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其顺 《新高考》2009,(Z2):8-10
【作文题】(60分,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一模试卷)请以"一叶落知天下秋?"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可论述你的观点,可叙说你的故事,可抒发你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1人们常说:"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天,许多树木的叶子都会枯黄、凋零,如梧桐、杨树、柳树、水杉等,这些树木  相似文献   

3.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确,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一位专家说:“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细节的处理,堪称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下面,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到当今小语界两位名师的课堂之中,去领略他们用心打造的令人难忘的细节!【案例一】文眼咬嚼——一“笑”露英雄本色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紧紧抓住“神机妙算”…  相似文献   

4.
古语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讲,透过细微的变化来看整体的事态发展。于历史而言,一些细微之处也给人以无限喟叹。透过《秦始皇本纪》中的多处精彩对白,我们也能见人情世态,见国家命运,见作者匠心。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心     
<正>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  相似文献   

6.
秋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虽然没有那种狂风万里卷落叶的雄浑壮观之景,使人豪情顿生,但冷瑟悲凉之意却已直逼心头,时闻风鸣枯草丛,却全然没有夏日那热闹气氛.  相似文献   

7.
秋叶落无声     
古人云:"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叶黄了,落了,是秋天已至的最好证明。正如鬓染秋霜象征青春尽去。秋叶落无声,岁月逝无痕。它们于秋风瑟瑟、  相似文献   

8.
作文点评     
边境 《中国考试》2006,(1):18-21
2005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9.
冬日海南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样的一句话用在海南是相当适宜的了。是秋,而不是冬天,在我看来,海南是没有真正的冬天的。今天,阳台上那株四花草(又名白茅草)上最后的一片叶子终于凋谢,随着清晨的风不知道飘往何处,那一树的芳华也终于坠地了。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指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指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之中。  相似文献   

12.
秋林无静树     
【源出】明末清初·屈大均《摄山秋夕》(前四句):“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语译】秋天的树林中没有一棵静寂不动的树,树叶落下鸟儿频频惊起。瑟瑟索索,疑是起了风雨,不知山月已升起在夜空。【理释】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但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又与周围本质特点相同的事物发生直接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保持着共存共荣、一动皆动的关系。个别,包含着一般。秋林无静树@斑竹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说的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等.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人大海.<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深人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正【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研究事物原理而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诚实,意念诚实而后心志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5.
孤枝未必折     
月露山霜,孤枝似乎一无所有。宋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其实对于“孤枝”未必尽然。在以枝繁叶茂为高分的考试中,没有枝叶的孤木自然得不了高分。但来年的春风和煦里,孤木却会因没有负累而早早萌发新绿。  相似文献   

16.
考考你     
我们使用的成语,有许多是经过长期的精简提炼浓缩而成,如果你能知道成语在原来句子中的意义,你对成语的了解一定会更深刻。看看下面几句话,你能写出浓缩后的成语吗?1.一叶落,知天下秋()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相似文献   

17.
浙江卷高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面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技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8.
[文题]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题材诗歌除外。[佳作展示]一晌无限的温柔浙江省一考生时间让我们苍老,风月无声地流逝。望尽人生的漫漫长路,沉淀,却是,那一晌无限的温柔。——题记未曾想到,自己竟会被那黑暗中的一阵摇曳吸引。风吹起的那一阵欣喜,伴着耳际缕缕青丝轻轻地荡漾开去。心灵在那一刻有了一丝别高考作文思路样的悸动,很惬意。兴许,倒映在窗…  相似文献   

19.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唐诗日:“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杳出墙来。”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文意自定,角度自选。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20.
    
九月伊始,我们迎来新一学年的秋季学期.金风送爽,一叶落知天下秋.硕果累累,喜看稻菽千重浪.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不管你获得的是满心的喜悦抑或是满腹的惆怅,都到了放下它们轻装上阵的时候.这个季节,让我们从认识“秋”字开始,满怀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现在通行的“秋”字从禾,从火.从禾不难理解.秋天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作物,稻、黍等,成熟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