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嵇康作为魏晋时期竹林派玄学家中的首要人物,他的"越名任心"、指斥礼教、托好老庄和崇尚自然的玄学思想旨趣一直成为学者们注意的焦点.然而嵇康实际是儒玄兼综,且具有深厚的儒家素养,其深厚的儒家素养主要体现在"修己"、"正身"的个人修为、"入则孝,出则悌"的伦理道德观、"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的忠君观和修齐治平的教子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嵇康是中国文化长河中充满魅力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旷达高亮.峻切清远",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为后人不断感慨赞颂的.他的诗歌与人格就是一段出发与回归的史诗--出之山阿采薇,放浪形骸;归之灵岳寄心,绝世独立.嵇康的诗歌是带领读者行走在一片大好的自然风光中然后就回归到了作者自身.嵇康人格的出发是从一个肮脏的世俗出选到纯净的自然,然后在品赏自然中回归到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玄学的神秘境界.嵇康人格是出位脱俗出发与寻求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是庄子思想的继承者。他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观点,这种主张是指顺应人性的自然发展状态,将儒家的纲常道德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自然美德。"任自然"是指以本真之心作为道德践行的出发点,从而超越物欲私利成为自由的人,达到至美至善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受正始玄学的影响,嵇康的诗歌常常通过对自由仙境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崇尚自由、企慕神仙、批判陈腐、超越现实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魏晋士人的杰出代表,嵇康在对待生死问题上所践行的仍然是儒家的生死观。他既珍爱生命,又超越了生命,既重视生,也不畏惧死。他以诗文、友情、音乐、养生铸就着自己厚重纯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俊才、奇才,"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技艺精湛而又理论空前创新的著名音乐家、哲学思想家,更是位卓越的养生学家。作者根据几十年来广搜资料的积累,就嵇康故里所在行政区建置的古今变迁;嵇康一生的重要建树;嵇康人生悲惨结局的原因和其人其事对后世的影响诸事,作出实事求是的探索与钩沉。  相似文献   

7.
诗文创作大都与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紧密相联。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思想特色,往往会在其诗文创作中表现出来。作为处于玄风盛行时期的文学家,嵇康的诗文创作中具有着强烈的玄学个性,在一定层面上显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8.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首,是魏晋玄学名士中自觉皈依神仙道教的有案可稽的第—人。道教明确把嵇康载入“尸解仙”之列,道教神仙信仰影响到嵇康对待死亡的态度。本文从嵇康之道教信仰层面出发,通过厘清嵇康与道教的深层关系,探讨其多姿多彩的思想和人生,并进一步透视其名士心态,关注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嵇康的生命观入手,认为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由于现实斗争的残酷,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超脱生命的忧患。于是岙康借游仙诗来抒来他的生命情感,把隐逸体玄融入游仙之中,使他的游仙诗与曹氏父子不同,不在于长生之想,而在于免祸全身,不在于享乐自由的追求,而在于获得一种泯灭是非善恶与造化同体、与自然合一的怡静状态。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他率意峻切,直面人生,不苟且,不俯就,含蓄而不隐忍,畅达而不委屈,以自己的激情挥洒着人生。  相似文献   

11.
魏晋之初的隐逸化并不发达,这跟其时奉虚伪“名教”为政治号召的统治阶级对隐逸行为的态度有直接关系。阮籍、嵇康的不同遭遇,可说正是其注脚。尤其是嵇康之死,向当时不满现实政权、有志于“隐逸”的士人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仕隐的选择,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嵇康和阮籍生死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玄风”内涵的界定为立足点,详细地梳理了阮籍与“玄风”的关系,认为魏晋之际,无论是在引导“清议”向“清谈”转变的过程中,还是在开创一代“放达”之风的先河中,阮籍皆发挥着首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嵇康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来研究者对其思想多有论述,但大多集中于其玄学家的一面。而忽视其思想中"儒"的一面。这显然把嵇康的思想简单化,不利于全面认识嵇康。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嵇康儒家情怀的具体体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嵇康的艺术思维是其自身禀赋以及时代造就的产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融合了道、儒、玄学三者。无论是其丰富的音乐实践还是在音乐理论上的探究,都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和”的哲学美学思想。在他的几部关于音乐的诗赋中以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自律论”观点在魏晋时代独树一帜;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充分艺术实践与深厚文学哲学造诣完美融合的产物,将中国古代的“琴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中国古典艺术基础渐隐瓦解的时代,以崇高美学为先导,能否通过音乐美学这个途径去解剖现实关系,成为对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论嵇康的悲剧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代,文人的政治生存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以嵇康为代表的一批以“闲居静思,鼓琴读书”为日常生活方式的文人,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中,构筑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嵇康作为时代思想的独立者,他无法放弃体道者的理想和精神,只能成为政治权力的牺牲品。因此,嵇康的悲剧具有了时代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嵇康的认识论中具有许多理性因素,他认为知识结构具有开放变化性,提倡积极开放的认知态度;在知识判断观上强调追根溯源,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真理,反对主观臆测;他认识到语言能指和所指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即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因而可以得意忘言;他还认识到语言具有民族性、概念性、开放性,语言不通者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情等来进行沟通.同时,他提出要控制"智用",以理智抑制过度的欲望等,这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外哲学史和思想史,概述并评价嵇康认识论中的理性因素,挖掘出其认识论的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嵇康的思想性格中并无一般论者认为的所谓矛盾;嵇康之死是嵇康践履其思想的主动选择,标志其人格境界的最后完成。嵇康的思想与人格在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江苏苏州吴县人,我国明清时代卓有成就的文艺批评家,妇孺皆知的是他对《水浒传》的精彩评点。这位江南怪才在55岁时被清政府杀害于南京。金圣叹之死,其导因似与“哭庙抗粮案”有关。但事实上,也缘于他离经叛道的性格,当时紧张的政治氛围和来自阴险刻毒官员的迫害。当然,更为直接的原因是江南归附不久的一些所谓正人君子对金圣叹的攻击诽谤,使得他的声誉一直处于负面的险恶氛围之中,稍有风吹草动,种种原因便会纠合在一起,最终造成了金圣叹弃市于南京三山街头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以京津冀城市体系为例,对其规模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京津冀城市规模的发展趋势,分形特征和发展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