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专制统治提供思想基础,生长不出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精神。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从传统家长制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更新为现代自由平等的新道德体系,同样是中国社会转型中新陈代谢的必然。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并不照搬西方模式和东亚模式,而是充分体现世界现代文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在当代社会里,继续以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为社会行为规范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孝道是儒家适应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和家国一体社会结构而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对维护传统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儒家孝道的某些具体规范显得与时代不相适应,但其内在的子辈对父母的“爱”与“敬”的伦理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家庭人际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人格发展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实现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换是发挥其现代价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三代以内的小家庭取代传统的宗法制成为社会政治的基础,非家庭本位的官僚系统成为社会政治的治理主体,这对家庭伦理以至社会生活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秦汉时期以三纲为代表的儒家家庭伦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皇权的获得、传承都依据家庭伦理;作为政治治理主体的官僚阶层虽然是非家庭本位的,但在治理的目的和治理的方式上都要依据家庭伦理;一般民众在家庭内外的生活中都是依据家庭伦理做人做事,把家庭伦理置于治道以至皇权之上。秦汉时期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基础,在今天的社会大转型中,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政治指导思想的儒家学说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王楷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130-135
就政治思想的层面而言,儒家自孔子而始就确立了德治取向的基本性格。基于此,儒家论政特别强调两点:其一,礼乐教化在价值上优越于刑政;其二,政治精英必须首先也是道德精英。儒家的这一德治传统在荀子这里发展成为一种系统性的礼治思想。荀子对儒家德治传统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为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礼的权威不仅来自于习惯和传统,更在于礼是儒家道德价值的具象化(礼义),体现着儒家基本的理想和精神;其二,就礼与法的关系而言,强调在价值层面上优先性——礼本法末。同时,在此前提之下,对法之作为特定层面上的社会治理的手段的意义亦做了明确地肯定,而不再是单纯的否定和排斥。就思想史而言,儒家的德治传统正是通过荀子礼治思想而发展成为秦汉以下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性政治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宋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且在现代华人社会中仍有其潜在的惯性影响。由于西方文化及哲学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 ,宋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创造和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而为中国五四以来的新儒家所重视。现代新儒家重新审视传统宋学的得失及其现代价值 ,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吸纳宋学来建立其道德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政治等快速发展进步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加强对我们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变革以适应时势发展既势在必然又任重道远。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运行机制、调整教育内容以及拓展教育方法与途径等将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核心内容.尽管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体系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改进和创新,但一些优良传统不仅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重要源泉,而且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人格状态及嬗变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该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秦时期的儒家推崇“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道家主要表现为一种朴素自然、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墨家则主张自主与侠行的人格精神。汉唐时期的人格状态呈现多元、自由的特点,明清时期社会人格开始经历从宗法一体化向个体化、从依附向独立的转变,从而为近代社会人格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考察这一状态的形成与嬗变过程,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社会发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重,其现行的一些政治发展理论和战略也或多或少地的传承和借鉴了儒家政治思想主张。儒家政治思想同我国当代的政治发展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本文就儒家政治思想的概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分析和讨论儒家政治思想同我国当前政治发展的契合关系,从而更好的推动和促进我国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宋学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且在现人华人社会中仍有其潜在的惯性影响,由于西方文化及哲学面临许多元法解决的矛盾,宋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创造的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而为中国五四以来的新儒家所重视,现代新儒家重新审视传统宋学的得失及其现代价值,并在不同的程序上吸纳宋学来建立其道德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思想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三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共同要求和最一般的准则.作为一种传统的精神资源.在现代家庭生活、职业活动和公共关系中仍有重要价值。我们要根据时代特征。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思想.建立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把家庭作为一个微观领域施以政治哲学方面的考察时,会发现,家庭内部诸成员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政治领域的权力关系。传统中国社会由于其“家国天下”的宗法体系,更是为家庭生活披上了一层政治权力的色彩。而消费生活作为家庭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权力的特性。在当代中国,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消费权力的形式、内容、分配状况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学界也已对其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故作者旨在从消费主体的倾斜、消费客体的多样化、消费时间的占有状况三个维度来审视和比较中国传统与现代家庭中的消费现象,从而试析中国家庭消费权力的现代嬗变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秋繁露》全面、系统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等等,现今我们要探究董仲舒儒家“通经政用”思想当从解读《春秋繁露》思想着手.从个人修身、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国家行政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春秋繁露》通经政用思想不失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在个人修身维度,董仲舒创造了“人副天数”说,并对先秦儒家的人性论进行了扬弃和发展;在家庭伦理维度,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家庭伦理思想最终表现在长幼、夫妻、手足关系上;在社会道德维度,董仲舒的社会道德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三纲五常”;在国家行政维度,董仲舒大力宣扬“天人感应”说并鼓吹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16.
“德主刑辅”是儒家政治化的核心和精华,对中国传统政治化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儒家“德主刑辅”的政治化有着浓郁的教育学意蕴,使政治统治与教育教学结成紧密的联姻,一方面要求政治统治坚定地沿着“教育路向”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育实践始终体现“政治情结”。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儒家“德主刑辅”政治化的教育学意蕴及其现代性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儒家修身思想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求、具体化的行为规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探讨儒家修身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交互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囱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对中国人而言,家都显得至为重要.家庭是个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单位,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这一现实相适应,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相应的儒家家庭伦理也就包括“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内容.从北京四合院这一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和风格,来分析和理解传统民居中所蕴含的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