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紫禁城是中国形象的一张王牌名片。紫禁城文化更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递至明清时期最高体现。所以,向外国读者介绍紫禁城文化是一位从事对外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笔者就曾策划、编辑了一些反映紫禁城文化的图书:策划24开《故宫》、编辑《看不见的故宫》、绘画本《魂游故宫》、多种外文版《帝后生活》、导游性很强的《京城皇迹》、专题图书《清宫钟表集粹》、反映宫廷生活的油画集《发现紫禁城》和刚刚面市的《叹哉!紫禁城》。  相似文献   

2.
1924年,逊帝溥仪离开故宫,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其撰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中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车队向北疾驰,经过景山,穿过出皇城的一个旁门。一向不许平民百姓通过的后门中门此时也不让皇帝的车子通过,这对他来说,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们显然是要毫不迟疑地告诫‘溥仪先生’,他同他的同胞公民没有任何区别。”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第一次向公民开放。到如今,开放80年来,故宫记载了从皇权当道到公权彰显的过程中,这个社会所经历的焦灼、阵痛,以及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3.
两岸三地的“故宫博物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真正的紫禁城只有北京一个;作为皇家宫殿的“故宫”,北京和沈阳则各有一个;但作为博物馆(院)的“故宫”,却在台湾海峡两岸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三个。就文物等方面说,其实这三个“故宫”不只是雷同或相似,而是完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因为两岸三地的“故宫”文物,不但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民族渊源,而且有着共同的时代和地点来源。  相似文献   

4.
简讯     
由中央电视台和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音乐家舞台文艺晚会”近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广场举行。这是继《图兰朵》在故宫太庙演出之后,中国的皇家院落紫禁城再次成为国际文化的大舞台。它的舞美和演出规模都超过了《图兰朵》,成为又一次轰动全球的艺术盛举。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博物馆在迅速发展,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博物馆领域的相关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还要更加追求质量,要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增长。为此故宫在展览展示、观众服务、数字故宫、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展览展示方面,故宫将场馆的开放率提升到了80%,开放文渊阁、寿康宫,畅音阁的原状陈列,恢复它们的功能,开放所有的花园,紫禁城四个花园全  相似文献   

6.
何熙楠 《中国出版》2022,(S1):224-227
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为什么故宫这么大?为什么故宫里很多宫殿的屋顶都是金色的……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都会发出关于故宫的“十万个为什么”。毫无疑问,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两朝的皇宫,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就像是一个文化宝库,承载了太多文化,等待人们不断探索。然而,小朋友应该从哪儿入手,认识故宫、了解故宫呢?  相似文献   

7.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99年6月25日,故宫筒子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筒子河治理是当年北京城市水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工程历时一年。经过清淤后的筒子河水深达2米。明永乐年间在紫禁城外开凿了护城河,当时外筒子河只围绕紫禁城东、北、西三面,作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起保卫城垣的作用。外筒子河的水流入紫禁城内形成了内筒子河,除了防卫之外,还有防火和为故宫提供用水水源之用。  相似文献   

8.
于淼 《青年记者》2016,(17):95-96
纪录片《故宫100》用每集6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关于故宫的100个故事,继2003年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将故宫的细节与恢弘、历史与当下呈现在影视语言中.与12集《故宫》不同的是,它将故宫的元素拆散重组,用短小精练的方式讲述细枝末节,用微纪录的方式放大鸿篇巨制无法触及的角落,将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升华,将故宫打磨成为一座穿越时空的全息影像博物馆,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崭新容颜与魅力.  相似文献   

9.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宫”、“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10.
树军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1):43-43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官”、“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11.
要闻     
中国成全球第一大宽带用户国;全中文标识邮箱即将生效;我国设立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85家政务网站接受公众评议;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测试启动;“虚拟故宫”开启带游客网上游览紫禁城;北京规定首次进网吧须拍照存档。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皇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收藏。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人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所藏文物一类为清代  相似文献   

13.
洪烛 《档案天地》2009,(7):58-59
自从紫禁城改称为故宫的那一天起,它就是一座属于亡灵的城池。在此居住过的明清两代24个皇帝,仅仅是虚拟的主人,陈列于历史的花名册上;而那一代又一代的嫔妃、太监乃至顶礼朝拜的文武百官,都已陆续化作了风  相似文献   

14.
谁的文物?     
一方面它是对公众开放的游览展示场所,另一方面它始终是一个神秘且封闭的副部级文物机构,两个有些矛盾的身份之间,故宫的文物作为其最为价值和关注度的内容,它该归属何方?对故宫中文物的管理和展出,到底谁说了算?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2,(11):110-111
<正>这是一套关于故宫建筑、馆藏国宝、皇家生活的经典读本,是20世纪80年代集故宫各部门权威之力,用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打造的经典之作,全面揭开了600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精心遴选出故宫上百万件藏品中的100件珍品,全景讲述了300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是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精深之作。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3):32-33
<正>本书作者通过研究故宫和古建筑总结出了“九大特征、七个细节”,简明扼要地将故宫以及中国古建筑有关材料、工艺、结构的技术谜底全盘托出,将技术和实用美学合一,也将故宫的“理性之美”解释得清清楚楚。书中梁思成的简洁和林徽因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带领读者深入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理解故都、故乡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7.
杰夫  小井 《湖北档案》2003,(3):46-47
故宫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两朝24个皇帝在此指点江山。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缴了卫兵的械,然后命溥仪立即出宫。当天下午3点,溥仪离开紫禁城,从此一去不复返。 1925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院典礼,庄严宣告故宫博物院成  相似文献   

18.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6,(1):F0003-F0003
2005年10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故宫与中国紫禁城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明清宫廷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9.
故宫是一本书,融合着中国最古老、最智慧、最精彩的建筑与历史,一砖一瓦一砾仿佛都在倾诉着明清两朝帝王的奢华生活,记忆着一幕幕明清朝政与宫廷生活的图画。本画册以故宫的四季晨昏为时间点,通过展示故宫不同季节,晨昏最美时段的景致,并配以简洁的文字介绍,给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故宫,一个普通参观者很少能看得到的故宫风采。  相似文献   

20.
杨美荐 《湖南档案》2009,(11):28-30
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故宫西侧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记录清王朝真实面目的大内秘档,透过那些秘档,人们可以用眼睛去抚摸紫禁城曾经真实跳动过的脉搏和心脏。有幸走进这幢大楼的人,几乎无一不因这巨大的发现而目瞪口呆,甚至屏住了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