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史》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推荐阅读书目。其导读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让学生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给相应章节拟写标题,并以此探究梁生宝的人物形象;其次是让学生找出《创业史》中有关下堡村生活风貌的描写,通过制作知识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领略关中平原质朴又壮美的自然风光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最后通过《骆驼祥子》和《创业史》的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比较梁生宝创业与祥子创业的不同,以此来探究梁生宝创业成功的原因,并加深对两部作品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创业史》在表现梁生宝热心参与合作化运动的故事主干下,写了主要人物梁生宝与本村姑娘徐改霞的爱情、富农姚世杰与其内侄女赵素芳的奸情及退坡干部郭振山的精明与私心。除了梁生宝是作者要重点刻画的英雄典型之外,其余人物都是普通人物或反派人物。爱情故事中的梁生宝合乎理念而不合乎人情,是个失败大于成功的形象。其余人物则因其普通、灰色或反派,倒减低了流行理念的伤害,基本保留下生活的原汁原味,有很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红色经典《创业史》以大量的笔墨对"社会主义新人"梁生宝周围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描绘。透过文本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绘以及梁生宝对待她们的不同态度,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当代妇女解放复杂、混乱的场景,同时也就认识到当代妇女解放的部分真相。  相似文献   

4.
《创业史》(第一部)出版以后,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大家共同认为,这部长篇较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以蛤蟆滩为中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农村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梁生宝这个一代新型农民的英雄形象。从“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以来,许多年过去了。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实践证明,革命文艺工作者只有充分掌握并运用这一创作方法,才能表现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时代面貌,突出时代精神,革命文艺才能更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5.
周航 《文学教育(上)》2008,(11):112-115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的价值早有定论。柳青本人在谈到《创业史》创作初衷时,说是想通过1953年前后西北终南山麓一个名叫下堡乡的小村庄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来弄清楚“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创业史》是柳青用心血浇灌出来的奇葩,小说主人公梁生宝婚事的解决与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恰恰是被以往评论者所忽视的。柳青对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明冲突的思考,通过对梁生宝的初恋对象徐改霞和结婚对象刘淑良的塑造,无意识地流露于文本之中;通过症候式分析文本的空白和缝隙处,可以全新地解读《创业史》,进而获得一种反思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梁生宝买稻种》这篇课文,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柳青,原名刘蕴华(一九一六——一九七八)陕北吴堡县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除《创业史》外,有《地雷》、《种谷记》、《铜墙铁壁》、《恨透铁》等小说,以及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等。《创业史》是反映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合作化道路,艰苦创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一九五三年,当春荒威胁着蛤蟆滩贫雇农的时刻,常年互助组组长梁生宝为了帮助阶级兄弟发展生产,不辞辛苦到百里外去买稻种。本文描写他买稻种在车站投宿、吃饭的情景,表现他“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乐”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9.
同为"文革"时期新疆维吾尔族作家创作的《克孜勒山下》与汉族作家柳青创作的《创业史》两篇长篇小说,两者在矛盾框架设置单一化和人物形象塑造政治符号化方面虽存在着共同性,然《创业史》技高一筹。归其原因在于虽同样受到了特殊时期政治文化的影响,《克孜勒山下》脱离了本民族特色,而《创业者》却能深入反映丰富的民间生活而有了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三部曲     
《同学少年》2013,(6):53
"美国三部曲"是指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以美国近百年历史为背景拍摄的三部著名电影:《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国往事》。《西部往事》表现19世纪末早期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及其开发西部时的故事。《革命往事》以政治为背景,描写政治在美国的作用及美国与邻  相似文献   

11.
柳青的《创业史》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严谨的布局,巧妙的给读者提供了答案。不仅如此,《创业史》还开创了一种叙事的范本,对之后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创作方面的意义不可小觑,甚至在整个“十七年文学”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所塑造的梁生宝形象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张琰 《文教资料》2007,(3):64-67
柳青的《创业史》堪称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创业史》的研究文献,学界多集中于对梁生宝和梁三老汉这两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忽略了对小说中女性群像的关照和解析。文章通过分析《创业史》中,梁秀兰、赵素芳、李翠娥和姚士杰的三妹子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定位与她们各自所属阶级地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徐改霞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形象“复杂”的爱情体验,解析并且反思了政治权利话语对于作家柳青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默涵在为《大写的人》一书所写的序中谈道:当前,我国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有些人说:《创业史》宣传了谱误的政策,梁生宝不是先进人物典型,而是一个犯了严重错误的人物。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首先,把生产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对立起  相似文献   

14.
姚剑波 《滁州学院学报》2010,12(1):30-32,39
散布在《儒林外史》相关回目中对各色各类书吏和衙役的故事片段的描写,形象地勾勒出吴敬梓生活时代真实的吏役世界,通过深入分析封建制度下吏役横行的根源,从体制机制层面揭露了"康乾盛世"光环下政治吏治的黑暗窳败。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文学史上,柳青同志的《创业史》(第一部,以下凡提《创业史》均指第一部)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有的同志认为,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新的发展。”我认为,确切地说,《创业史》是我国革命现实主义发展道路上新的标志。在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革命现实主义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和传统。它继承了本民族古典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表现手法,并且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诸方面)为创作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6.
《创业史》和《大漠祭》是西部作家在不同时期反映中国西部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就两部小说在创作意图和主题、人物形象刻画、理与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 ,同是农村题材 ,同是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由于作家所处时代和文学观等方面的差异 ,则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学景观 ,《大漠祭》较之《创业史》更能显示出生活的本质真实和文学的本体特征 ,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7.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在结构设计、情节选择、人物塑造、语言运用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此,人们曾经给予了多方面的推重。但是,在评述人物塑造上,多少年来,人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到作品的中心人物梁生宝身上,而对作品中的一批散发着泥土气息、富有生活色彩的次要人物,却往往弃之不论,或论之不  相似文献   

18.
《创业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文学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学界开始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再评价,但重评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很大,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创业史》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农业合作化运动,作品是否存在严重缺陷,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对当时政治文化影响之下形成的作者的政治人格的理解入手,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创业史》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文学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学界开始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再评价,但重评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很大,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创业史》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农业合作化运动,作品是否存在严重缺陷,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对当时政治文化影响之下形成的作者的政治人格的理解入手,这是得出正确的结论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