经》对其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包括对《圣经》词句的直接引用和不同角色对宗教及其精神的间接阐述,来揭示《简.爱》这部跨世巨作如何对基督精神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是通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尤其是英语影响世界的。《圣经》英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圣经》英译对英语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英语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4.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作为清教徒的诗人,弥尔顿试图从人类的角度写这部史诗。《失乐园》以圣经题材作为基本构架,描写了人类最初衍变的史诗,并浓缩了整部《圣经》史,所表达的各种观念都以圣经为模板,在具体细节安排上多引用圣经内容。充分说明了《失乐园》是一部完整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白鲸》之命名,人物故事内容及结构与《圣经》文本相对照,将《白鲸》与《圣经》进行互文性阐释,揭示作者对美国精神的反思,探究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荣莉 《文教资料》2010,(31):12-13
《白鲸——莫比·迪克》是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本文从作品命名、象征手法、文学原型三个方面阐释该作品包含的圣经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圣经》在近代中国的汉译版本、翻译主体以及近代中国人的圣经观念,来理解《圣经》这部宗教经典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文化意义。《圣经》汉译文本与中国文化融合与协商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特点;翻译主体们通过自我调节而不断探索,促使《圣经》汉译活动与中国文化不断适应;近代中国人对圣经的观念从鄙视怀疑发展到逐渐理解。  相似文献   

8.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期重要的一部传奇剧。莎士比亚一生的戏剧创作深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圣经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了他的戏剧。而爱、恨、罪及宽恕构成了莎士比亚这部传奇剧的主要的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9.
10.
春秋时期的天人关系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完成了由天命中心论向人本主义的过渡。《左传》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思想转变,体现了春秋时代在敬奉天道的基础上,以“德”为基础,将“敬天重人”和“保民重民”结合在一起,高扬人道的价值,理性地构筑天人关系,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法律必须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无效婚姻制度实效性的要求。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在内容、财产处理、子女权益以及宣告无效制度等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在婚姻无效的溯及力、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子女权益的保护等问题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程度还远远不够。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期使法律的人文精神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立足于圣经文本,研究基督教的老年观,阐释其对于超越意识下的世上生活与老年期的看法,查考老年人当如何生活的操守和使命,以及在爱的恩典之内,其他社会成员怎样对待老年人等人际关系问题,从而在开放的爱和爱的开放里,探讨这些观念对于现实老年工作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用《圣经》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原型形象来达到借古论今、阐释自己思想情感的目的。本文通过作品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描述来探讨其中的圣经元素。  相似文献   

14.
邓美云 《海外英语》2012,(8):177-178
As the classics of Christianity,the Bible has exerted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culture.The great influence is mostly dedicated to the allusions of the Bible.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reflected by these allusions reveals the source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The paper aims at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western culture better by illustrat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allusions to the Bible is deriv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俄语成语的来源与圣经典故的紧密联系,通过阅读本文,将有助于对一些俄语成语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俄语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俄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过于重视科学的工具价值,忽视学生人精神的养育,造成人精神在教育上的失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大力弘扬人教育的理念,推进人精神建设,达成对“人”的真正理解。要搞好高校的人精神建设,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过去狭隘的专业教育的观点,让受教育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化底蕴;要提高教师的人修养,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的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哲学、语言、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要改革课程体系,宽专业口径,拓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中增加入教育的内容;要重视科学课程的人价值,改进科学课程的教学,发挥其中人价值的教育功能;还要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坚持科学,反对各教派宣扬的宗教神话,但却将了解宗教视为必要的修养。因此,从他丰富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世界三大著名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十分熟稔,多有论述,对那些较小的宗教流派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阐释。本文侧重论述了鲁迅与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密切关系、对《圣经》的评价、对《圣经》故事的改编,以及对《圣经》词语典故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整部《圣经》并没有把上帝耶和华的形象进行神圣地剥离,而是进行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圣经》中的上帝并不是像云烟一样捉摸不定,却是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个个体独特到一个地步,就像真人一样。他有极深的情感,会感到快乐、挫折和愤怒。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陈思和的文学批评观以及他对新时期文学批评所作的贡献;对陈思和在“文革”后重铸时代精魂,寻找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探索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