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文课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高质量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答案可能很复杂,但"语文味"应该是最基本的尺码。为什么有人说当今有些语文课不是语文课,而是思品课、历史课、音乐课?为什么有人竟说有的语文教师不会教语文?一个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对"语文味"的认识还不够,还不明白怎样在一堂课上尽可能多地"煮"出语文的浓香。本文仅举几例,以试图解说偏淡的"语文味"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到底教给学生什么呢?这是我常常想起的问题. 有人说,语文教师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三天不上课,一周不上课,一个月不上课,考出来的成绩也未必差,说不定还高了呢,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人说,语文课最好上了,读几篇文章,弄几张图片,随便讨论两下,一堂课就差不多了.  相似文献   

4.
时下的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或是将语文课上成了品德与社会实践课,或是将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甚至还有教师将语文课上成了自然常识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不少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本质没有搞清楚,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没有搞明白。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语文学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对语文  相似文献   

5.
石坚 《贵州教育》2011,(2):27-28
在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期间,和同学们课后讨论问题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觉得,现在的“语文课难教了”,“不知道语文到底该教什么”,不少语文教师甚至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书了”的感叹。  相似文献   

6.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语文教学像面对一盘散沙,看我们教师怎样把这一盘沙子串起来。我觉得这个比喻恰到好处,怎样把这盘散沙串起来,除了认真学习课标、大纲以外,还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一节课“一问到底”,老师的“问”牵着学生的鼻子,  相似文献   

8.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姓』什么?--认识与从事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文到底“姓”什么?  有人说,语文的根本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姓“思”;有人说,语文关 键 要提高人的精神底蕴,要弘扬人性,因此语文姓“人”;有人说,语文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于是语文姓“创”;……语文到底姓什么? 到底什么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 根本特性? 几十年了,这么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许多人还时不时犯 糊涂,我们语文界还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相似文献   

10.
吕渭源 《湖北教育》2004,(19):14-15
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过“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讨”。灌(讲)、问、讨不行,反之,不讲、不问、不讨,课又如何上?有的课,教师讲授概念清楚,结构严谨,举例生动,有问有答,师生亦步亦趋,课顺利地结束了。理论工作者也批评:不行,是“知识为本、教师主宰”。“如何行,如何对待知识,你能拿一个样板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颇受学生的欢迎,于是就有同事问有什么“招法”,每次自谦之余也想给别人一个简单明了而又行之有效的“口诀”,可化复杂为简单却并不那么简单,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全新的教学理论、全新的知识结构、全新的课程认识、全新的学生观……一两句话怎么能说得清呢?很喜欢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看小崔主持的节目,经常被里面热烈的场面所感染。偶然的一次“走神儿”让我如醍醐灌顶:“实话实说”不就是绝佳的语文课堂吗?小崔不就是顶级的语文教师吗?我们早就知道语文课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于是各种探索都进入到语文课堂:有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文自从将小学“国语”和中学“国文”统而一之称为“语文”开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对语文持有自己的观点,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语言+文学;有人说语文课是语言文章课:语文=语言+文章;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文字课:语文=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定义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和。这些定义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有各自无法克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要准确把握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安徽省望江县雷阳镇小学韩寄望语文教学由“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到“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由“满堂灌”到“满堂问”到“满堂练”。使人不免发生怀疑:命运多舛的语文教学是否又是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任...  相似文献   

14.
王剑平 《现代语文》2004,(12):29-30
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常运用"串问式"教学法--一节课漫无目标,问这问那,一问到底.其具体表现为:一问作者是谁,二问段落怎样划分,三问中心思想是什么,四问表现手法有哪些等等,问得茫无边际,问得无穷无尽.由于问题提得过于烦琐、零碎,湮没了主问题,把语文课上成了"满堂问"的课.曾听一位教师教朱自清的<春>,老师开始讲解课文了,问道:第一个"盼望着"是什么意思呢?那么第二个"盼望着"又是什么意思呢?"东风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是什么意思?这样提问岂不是文章有多少句话就可以提多少个问题吗?而在这些问题中,有许多是明知故问,问倒了学生的学习胃口,问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讨论。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  相似文献   

16.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本应找到更准确的定位。可时下有的语文课上又出现了“假主体行为”,造成了课堂表面的热闹,偏离文本,架空分析,忽视“双基”,课堂环节求新求异,却失去了语文课应有本色的不良倾向。语文教学的归属到底是什么?杨再隋教授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  相似文献   

17.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课堂教学现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欣赏过后,我们也常听到一些教师的质疑和批评“:这还是语文课吗?”“这节课的语文味儿不浓!”的确,目前很多语文课表面热热闹闹,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画,一会儿看录像,一会儿听音乐,又是辩论,又是表演,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课究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多大促进作用?为了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我们需要为它固本扶正。那么什么是语文的“本”呢?很简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只有…  相似文献   

19.
引言: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一个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课。一上课,老师们就提出了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语文课到底怎样上?”这些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肯钻研,善思考,有个性,似乎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都是骨干老师,难道连课都不会上?但冷静想想,到底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转型时期,理念不断更新,目标不断调整,尤其是语文教学领域,规模浩大的讨论、反思还在进行,大纲——新大纲——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标准,改革一浪接一浪,一线的老师们普遍产生了一些困惑:语文到底怎么了?语文教学到底…  相似文献   

20.
褚安娜 《快乐阅读》2013,(27):67-68
一、学习,关注本体性教学目标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很困惑的问题,有时候即使看了课标感觉似乎都是明白的,但是因为课标的呈现都是大的条条框框,所以具体在每一课中实施起来依然有很多迷茫之处。最近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