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海婴 《早期教育》2006,(11):24-25
不知不觉我已经做了三年母亲。三年前的一个电视剧片断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个4岁的美国男孩打开冰箱踮起脚尖想拿一个鸡蛋,结果鸡蛋掉在地上,碎了。中国保姆急忙拿起抹布跑过去想擦拭干净,却被男孩的母亲制止了。母亲对男孩说:“阿姨刚把厨房打扫干净。这是你弄脏的,你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男孩于是自己拿起抹布把流在地上的鸡蛋擦拭干净。接着,男孩再一次打开冰箱去拿鸡蛋,中国保姆又急忙上前想去帮他,却第二次被那个母亲制止了。保姆疑惑地问:“他个儿不够高,再把鸡蛋摔在地上怎么办?”母亲很严肃地反问保姆:“一个鸡蛋和孩子的自信心相比,哪个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也要讲人情味,那就是要尊重孩子? 不久前,笔者在商场中见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抢了一个小女孩的电动车玩,女孩向男孩要,男孩不给,女孩哭了起来。这时男孩的母亲微笑着走过来,轻轻地对男孩说:“你过来一下。”说完就走到一边。小男孩不大情愿地跟了过去,这位母亲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轻声跟男孩交谈。开始小男孩还反驳,  相似文献   

3.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4.
纽约,一个十分寒冷的日子,一家豪华的鞋店门前。一个光脚的大约七八岁的孩子在隔着橱窗呆呆地往里面看,身子因寒冷而颤抖。一位路过的女士看见了,走近问他:“孩子,你这么认真在看什么?”男孩回答说:“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我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女士牵起他的手,走进店内。她让店员给孩子拿来半打袜子,然后她又请店员打来一盆热水,再拿一条毛巾,亲自给孩子洗了脚,为他穿上袜子。她又为孩子买了一双鞋,给他穿上,再把剩下的几双袜子都交给男孩。走出鞋店门口,女士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你现在觉得舒服一点儿了吗?”男孩点头答应…  相似文献   

5.
一生的爱情     
《青年教师》2005,(11):22-22
一天,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小女孩喜欢上了小男孩。那一年他12岁,她10岁。  相似文献   

6.
镜头一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男孩进了商店。到了楼梯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地看着他。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周围顾客看到这情景,表情不一: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她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这时把孩子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撇着嘴对身旁另一位顾客说:“八成是后妈!”跌倒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已经自己站起来,一摇一晃地继续往上爬,他妈妈欣喜地看着他……在这位胖妈妈心目中,亲妈就应该是过度保护主义者,就应该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这势必造成孩子的软弱和自卑。结果就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一次火灾中不辛被烧成重伤,经医院全力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下半身却毫无行动能力,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悄悄地告诉他的父母,这孩子此生再也无法行走,只能靠轮椅度日了。面对黯然神伤的父母亲,男孩却没有哭泣,反而大声宣誓:“我一定要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大器之材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小男孩问:“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那当然。”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小休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不遗余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到附…  相似文献   

9.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段对话:男孩:“妈妈,没人跟我玩。”母亲:“自己玩,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小男孩看母亲不理他,自己跑进房间打开了电视。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跑出来,他蹲在妈妈旁边看她刷刷洗洗。过了一会儿,男孩又说了:“妈妈,没人跟我玩。”母亲:“你老说没人跟你玩,而我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继续忙自己的。小男孩又站起来进了房间,但没过多久,他又出来了。就这样,小男孩走进走出……看了之后心里很有感触,因为女儿也经常为没有玩伴而烦恼,她经常不知所措地问我:“妈妈,我现在可以干什么?”我也很困惑,我们该做什么?鸽子妈妈没有同伴玩是…  相似文献   

10.
150年前的一个圣诞节,一位美国男孩到商店选中一双深蓝色袜子,作为礼物送给母亲。可是母亲接过礼物后,脸色突变并气愤地说:“你太无礼了,你难道不知道清教徒禁忌这种颜色吗?”“禁忌深蓝色?”小男孩奇怪地问。“你买的明明是红色的!”母子二人争执起来。小男孩去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讲述一个盲童用弹弓击中玻璃瓶的故事,初读觉得不可思议,越读越感意味深长,不禁联想到读书的道理。夏季的一个夜晚,在一片空地上,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用一把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他是个盲童,眼睛看不见,最后居然打碎了那只玻璃瓶,真有点难以置信。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却又在情理之中,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这个小男孩具备了击中目标的必要条件。他有决心。盲童为什么要打弹弓?作者不解地问他母亲。回答是“别的孩子都这么玩”。言外之意: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他也要做到。不因眼睛看不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应是愉快的教育。有一位著名的校长看到一个男孩因为爬树,坐在树杈上玩耍,弄脏了衣服和手,被母亲训斥。他对男孩的母亲说:“其实,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惟一可以在树杈和客厅的椅子之间作出选择的时期,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大人不便这样做而剥夺孩子的这种自由权利。孩子就是孩子,让孩子成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然而,事与愿违者在我国还很多。北京市教科院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坚持用“真心的微笑”去扩展学生本应是自由开放的心灵,而多以“…  相似文献   

13.
拨快十分钟有个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叫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法,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十分钟。自从拨快十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爱的回音母亲责备了他,小男孩怀恨在心。他不敢当着母亲的面说恨她,便跑出屋,走到山边,对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声:“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有点儿吃惊,他跑回屋里,告诉母亲说,山谷里有一个卑鄙的小孩说恨他。母亲听后,马…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阅读》2005,(1):101-101
有个10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己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一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出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孩子都有出息呢?  相似文献   

15.
励心志     
《小学生》2007,(5):32-33
诚信——做人之本 18世纪,一位有钱的绅士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说。“我不买。”绅士说着躲开男孩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相似文献   

16.
新鲜阅读     
真正的上帝。其实是人们的爱心。购买上帝的男孩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60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  相似文献   

17.
你努力了吗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攒钱给孩子上学。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  相似文献   

18.
你努力了吗?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攒钱给孩子上学。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小男孩手里捏着一美元硬币,沿着大街上的商店重复地询问是否有"上帝"卖。一个又一个的店主,不是说没有,就是说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地便把他撵出了店门。直到天快黑时,小男孩走进第二十九家商店,店主满面疑惑,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店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的银发,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孩子,请告诉我,你买上帝是为了干什么呢?"小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的名字叫邦蒂,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晚宴     
周海亮 《华章》2011,(4):33-33
①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保姆急匆匆地回家,拉了儿子就往主人家赶。保姆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