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构建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文化 ,是实现法治的价值观念基础 ;完善以宪法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是实现法治的首要目标 ;培养以公正廉洁为本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是实现法治的主体条件 ,也是实现法治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宪法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法律至上为核心的治国方略。法治要求具备以宪法为核心的完整和谐的法律体系 ,法律应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并具有至上权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为法治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法律根据 ,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的核心 ,法治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环境条件 ,同时 ,宪法是民主与法治的连接和统一。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的“三个依法”共同推进,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三者既相互贯通又有各自内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以宪法为核心;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它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明确自己执法的权限和程序。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所有人都受宪法法律的支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4.
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构建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价值观念基础。完善以宪法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现法治的首要目标;培养以公正廉洁为本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实现法治的主体条件,也是实现法治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作为责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公务员法》对引咎辞职制度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政策性规定成为重要实施依据,需以立法形式完善《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及配套法律,明确其主体、条件、程序、引咎辞职后的人事安排、监督机制等内容,使其向程序性问责转变,并借鉴西方国家培养以责任意识、民主法制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国家权力是通过国家公务员去行使的。因此,国家公务员是否能做到依法行政,对于建立社会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拟对依法行政,行政权力与国家法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依法行政     
论依法行政小森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组织、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为。近代各国,一般都要求行政行为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把“依法行政”作为在国家行政领域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是“依法治国”观念的派生物并为其服务。“依法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存在宪法,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代宪法存在着观念宪法、物化宪法以及现实宪法三种形态。观念形态的宪法存在着图腾禁忌、自然灾害和神异自然现象的微观心理以及儒家教义等典型代表。在宪法的物化形态中,法律、典籍以及器物等为其典型代表。宪法现实形态的典型代表为仪式、遵循先训及话语体系等。权力是我国古代宪法的主线,是理解和阐释古代宪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观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五个方面。初中学段法治观念目标共5条,可以概括为法学常识教育目标、宪法教育目标、民法典等法律教育目标、预防违法犯罪教育目标、国家安全教育目标。通过对比小学和初中学段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把握法治观念核心素养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初任培训。培训实行全脱产封闭管理,着重对依法行政知识、公务员行为规范、WTO知识、十六大报告等进行培训,使新上岗人员尽快完成向公务员角色转变。二、任职培训。着重对科长能力与素质、依法行政知识、公务员行为规范、WTO知识等进行培训。三、更新知识培训。他们先后举办了WTO培训班和依法行政知识普及培训,使公务员掌握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了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下步他们将根据人事部的要求,启动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力争参训率达到100%。四、专门业务培训。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他们积极鼓励公务员…  相似文献   

12.
紧急状态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十届人大在宪法修正案中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为紧急状态立法奠定了宪法基础。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于包括传染病、火灾等灾害在内的紧急状态也有一些比较零散的规定,但是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我们应当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作为紧急状态法律体系的核心,并将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形成一个以宪法为基础,以《紧急状态法》为核心,其它法律、法规予以配合、补充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在紧急状态的立法中,要参照有关国际条约和公约的规定,建立比较科学、合理的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环境中都存在弱势群体。通过立法确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给予弱势群体必要救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宪法权利,国家应当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的行使奠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要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有机统一起来。实施依法治校要树立和强化法治观念、宪法和法律观念、依法行政观念;做好法制宣传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建立健全完善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以德治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保留原则是宪法人权保障的内在的含义,是对权力的制约和对权利的保护。行政许可法规范权力的行使,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保障权利的实现。法律保留和依法行政在本质、目的、范围和实现途径上是一致的,坚持法律保留原则的行政许可法,才是依法行政,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宪法,遵守宪法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而且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如果哪部法律违宪了,那就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以最近发生的四川大学在读法律硕士杨世建因人事部不受理其报考中央国家公务员而提起行政诉讼案件为背景,通过分析宪法上的平等权、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性质及侵害平等就业权的标准,探讨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对原告的宪法权利实施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精神在于对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信仰,尤其是对宪法的信仰。作为法治精神要素的宪法信仰,其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本文从法治建立、存在、发展的前提,公民参与法治进程的动力来源,公民立宪、行宪、护宪的态度和公民作为传承宪法精神的载体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公共行政部门改革的重要方向,成为各个国家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具有重大意义。新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公共人力资源战略和策略进行重新思考和变革,公务员职业化即是其中有效且有现实性的关键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为公务员职业化提供了法律基础,但仍然需要构建公务员的职业化体系和实施框架。公务员职业化体系是基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流程为横向体系的整合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20.
普法教育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和专门法律等为重点内容的学法、懂法、用法和护法的全民法制教育活动。自1986年以来,在我国已开展了十五年,但公民的现代法治观念仍未得以有效确立。本就以后的普法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