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新聞     
大眾天文社成立 為了普及天文知識和提高大眾對天文的學習興趣,中国天文學會在去年十二月的年會中,决定成立大眾天文社,作為推行天文知識普及的機構。大眾天文社舉辦的事業有:編譯通俗天文圖書,答覆有關通俗天文知識的諮詢,舉行有關天文的通俗演講、廣播、電影和圖片展覽,並  相似文献   

2.
近來,有業内人士建議儘快制定知識産權的基本法,對知識産權的共性問題進行規制。"知識産權基本法"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十幾年前就有學者提出。2018年在《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實施10週年評估工作中,有關部門啓動了知識産權基本法的研究起草工作,據稱目前已形成專家建議稿。我們認爲,在推動制定知識産權基本法之前,以下兩個問題尚需慎重對待。  相似文献   

3.
舊行星与波特定律太陽系的行星,向來為人們已經知道的計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個;目從哥白尼氏的地动說成立以后证明地球也是一個行星,結果一共就有六個行星。 這許多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有一個很便利的定律,可以幫助我們的记憶。這就是1772年德国天文學家波特氏(Johann Elert Bode)發見的波特  相似文献   

4.
天體的系統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是各種天體(就是日月星辰等),我們學習天文,對於它們的系統、大小、遠近、構造和位置,都要先有一個粗淺的認識,才容易去開始學習。現在將各類的天體作一個簡單的說明。行星和衛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  相似文献   

5.
學天文從看星開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看恆星比較簡單,有一本星圖就可以了;但是看行星必須要先知道行星的動態,因爲行星是在繞着太陽走,它們在星座間的位置在時刻變化着。一九五四年中各行星的動態是怎樣的呢?在講到它之前,先把幾個現象以及這幾個現象的名稱解釋一下。行星繞着太陽旋轉的方向是由西而東,但是我們地球也在運動,因此從地球上看行星,有的時候,它們是在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四年八月,全苏農業展覽会在莫斯科開幕了。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展覽会,它是苏联普及農業科学知識,傳播和交流農業先進經驗的最好的一所大学。中華全國科学技術普及協会訪苏代表团去年到苏联訪問參观,在到達莫斯科之後,曾經到全苏農業展覽会參  相似文献   

7.
去年十月,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和全蘇政治與科學知識普及協會(以下簡稱爲全蘇協會)的邀請,組成訪蘇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學習全蘇協會傳播知識的先進經驗,並增進中蘇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代表團在訪蘇期間參觀了全蘇協會的總分支會和它的许多附屬機構,每處都舉行了座談會,職取了爲我們特別准備的專題報告,和對我们所提問題的解答。全蘇協會又爲代表團安排了周密的參觀訪問日程。參觀訪問的單位中包括蘇聯科學院、莫斯科大學、全蘇農業展覽會  相似文献   

8.
談談天文     
天文是研究天體的科學 太陽的出沒,月亮的盈虧和燦爛的繁星,都是我们常見的天象;而且每個人都可能發生許多疑問,譬如:太陽爲什麽有東升西沒的现象?月亮爲什麽有圆缺?星星爲什麽會發光?它離開我们到底有多速?……要解答這些問题就得請教天文學了。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學(Geophysics)爲研究地球海陸空三界物理現象及其應用之科學,國内工作人員爲謀斯學之進步及普及起見,於三十六年之春發起組織中國地球物理學會(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 ety),推定籌備委員進行籌備,於同年八月正式成立,並呈准政府立案。本會目標在進行有關地球形狀及物理諸問題之研究,成立以後,即確定研究對象之分科如下:  相似文献   

10.
显微鏡製造的進步固然是細菌学能發展的主因,但是工具當然不是惟一的条件。學者研究學問的興趣是一切人類文化發達的原動力,細菌學也不能例外。在十九世紀中葉有許多學者和哲人在辯論幾個久久未能解决的問题,這几個問题的爭  相似文献   

11.
我們的行星存在已有多少年呢?甚麽時候在地面構成了山嶽和海洋呢?這些問题從古以來就引起科學家的興趣,但是就是今天的科學,也不能作出完全正確的答案,這是不足怪的,因為它們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怎樣來確定地球的年齡呢?最早,人們企圖利用沉積物在海洋底沉積的速度來計算,後來又試圖用溶融液態的地球冷却到現在狀態所需要的時間來测定。不同的方法就得到不同的結果:由八千萬到十萬萬年。當時的人們還没有考  相似文献   

12.
中國著名知識產權學者、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中國版權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成思教授於2006年9月10日在北京逝世。鄭教授是中國第一代知識產權法學者,曾參與中國《民法典》、《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起草、制定和修訂;以專家身份參加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發表中英文知識產權法學專著40餘部。鄭成思教授對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似文献   

13.
打乒乓球是我国广大群众爱好的一項运动,在这项运动中有着不少有趣的科学知識。这篇文章就讀者感兴趣的几个問題談談其中的力学知識。  相似文献   

14.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6年4月第1版定价0.13元“在宇宙間,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吸引普遍兴趣的問題。“宇宙間的生命”这本小冊子,就是从現代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和生物学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來解答这个問題。本書是由苏联烏克蘭科学院院士巴拉巴舍夫在苏联“知識就是力量”杂志上發表的“宇宙間的生命”和“天文学家的武器”,以及苏联科学院通訊院士齐霍夫在苏联“青年技术”杂志上發表的“天文生物学”这三篇文章集成的,最后,并附列了关于天文生物学的历史的附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學為了纪念五四,曾於五月五、六、七日由理學院和工學院各系舉辦了科學展覽會,招待人民解放軍、郊區農民和附近工人、學生、市民參觀,向工農兵大众介紹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識,幫助他們了解自然规律,掌握生產鬥爭的知識;更好地担負起今后經濟建设的主要任務。化學系的展览內容,主要是關於空氣、水和糧食的一些基本知識,他們还编了說明书,現在發表在這里,以便在全國範圍內傳播。  相似文献   

16.
我們展開天文普及工作是在1949年開始的。去年,利用課餘時間,協助學校積極整修因戰爭而停頓了一年多的天文設施。後來在華東大學社會科學院二部同學搬來我們學校的時候,配合學生會的工作,招待他們觀測月球,參加的包括華大社二部和政治系俄文班的全部同學,以及三部七部的同學,一共二百多人。從這一次开始,陸续招待了近十次的不同規模的觀測,其中人數較多的,有  相似文献   

17.
祿豐蜥龍動物羣的發見,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最近人民日報上在偉大的祖國欄中,刊登了祿豐龍的照片(就是最完整的那一架)後,人民日報与科学大衆的讀者,來信詢問發见經过與研究結果的很多。因此我就應科學大衆編者的囑託,再為介紹一下。介紹着重在發掘的經过和在學術上的意義,這樣可以使我們對於這一發見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關於恐龍的詳細知識,可以參考一般地質或古生物圖書,這里不再多敍。  相似文献   

18.
直觉上,我们居住的地球真像是宇宙的心脏,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围绕她旋转。科学史告诉我们,为了扭转这一观念,人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天文观测表明,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有9大行星围绕它旋转,地球  相似文献   

19.
中國天文學會以求專門天文學之進步及通俗天文學之普及為宗旨。倡議於民國初年,當時集會講學風氣雖開,而天文學一門,問津者殊尠。迺暫置形式組織,先用“天文學會”名義,刊行觀象叢報,藉以號召同志。逮民國十一年十月三十日,始正式成立;會所設於北平,經前教育部批准立案。茲將當時籌備會所發之發起中國天文學會啟轉載於下: “天文學之發端於我國爲最古。昔庖犧氏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斯即治天文學之濫觴。大抵太古草昧時代芸芸之衆,出作入息,習見夫天象昭示歷久而不變,星宿羅列有條而不紊,始則由感覺而生推想,繼則由推想而成觀念,積之既久,於是有谿徑可尋。有聖人出,因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起源     
阿·伊·奥巴林是蘇聯傑出的生物学家,蘇聯科學院院士,蘇聯政治与科学知識普及協會主席。今年三月二日是他的六十歲壽辰,六月十五日,苏联著名的科學家、大學教授和莫斯科各公众组织的代表以及學生們,曾在苏联政治与科學知識普及協會大厅举行庆祝。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問題,是現代生物學中最重要的问题。奥巴林院士在這方面進行了三十年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工作指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無生物並依它的不斷進化的自然法則而發展。這個研究工作的成就使唯物主义生物學的基本理論獲得有力的科學的证实。奥巴休的六十歲壽辰,也恰是他完成地球上生命起源研究的三十周年。現在他的關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論文已以苏联二十三種民族文字和十八種外国文字出版。除此而外,奥巴林在這些年里还写出了幾十篇生物化学特別是發酵学方面的研究論文。發酵学是研究加速有机体中的化學反應的物質的科學。奥巴林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还是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著名的公眾領袖。他是一個爭取和平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的熱情戰士,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許多次和平大會的積極的參加者。正當他六十歲壽辰的时候,他特為我們中国讀者寫了這篇“生命的起源”。在這篇文章里,他把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識告訴了我們。這是對我們廣大讀者的一个极大的鼓舞,它鼓勵我們勇敢地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不調和地去和唯心的非科學的思想作鬥爭。它鼓勵我們去為建立人類和平幸福的生活,及全世界人民之間的真誠的友誼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正當他六十歲壽辰的時候,讓我們向他致以衷心的敬意,并热忱地祝賀他的健康。——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