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班的蒙蒙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最近总有小朋友告状,说蒙蒙把班里的玩具拿回家。这天,当蒙蒙准备离园时,凯凯对老师说,蒙蒙又拿了班里的玩具。老师叫住蒙蒙,果然在他怀里发现了一把小手枪。蒙蒙妈妈见状,厉声责问蒙蒙:“你怎么可以偷班里的玩具?”如果你是老师,你将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河南齐迎霞)读懂孩子这本书幼儿有着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征,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而用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幼儿的行为,我们就会认为幼儿是在“犯规”、“惹祸”。其实,幼儿“惹祸”行为的背后大都隐匿着其年龄特征。蒙蒙的行…  相似文献   

2.
马老师:您好!看了《家长》杂志上您主持的“家教热线”,我获益匪浅。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个问题令我困惑不解,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我儿子现在读初二。他小升初考试时考得不太理想,当时我想多花点钱让他在市里上重点中学,可儿子说不愿为其他学生垫底,去镇上重点中学在班级可以拿到前五名。结果入学后第一次月考,班级58名学生他考了21名,后来考试一次比一次差。老师说我儿子人很聪明,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我也知道儿子的脑子很好,只要努力会有好成绩。有一次他数学考了全校最差。老师批评他,他说下次考试成绩一定翻番,后来数学…  相似文献   

3.
钟杰 《班主任》2010,(10):39-40
班里有个学生很没有上进心,我让他好好学习,他说:“反正我也考不了高分。”我对他说,只要努力就能进步。他说:“进步了又能怎样?”我许诺他进步了就给他奖品,他却说:“我才不稀罕呢!”反正我怎么做,他都无动于衷。班里总有这样上课没精打采、作业敷衍了事、学习热情低、没有人生目标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7,(7):63-63
又到开家长会的时侯了。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心里不禁在想,这次家长会上老师又该给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布置哪些工作,安排哪些计划呢?又会有哪些孩子被点名,又会有哪些爸爸妈妈坐立不安呢?想想自己的宝贝女儿,虽然平时表现一般,在班里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主儿,但她有时的“偶尔露峥嵘”,也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来到女儿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笨”!字典中把它解释为:不聪明(愚笨)。有一次,一个同学考试得了59.9分,自认为差0.1分就四舍五入一下,不也及格了吗。可老师并不这样认为。上课时老师凶神恶煞地走过来骂道:“你怎么这么笨,简直笨到了家,最起码也得考个及格呀!”可什么能证明“笨”呢?就像几何证明题一样,总得有个依据啊!∵摇考试得了59.9分,∴摇你就笨到了家!这成立么?送到数学家手里肯定会有一些研究价值。不过,先让我来分析分析。首先,看题:什么能证明“笨”呢?其次,审题:此题关键词是“笨”,“笨”即不聪明,既然不聪明,那就得找一个不聪明的理由。最后,解题:∵摇考试…  相似文献   

6.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熟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仪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啊,他们竟然也变了?张老师先是惊愕得双眼发呆,接着愤怒得火冒三丈。惊愕的是他们竞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可都是班干部,平时表现十分出色,这个变化太让他出乎意料;愤怒的是他们辜负老师的苦心栽培,况且近来学校三令五申不允许学生谈恋爱,如果违反,不是勒令退学,就是拉到全体师生面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亮亮相。“我们班好不容易争取来个‘文明班级’,你俩还是主将呢,可现在竟…一把我的面子都放哪儿去了?”张老师自言自语,气得几乎语无伦次。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什么 ?其实我说不清楚 ,但至少我知道 ,他是苦涩的 ,但又带点“甜”味。在我们班 ,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 ,滋味都不好受。老师常说 :“大考大玩 ,小考小玩 ,不考不玩 !”可我们是大考小考都不玩 ,可还是考不好。其实说起来 ,我不是太喜欢考试 ,同大多数同学一样怕考试。因为如果考不好 ,不仅丢自己的面子 ,还要请家长 ,请了家长少不了回家要挨罚 ,所以对于考试 ,我们总有点胆战心惊。有一次数学考试 ,老师怕同学们作弊 ,便在考试前两天就通知道 :考场设在阶梯教室 ,单人单座进行考试。同学们一听说 ,个个都乖乖地复习。临考试时 ,老师又…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从小学到初中,无论哪个学校,实行的都是择优录取制。而江苏淮安的徐向洋却反其道而行之,实行“择差录取”。他创办的“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成功地使一批批“差生”转优,让他们的家长脸上露出了笑容。徐向洋究竟用了怎么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使得这些老师的“眼中钉”、家长的“心头痛”、社会的“小霸王”,改“邪”归正了呢?《“差生”教育启示录》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把“废铁”炼成钢的神话奥秘。  相似文献   

10.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敢说;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家长和学生来说,考试都是生活中一件既重要又神圣的事情,因为许多人的命运由于考试而被改写。可是,当家长们想凭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一下孩子的考试时,却惊讶地发现:考试竟然变得让人不敢认了,因为一场考试的革命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曾几何时,一些人以为考试是走向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生不考试或者只考一点儿;中学生则比小学生多考了一些,或者有些课程考而有些课程不考;到了…  相似文献   

11.
于晓琳 《山东教育》2005,(12):40-40
我们班里有许多胆小的孩子:不敢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唱歌、讲故事,很少和同伴游戏,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当我把这些孩子的表现同他们的家长交流时,其家长对教师的反映感到吃惊。他们在家个个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上下全听他指挥,他说的事情得马上给他办到,不然,就大吵大闹。显然,他们在家像条龙,可怎么在幼儿园是另外一种样子呢?家长们生气地骂他们没出息。  相似文献   

12.
告密的石头     
程前 《新读写》2011,(12):28-29
最近,我发现自己跟以前有些不一样。比如,那个整天在课堂上低着头,每次考试却总拿第一名的宁晓川,我就知道他并不像老师说的那样聪明。这家伙每天放学回家,都学习到很晚。他装成不好好学习的样矗只是让班里其他优秀生对他掉以轻心的“障眼法”。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2010,(7):85-86
开学了,当我们三个平均年龄仅为21岁的小老师走进小朋友家里进行家访时,从家长异样的眼神中,我们读出了他们的怀疑和不信任。“这么年轻啊?”“还有新毕业的呢!”“班里有多少孩子啊?”“你们还是孩子呢!”“你们能管得过来吗?”  相似文献   

14.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挺聪明,好多奥数的难题他都能做出来,可无论平时写作业还是大小考试,就有个粗心马虎的毛病。考试成绩总是八九十分,错的地方往往不是不会,而是因为马虎造成的。例如,做算术题不是把“ ”号看成“-”号,就是把“6”看成“9”,再不就是忘了写得数;语文考试不是把字的偏旁放错了地方,就是少一撇、多一点;回家写作业也很少有完全对的时候。我们伤透了脑筋,怎样纠正孩子马虎的毛病呢?安徽宿州于永杰“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可是总考不了100分,这马虎的毛病可怎么治啊?”不少家长为此犯愁,家有“小马虎”怎么办?产生马虎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中学生考试“失手”的情况,明明很熟悉的知识,会做的题,但在考场上却记不起来或做错了,事后懊悔不已。不少同学考试为什么会频频“失手”呢?一位正在深圳某示范高中读高三的男孩小星,人很聪明,长得也英俊,可在他的脸上却见不到快乐。因为他每次都要为考试分数发愁,这次考过了90分,下次会怎么样?数学考过了90分,英语行不行?小星告诉心理咨询老师:“别人都以为我很幸福,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其实,我生活得一点儿都不幸福。父母对我的期望值过高,而我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对我失望甚至有点愤恨,常给我脸色看,有一次竟因为我各科考试成绩都在85分以下而对我大打出手。父亲已经放出了话,如果我每次考试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并考上了重点大学,暑假奖励我到澳大利亚旅游;否则,就对我不客气。你说,考试的时候,我怎么能放松?”  相似文献   

17.
“老师!老师!让我看看您的照片!”一时间班里的学生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怀着异样的心情,争先恐后地传看我的照片。“咦,老师,我咋没看见您照相的景点?”“哇,老师,您还真有点儿酷!”“老师,您咋没跟我一起照呢?”……这是发生在我给初一学生上课前的一件事。上周六学校组织学生去世界公园游玩,有位学生给我拍了一张照片。今天他送给我照片时,不留神被班里其他同学看见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我有点惊讶:作为任课教师,平日里与学生们打交道并不少,况且这次游园我还带队同去,为什么对我的一张照片,他们这么好奇呢?冥…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事件回放】目前,来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做心理咨询的孩子中,有的出现了一种“嗜考症”的心理障碍。这些孩子从小就喜欢参加校内外的各类考试,对考试上瘾。相比去年,今年患“嗜考症”的孩子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酷爱考试,大大小小各类考试必定给自己定目标,没考好或无试可考就显得烦躁、心慌、郁闷。在近年流行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考试的重要。针对上面的新闻事件,我们对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书面调查。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考试,而且几乎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考试的好处就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情况,锻炼能力,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考得好的话会得到家长实质性的奖励。而另外的很多同学也对考试表现出了恐惧和焦虑。令人颇感惊讶的是,现在的学校,每周最少有2次以上的考试,最多的甚至达到了7次。在这么多的考试面前,我们的同学到底持什么样的意见,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考试,而我们又该怎么正确地面对考试呢?圆桌话题我喜欢考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把考试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开学就等着每周的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我能够在考试中发现学习中还弄不懂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抱着平常心,考试并不可怕,更不至...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如是说:家长1: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回事,老师和同学都夸他聪明,可考试怎么也得不了高分,总是计算出错.家长2:简单的计算题,不应该出错的,让他再做一遍,立刻就会了.自己一开始怎么就做不对呢?  相似文献   

20.
今天,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班级里的“精英阶层”。所谓“精英阶层”呢,就是班里的大队委、中队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他们是班里成绩优异又颇得老师信任的一个群体,是别的同学学习的榜样!佼佼者和中等生是如何相处的?你怎样看待你们班上的优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