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职业教育从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从对人格本位的正确理解与人格本位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出发,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格本位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严权 《职教论坛》2007,(9S):53-56
“人格本位教育”的实施是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人格本位”既强调受教育者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又注重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新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人格本位”的价值观,建构“人格本位”的课程体系,利用校园文化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良好人格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典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模式作了比较,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实际,指出了人格本位模式才是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加爵悲剧的启示出发,分析了开展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应该关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四个方面对加强大学生人格本位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格本位教育"的实施是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人格本位"既强调受教育者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又注重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新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人格本位"的价值观,建构"人格本位"的课程体系,利用校园文化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良好人格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人格本位教育是目前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阐述高职课程建设的人格本位及基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格本位课程所关注的四种品质以及它的发展历程.同时,提出了人格本位思想对我国高职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谈职业教育现代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   有的发展理论专家提出: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经济,而是美德。因为“美德就是能力,而且是特有的能力。”因而,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是中国职业教育在 21世纪的必然选择。   所谓人格本位,它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立足于人是社会的人,人有文化的人、人是道德的人,主张以德性统驭能力。这种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他们的道德修炼,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培养学会做人,即做一个会创业、会学习、会生活、会处世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因而,从…  相似文献   

8.
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职业人文”路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价值观的变迁,中国高职教育经历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由"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理性转变."人格本位"理念使高职教育摒弃工具性,回归人性,是职业教育现代性本质内涵的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格本位"教育应体现高职特点,即:高职人才应兼备职业技能、道德品性和社会责任."职业人文"路径因其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并以职业性和人文性为根本,可以成为实现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目前,素质教育缺失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构存在的一大问题,而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课程建构价值取向均存在一定的偏颇,需要从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形同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价值共创等方面探索构建人格本位与能力本位相结合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所谓能力本位教育,是知识本位教育失败的产物,主要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构建,它试图通过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技术实践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超凡能力的科学主体。事实上,要求职业学校通过2~3年的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明确的职业能力,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科学与经济的发展只是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作为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职业技术教育,最终目的不是能力本位,而是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观,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不能再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强压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更具有创造性精神,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逐渐变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英美意象派与中国意境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象”与“意境”分别是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在意象理论方面,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相通。而对于意象派诗是否也有“意境”,则有许多争论。该文试图揭示意境的心境本质,说明意境是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共同追求,并对其意境进行跨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从表象到本质紧密联系,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似性,又因为中西方历史、文化、制度的差异使得二者各具特色。从哲学视角对两种教学思想进行比较、评述,探寻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有助于加深对二者的认识,取其所长,应用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例证说明误差理论在设计性物理实验中从始至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验效率,又可以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陈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07-108
在实证科学与人文哲学日益分离的今天,特别是在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以来,对语词的研究成为哲学与语言学两大领域的焦点,而对语词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又指向了意义。纵观目前为止的意义理论,不外乎指称论、行为论、使用论、观念论等几种。前三种因其显而易见的缺陷,在本文中只是简要略过,而观念论则是谈论的重点。拟站在观念论基础上对语词意义理论进行经验主义再解读,以期获得观念论的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庆 《高教论坛》2006,(5):29-30,33
理论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大学生认识理论武器的威力,激励大学生采撷理论宝库的明珠,引导大学生掌握理论学习的法门,促进大学生形成理论思维的习惯,是培养大学生理论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心理学动机理论,设计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目的是使英语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国力的增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也越来越受重视。研究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关乎我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但国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研究比较少,且多仅从句法、词汇层面进行,不够全面。有些缺乏理论支撑,有些与理论结合不深、与理论相脱节,有些只举例,有些分析不够透彻,有些缺乏产出性。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对政府工作报告在修辞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修辞形势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运用了比彻的"修辞形势"理论(The Rhetorical Situation),从受众和修辞局限的角度出发,动态、全面地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应该如何注意受众及修辞局限因素,使得译本为外国人所接受,使得中国的政策得以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19.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源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构建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文化又是影响企业构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二者的关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理性发展,是对毛泽东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使其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性;邓小平充分意识到未来的改革开放更深入发展时“四有”要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