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氯气与盐酸     
舍勒发现了氯气,并知道它的一些性质,但氯气究竟是什么形态的气体,舍勒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首先将氯气通入一个冷的空玻璃瓶里,使氯气里的含酸蒸气受冷凝结,再将除去酸蒸气的氯气依次通入三个盛满水的瓶子,使氯气溶于水.他发现溶有氯气的水溶液,在有光照的地方可以分解成盐酸和氧.贝托雷以此判断出氯气是盐酸和氧结合成的:氯=盐酸+氧.  相似文献   

2.
戴琪 《化学教学》2003,(10):28-29
1 教学方法设计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一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2 教学过程[投影]氯气的故事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1774年他用浓盐酸与软锰矿(MnO2)反应制得一种气体,从而发现了氯气。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  相似文献   

3.
话说漂白粉     
高中化学在氯气一节的教学中,讲到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总是免不了介绍漂白粉。氯气与漂白粉有不解之缘,历史上漂白粉的出现也正是这样。 早在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时,将二氧化锰与盐酸一起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氯气。舍勒在实验时还发现,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后具有漂白作用,可使蓝色的试纸变白。舍勒的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出大量的纱和布,怎样尽快地对它们进行印染加工就成  相似文献   

4.
肖莉  丁伟 《化学教学》2010,(4):16-17
教材中实验室制备氯气实验是沿用瑞典科学家舍勒制取氯气的方法,即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此方法反应慢、需加热、装置较复杂,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该实验室制法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尤其是能方便、环保进行氯气实验室制备的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5.
题目:将溴化钠和碘化钾的混和物溶于水,制成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反应完全后,把溶液蒸干,并将剩余的残渣灼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测得残渣中含氯51.32%.求原混和物中溴化钠和碘化钾的物质的量之比. 分析:是混和物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将发生下列反应:2NaBr+Cl_2=2NaCl+Br_2,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步骤氯气的制取——用实验室法制取氯气。使氯气通入广口瓶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注意氯气要盛满,要达到足够的浓度。氢气的制取及跟氯气的混和——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时,瓶里应盛满氢气。将氢气瓶口重叠于盛氯气瓶口上,使两瓶口对准,抽掉盖玻片,将两瓶颠倒位置,静放约1分钟,再将两瓶互调翻转2—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制氯水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将氯气直接通入水中至饱和。因为氯气不能迅速溶解于水,大部分气体逸入空气中,所以利用该方法制取氯水存在一些缺点,如:试剂用量大,耗时长,制得氯水浓度小,有毒的氯气大量逸入空气中,污染周围环境等等。另外现行课本中还没有实验直...  相似文献   

8.
金鱼挺好看,可也很“娇气”。如果弄得不好,甚至换了“新”自来水,也常常会使鱼死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自来水里的那一点儿氯气闯的祸。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人闻多了,也会中毒。我们喝的自来水中,氯气的含量很少,不会使人中毒。自来水厂向水中通入氯气是为了杀死水里的病菌,对人有好处。  相似文献   

9.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卤素置换反应的实验中,需要新制备的饱和氯水,使其分别与澳化物、碘化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备饱和氯水,一般要缓慢地向水中通入氯气,需要时间较长,因为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小,且溶解速度慢,所制得的饱和氯水,如不十分密封,放置一天就会因氯气的挥发而影响实验效果.鉴于此,我做了这样的改进:即将氯气直接通入四氯化碳溶液中,制得氯的四氯化碳溶液.由于氯气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通入氯气几分钟即可看到无色的四氯化碳由于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不用衬托白纸即可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同时也使学生们加深了…  相似文献   

11.
敖平 《高中数理化》2010,(7):101-101
1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氯水? 实验室中所用氯水,通常是将制得的氯气通入盛冷蒸馏水的细口容器(如圆底烧瓶、容积较大的细口瓶等)中制得的.水的量一般为容器容积的1/2~2/3即可.因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在细口容器中,没溶解完的氯气会聚集在水面上,这时不断摇动容器,就能使聚集在水面上的氯气会尽量溶解,这样就可制得饱和的黄绿色的氯水.  相似文献   

1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型实验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272123)张振新把一颗锌粒放入2ml的小安瓿瓶里,滴加1ml稀盐酸,点燃产生的氢气,立即放入15×100的小试管中(小试管里预先放好1/4匙KMnO4),滴入波盐酸后,用带有导管的胶塞塞紧。导管通入盛...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值得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一、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 如"氯水的漂白原理"中,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提出疑问:"氯气有漂白性吗?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盐酸还是次氯酸?"这样设疑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制备氯气、氯酸钾、次氯酸钠是必做的无机化学实验之一。现行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一般操作步骤是在蒸馏烧瓶中装二氧化锰固体,分液漏斗中装浓盐酸,将浓盐酸逐滴滴入蒸馏烧瓶中,产生的氯气依次通过热浓氢氧化钾溶液和冷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生成氯酸钾和次氯酸钠。反应...  相似文献   

15.
操作要点:打开橡皮管活塞,升高盛饱和食盐水的塑料瓶,让饱和食盐水流入有机玻璃管,直至充满。塞好有机玻璃管上端的橡皮塞。放下塑料瓶,用简易氯气发生装置制取氯气并从图中A管处向有机玻璃管通入氯气,同时使饱和食盐水排入塑料瓶中。当有机玻璃管内有  相似文献   

16.
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由于氯水成分具有多样性,性质具有多重性,故氯水常被喻为氯的知识点的“精髓”.下面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氯水. 一、氯水的制法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氯水,通常是把氯气通入盛有冷蒸馏水的细口容器(如圆底烧瓶)中制成的.水的量一般占容器容积的一半.因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  相似文献   

17.
1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 ,继续通氯气溶液蓝色褪去 ,为什么 ?答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会变蓝 ,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2KI Cl2 2KCl I2 ,生成的单质碘跟直链淀粉反应溶液呈蓝色 ,与支链淀粉反应溶液呈红紫色。通常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往往看到蓝色溶液中略带紫色。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淀粉同碘分子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包合物是一种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 ,借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化合物。当通入过量的氯气时 ,氯气与包合物中的碘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I2 5Cl2 6H2…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用品:钠、浓盐酸(比重1.19)、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分液漏斗、T形三通管、玻管等。 二、特点:试管呈现明亮,现象明显,能见度大,能很明显地观察到钠跟氯气反应的现象。和氯气简易发生装置组装在一起便于教师演示使用。 三、操作过程:在试管A底部放置一块新切的金属钠,塞紧单孔塞,在底部加热,观察到钠熔化成光亮的球状时立即通入氯气,并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19.
取一个大玻璃筒,把它的体积分成六等份,并在筒壁处作好标记,将简装满饱和食盐水,倒插在盛饱和食盐水的水槽内,然后用排水法通入甲烷至标记1处,再通入氯气至筒内水排完,使筒内气体体积比为Cl_2:CH_4=5:1(氯气过量),以玻片密闭玻筒口,量于光线较暗处<不可阳光直射以免爆炸>20分钟后,可看到玻筒内氯气颜色消失,筒壁有油状液滴出现,证明有CH_3CL、CH_2Cl_2、CH_3Cl CCl_4混和物生成,然后  相似文献   

20.
氯气发生器用8~12毫升的针药瓶(厚壁的亦可)及废圆珠笔芯等装配面成,固定在用木板、木条及铝芯胶线制成的小木架台上。针药瓶内先放少量研得很细的高锰酸钾粉末,用滴管向尖咀管内加入浓盐酸,即有氯气放出。氯气经细胶管通入20毫升的废安瓿内,安瓿插立在泡沫塑料板的圆孔中。瓿口最好盖上一块含有硫代硫酸钠或碳酸钠溶液的半干半湿的棉花团,以防止氯气的逸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