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赶快"与"赶忙"都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都可在句中作状语,但二者在具体语境中对时态、句式、人称等的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二者放到现代汉语时间系统和不同语义功能的句子中,考察它们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的差异。这对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和正确使用短时副词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的意义是"位于",其功能是使主体与"在"后接的场所、活动产生空间或时间上的关系。副词"在"和介词"在"都能表示进行。"正"强调匹配的精确度,可与"在"构成多种组合。在这些组合中,"正"和"在"没有发生语义上的根本改变,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和"从"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本文将此与英语介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为切入点,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平面上对时空介词"在"、"从"的偏误进行分析。语义功能上,对汉语介词"在、从"和英语相应介词进行认知分析;句法形式上,则观察时空类介词宾语的位置关系、共现关系,对搭配错序和介词框架偏误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波 《现代企业教育》2012,(14):110-111
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入手,对"一会儿"和"一下儿"进行辨析。句法功能上,从句子成分、固定用法和否定结构进行辨别;在语义表达上,从时间长短、尝试义和急迫性进行区分;最后还对对外汉语初级教材进行考察,提出一些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5.
赣语的"刮"(过)与客家话的"撇"是对应的两个虚词,它们都表"完成"义,在功能上都与普通话"掉"、"了"接近。两词在分布上互不交叉,在层次上与各自方言的形成时间大致吻合,它们极其相似的用法是同义同步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靖 《现代语文》2009,(7):43-45
时间副词"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 "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都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语用功能的不同引起两者在时间性以及量的表述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总算""终于"和时间副词"到底"在语义上具有共同特征,都能表示经过较长过程后出现了某种结果,但是三者在具体用法上存在着一定差别。语义方面,"总算"后的命题一般是说话人预期的结果,"终于"和"到底"后的命题既可表说话人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可表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结果;"总算"和"终于"侧重于强调事件的时间性,"到底"既强调事件的时间性,也能强调事件过程的曲折性。句法方面,探讨了三者在句子中的位置分布,阐述了它们述谓性、主观性的特点。语用方面,分析了各自的评价功能和凸显焦点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韩汉两种语言中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和"马上"为研究对象,使用对比方法深入考察了两者在"短时义"、"主客观性"和"时体"上的语义特征差异,以及其在"句中位置分布"、"句式选择"和"与谓词搭配制约"上的句法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词义和句法功能两个角度对"过"字语法化为动态助词过程进行考察。"过"在词义上经历了由空间范畴到数量范畴再到时间范畴的演化;在句法功能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语到作定语、补语到作趋向补语,最后语法化为动词后助词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不定时时间副词"仍然"表示"某一行为/状态在描述/发现发生或预见发生时之前就已存在,一直持续到描述/发现发生或预见发生时,并将持续下去"。当"仍然"与"在""着"共现时,不仅强化了它们共同的表示"持续"义的功能,更凸显出动作行为在时间跨度上从过去到当前的连贯性。"仍然"与"了"的共现往往表示某一行为或状态(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已经发生或出现,且在此之前已持续或反复发生或出现。"仍然"还可以表达较强的主观化情绪,表示主语坚持自己的行为或想法。这是"在""着""了"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1.
从反问句"这不是……吗"的一部分,到话语标记"这不"的形成,依赖于结构上的固化和语义上的虚化。"这不"主要出现在同一话轮间,具有话题延续功能,其前后语句的逻辑语义关系,主要是举例印证、标示结果和并列关系;"这不"偶尔也用在应答话轮中,具有回应话题的功能。从语用特点看,"这不"所引出的内容都是近期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且句中往往有明确的时间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12.
汪秀丽  汪凤林 《文教资料》2009,(27):176-178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从三方面来理解:教学内容上,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在教学安排上,要"以教师为本";在教学手段上,要"以学生为本",把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阵地功能、舞台功能和平台功能,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指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把国家利益、教师职能、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这三方面的内涵最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为了高效地贯彻"以人为本"原则,"两课"教师需要从三方面改进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极度、极端"在句法功能上具有唯状性,主要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部分短语;"极度/极端X"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且"极度、极端"与中心词X之间可插入状语标记"地(的)"。程度副词"极度、极端"都是从名词虚化而来,虚化的动因在于"超越一般"的语义基础和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两个方面。二者虚化为程度副词时间很晚,是在民国时期,其语法化程度也还不够彻底,使用频率也不及"极其"和"极为"这两个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4.
"But"和"但是"是英语和中文里常见的话语标记,都被认为是表示语义转折的标志。且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二者经常被认为等同。通过观察发现,"but"与"但是"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基于前人研究基础,经过研究分析,可将but的语用功能可归纳为:话题引出、话题转换、否定期待、修正补充、委婉表达、情感标记。"但是"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可归纳为:话题引出、话题转换、否定期待、修正补充、强调突出。因此,二者确实在语用功能上存在些许差异。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下课"指课堂教学中一个单位教学时间的终了。当今已成为一个新义词.常指体育教练、政府官员等被解除职务,离开工作岗位。现在我们发现"下课"还可用于表述某物具有某种功能而其功能不被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16.
同为时间名词,"最近""近来"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但"最近"句法位置灵活,组合能力及结构的黏合性较强,形式上不可扩展;"近来"句法位置受限,组合能力较弱,结构相对松散,形式上可以扩展。  相似文献   

17.
"X"为时间副词性质的"近来"类双音时间词出现年代和演化路径各不相同,但是它们之间在词汇化和功能演化过程中呈系统性关联。根据产生的机制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原生性的和衍生性的。前者为A群,有"近来"、"本来"和"向来";后者为B群,有"素来"和"元来/原来"。可以假设它们之间有类推关系。其证据有时间上衔接、功能上互补、语义上包蕴以及认知上的压制准入,从而为两类群之间的诸多不一致找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工作中,打印荣誉证书、工资条、成绩单等这些琐碎的任务,耗费的精力大,时间长,利用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可以快速有效地批量处理数据,生成打印用的word文档,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一个V"结构在荆门方言中常用来表示"一直/总是/经常做某事"义,其中"一个"相当于表示频率、时间、情态、语气的副词,在句中作状语,"V"具有[﹢口语化]、[﹢持续]或[﹢多次重复]语义特征,其后可以带宾语、补语构成动词短语,形成"一个VP"格式。"一个V"有完全重叠形式和不完全重叠形式,完全重叠形式具有加强语义、语气和情态描写的功能,不完全重叠形式可能引发歧义。"一个V"有两种否定形式,即"一个+不+V"和"不+一个+V",各有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中,趋向动词往往是成对出现的,但"起来"是个例外,没有与之相对的趋向动词。不过,在许多方言中均存在着"起去"的说法。以资阳方言中的"起去"为研究对象,从语义与功能角度对它进行分析。从语义角度来看,影响资阳方言"起去"的主要因素有语境因素、情态因素与时间因素,而且存在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情况。从语法功能来看,"起去"能充当谓语与补语,多位于连谓结构与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