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评介职业枯竭症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社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枯竭症的总体特征与负面影响,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枯竭症的成因,进而多侧面地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枯竭症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枯竭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勇 《图书馆论坛》2006,26(2):64-66
职业枯竭是一种职业性的心理疾病。图书馆员职业枯竭是馆员长期从事助人职业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文章通过对职业枯竭的认知,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枯竭的表现、原因,提出了馆员职业枯竭的心理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社会的视角来看,心理学家基本可以归入“吃饱了撑的”之列.比如,有一种研究,叫做“工作情绪枯竭研究”.研究者还是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读了他们的“病症简介”,老高发现了问题:这种病,和传统媒体人很契合呀!心塞.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燕 《青年记者》2005,(10):35-37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从事着某一份工作,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工作帮人们体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给予人们展现自我和能力的机会,使人保持与社会和环境的亲密接触,在繁忙的日子里,有不少人抱怨工作将自己累得半死,巴不得能将手上的工作抛到九霄云外,痛痛快快地休息一番。然而,当真的无事可做时,许多人却都惶惑不安起来,突然发现“乐在工作”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需要工作,我们不仅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更要通过工作来证明我们被需要,我们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心理枯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从资源枯竭、心理需要及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心理枯竭的成因,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韩永 《中国新闻周刊》2009,(17):52-52,54,55
真正枯竭的,算不上景德镇的“资源”;而景德镇真正的资源,事实上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2):265-265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务院日前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相似文献   

8.
香港电影近些年无论产量、质量都大不如前,如果细化到各个方面,在票房收入、社会反响甚至学术领域都充分反映了这一"东方好莱坞"的日渐没落。有人将这归结为"后九七"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着重分析了职业形象与职业礼仪的关系,及职业礼仪对于职场人的重要意义。作为个职业人员应如何掌握职业形象和职业礼仪取胜职场。  相似文献   

11.
浅谈职业素质与职业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丽 《兰台世界》2005,(9):114-114
一个部门的职业形象要靠本部门人员自己去塑造。因此,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塑造好的职业形象。档案部门也不例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档案人员要有以下三种素质,才能塑造档案部门三种行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两项统计,分析中西图书馆职业声望与职业压力之异同,从综合因素探究根源,指出改善气候与苦练内功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刘敏 《视听纵横》2005,(5):87-88
规范的职业行为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继承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保持新闻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的基本条件,是完成新闻队伍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的行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代名记者戴煌说过:"记者这职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职业,全在于讲真话。也可以说记者最重要的素质,首先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而讲真话。这比其他方面的素质都重要。"此话入木三分,令人警醒。坚持真理,伸张正义,应该是每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品德和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职业首先与职业形象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7.
宝音 《大观周刊》2012,(33):178-17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职业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实施原则以及办法等,并通过客观分析,对进行职业体育教育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职业尊严     
王晓明 《视听界》2005,(3):96-96
五一长假,没有出门凑热闹“,坐家一族”。好在,有网络,有DVD,有每天出版的报纸,有书,有杂志,时间甚至不够用。DVD新片《摩托日记》,描写的是阿根廷富家子弟切·格瓦拉年轻时横穿南美大陆,由此萌生了革命志向。正好跟作家出版社的《切·格瓦拉》对照着看。38年前牺牲的这位革命家,如今成了“酷”的代名词,是不同政治制度下的青年心中的图腾。格瓦拉头戴贝雷帽、身着军服、留着胡须、乱发披散、目光坚定而深邃的那张照片,散布于世界不同种族和信仰的年轻人之中,印制在T恤、海报、旗帜、工艺品之上,绘制在世界顶尖模特的内衣之上。激情,反叛…  相似文献   

19.
职业搞怪     
一个人眉飞色舞地讲了个笑话,一些人捧腹大笑,但有人则板着面孔一巴掌甩在说笑话的人脸上——这是“搞怪分子”目前的社会处境。近日“,防止网上恶搞成风”的呼声,似乎一夜间将这种文化对立推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也正在制订互联网视频的新管理条例,而针对网上搞怪和恶搞之风也是该条例判定的应有之意。当娱乐遭遇严肃,只能是互讨没趣。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氛围,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乌托邦?恶搞究竟惊扰了谁?反对者认为,一些红色经典被解构,某些传统文化被颠覆,伤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刺痛了人民对主流文化的骄傲情绪,在事实上也扰乱了社会正统的价值观。中国有个成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明传统中国就有过搞怪的人和搞怪的文化,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如果你自认为主流,并觉得搞怪不能入你之法眼,不做理睬便罢——这也是聪明人对付搞怪行为的上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里,人民的智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想想古人的治水之策,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告诫,“堵”永远是下策。互联网确乎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加以盘整和矫正,但一刀切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对某些恶搞的作品或行为提出不同的意见,一旦恶搞者违反了第三者的权利,也可以诉之于法律解决。但如果仅是一种娱乐,似也不必动辄就放到道德评判的高度横加讨伐。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态度     
读到一条消息,面对金融危机笼罩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市场上有一个现象日渐凸显,即各个招聘单位更加注重对求职者职业态度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