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菖蒲,桂芳现在不少学生每天上学读书,却养不成读书的习惯。针对这一间题,我采取了“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每课一练”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是有惰性的,缺乏意志、毅力的人总爱找借口原谅自己。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养不成,就需要外力——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怎样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读”中领会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写”中去,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确实是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来读较容易办到,因为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可以作为依据;而如何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写,却并不那么容易。我在教学第九册第六组课文时,围绕“抓住人物特点”这个重点,指导学生进行了读和写的训练,收到  相似文献   

3.
怎样做到“以写促读,读写双赢”呢?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前提倡“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等,其实质是先读后写,其结果是事与愿违,收效甚微。学生没读几篇作品,却连写也越来越陌生了,其主要原因是阅读时没有一点压力。而“以写促读”则不同,是用写逼着你去读,用写逼着你去查阅相关资料,去读相关文章。这真是一箭双雕,变压力为动力,变懒惰为主动。  相似文献   

4.
三十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读中导写,写时忆读”,比较符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所谓“读中导写”,是把“写”作为一种手段,指导学生在研读课文时,提高认识水平,积累写作材料,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技巧等,以此来促进“读”。所谓“写时忆读”,则把“写”作为目的,用“读”过的知识作为写作的基础。这样的“写读结合”,看起来是着眼于写作,实际上读写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面对佳作,人们常常赞叹:“亏他想得出来!”此话很有道理。因为“想得出来”是“写得出来”的前提。虽然有的人“想得出来”未必都能“写得出来”,但是想不出来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作文离不开“想”,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庄稼离不开阳光一样。只有敢想、乐想、善想,才会转化为敢写、乐写、善写。不少中学生常为自己想到就写的能力太差而困惑:为什么别人作文时能妙笔生辉,  相似文献   

6.
读写能力是两条并行的轨道,学习语文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平衡发展。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读写并轨,写读结合”,具体可从“以读促导的作文指导教学”“以读促改的作文互动修改”“以读促评的作文交互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类期刊上常常会见到这类的文章,但仔细阅读后,发现大部分文章存在一个基本的误区,似乎一个教学设计中有读有写就是读写结合,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笼统地总结读写结合的途径为复述、仿写、扩写、续写、读后感等。那么,扩写、续写、读后感是不是有效的读写结合呢?深入思考一下: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写,我们应该围绕着什么目标写。我们就会发现,复述、仿写可以读写结合;扩写、续写、读后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因为这里的“写”应该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检测,就如我们从《落花生》《白杨》中读出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然后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仿写一篇文章,这是读写结合,这是把文章当范文的语言文字的学习,而读完了“托物言志”的文章,接着写一篇读后感,无论是从内容角度还是语言形式角度落笔,其写作内容都是对学生的原有积是的检测。而不是对这篇文章、这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同样的道理,扩写、续写,无论学生写得好与坏,都不是他这节课学习的结果,而只是对固有水平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辞章乃由“意”与“象”结合而成,而此“意”与“象”两者,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如是由“象”而“意”,即为“读”(鉴赏)的过程;而是由“意”而“象”,则为“写”(创作)的过程。因此读与写是分不开的,而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先针对辞章的内涵(词汇、意象(狭义)、修辞、文法、章法、主题(主旨)、文体、风格等),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加以统合,再举“意象”、“章法”与“主题”(主旨)为例予以说明,凸出读与写双向互动之情形,以作为语文读写研究或教学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1990年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将其修订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文化性的二重性质,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要练习使用工具,进而运用工具,在交际中即在读写听说中吸收和传播文化。换言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工具即善读善写善听善说,并尽可能地多读(目的在于多吸收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工具)、多写(就学生而言,多写不仅是为了使…  相似文献   

10.
顾妹娟 《作文》2023,(40):61-62
<正>读写能力是高中语文语言能力素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要以“写”为重,积极探索为写而读、以写促读的教学方式,促使读写教学活动同步开展,达到最佳的读写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效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读写同步的实践策略具体有:日常教学融合读写,渗透读写转化;文本词句鉴赏分析,积累写作技法;课前课后拓展习作,深化以写促读;深度解读文本内涵,做好写作铺垫。  相似文献   

11.
<正>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而所谓的“向读学写”,就是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一、真实情境下向读学写实践的必要性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阅读本位偏重”或“习作本位偏重”的问题,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和写作应当作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面对佳作,人们常常赞叹:“亏他想得出来!”此话很有道理。因为“想得出来”是“写得出来”的前提。虽然有的人“想得出来”未必都能“写得出来”,但是想不出来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作文离不开“想”,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庄稼离不开阳光一样。只有敢想、乐想、善想,才会转化为敢写、乐写、善写。不少中学生常为自己想到就写的能力太差而困惑:为什么别人作文时能妙笔生辉,自己作文却空洞无物?为什么别人作文能平中见奇,自己作文却味同嚼蜡?其原因是“走马观花印象浅”。每读《扬子晚报》,常为其副刊B8版的篇篇灵性佳作感动。特别是其专栏“想到…  相似文献   

13.
读为基础以读促写──谈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许登祥摄影/蔡林生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加强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读作基础,以读促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写的知识,在写的实践中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一、重视写好片段,读写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明确地指出了学语文就是会用语文!一、以读写结合为主线,贯穿作文教学过程实践告诉我们,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那么应该怎样做到读写结合呢?  相似文献   

15.
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读中学写”?下面就读写结合训练题举例说说.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关注较多的只是如何以读促写。这虽是正确的,却只谈了问题的一半。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要既以读促写,又以写促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读促写与以写促读是一个整体,是读写结合的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大致有以下四个环节:一、读一文写一文。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就引导学生从这篇课文的整体构思以至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留心在意,在授课  相似文献   

17.
展宏彦 《天津教育》2021,(4):143-14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策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教学课程都属于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而应用以读促写策略将会有效锻炼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因此本文就“以读促写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按照“写了什么内容 ,是怎样写的”的顺序去概括文章 ,划分段落、归纳主题、分析艺术手法 ,也就是侧重对材料和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侧重对关键句子、重点词语的品味 ,只重阅读“吸收” ,不重阅读“表达” ,只管阅读“认识” ,不管阅读“应用” ,破坏了文章读写的循环系统。有的甚至把课文当成圣经 ,违背了“课文是例子”的教学原则 ,特别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我提出了“以写促读 ,读写互动 ,发展思维”的课题 (原题为“线式作文教学法” ,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0 0年第 7期 ) ,其主要步…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还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怎样才能依照《课标》精神,通过阅读教学,以促读写、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呢?一、提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叶老对“美读”的解释。不难发现,咱们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典范的语体文,在课文中词语丰富多采,句…  相似文献   

20.
结合二类课文教学提高以“读”助“写”能力江西刘先英结合二类课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以“读”助“写”能力,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学习二类课文,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比如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这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