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现在的语文课文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教师的讲解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语文教育一直没有定好位,致使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都比较迷茫。新课标似乎已经给语文课程定了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怎么理解?新课标里虽然提到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但是那“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是指什么,并没有明确地说。新课标还说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要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语文课…  相似文献   

3.
同学的父亲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 ,他教过的学生不仅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而且很有创造性。就说今年毕业的这一个班吧 ,五十个学生就有七八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文学作品 ,有的还上了知名的纯文学刊物。我请他介绍自己的经验 ,他说 :“也没有什么好讲的 ,我只是始终把学生当成我的指挥棒而已。我每次接一个班之前都要进行一场摸底考试 ,教一个学期之后 ,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什么东西已经掌握了 ,什么东西还有欠缺 ,从而确立自己下阶段的教学重点。”“把学生当成指挥棒” ,道出了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真谛。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  相似文献   

4.
一位语文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给学生举一个比喻的例子:“月牙儿弯弯像什么?”学生争相回答,有说像小船的,有说像镰刀的,回答虽然都不错,却没有跳出书本上学来的那些知识。在他的启发下,一个学生回答说:“月牙儿弯弯像香熊。”这一下,不但引起哄堂大笑,而且他还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嘻,月牙儿像香蕉?”“哼,她就知道吃!”  相似文献   

5.
学校订阅了许多教育报刊,常见一些老师一边翻阅,一边感慨:“看人家,全国优秀教师!”“看这篇,记的事咱也做过,可就是咱没写……”老师们的话语无不透露着对成功的渴望,也包含着对平庸现实的无奈。随着新课程理念“成就学生,成就教师”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渴望成功。可是,成功在哪里,什么是成功呢?我想起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到大总觉得失败。他感到不公平,决定去寻找上帝,询问成功是什么。他翻山越岭,来到河边,见到一位老翁,问:“老人家,成功是什么?”老人回答:“每天都钓到鱼,那就是成功。”年轻人继续他的旅途。他渡过了河,…  相似文献   

6.
翻阅《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一书,谈到作为教育家鲁迅的讲课时说:“他讲课的声音虽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许广平先生在《欣慰的纪念》一书中也写到,听他的课,“没有一个人逃课,也没有一个人在听讲之外拿出什么东西来偷偷看”,因为他的课使人感到“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每个接近过他的青年底纯朴的胸怀”。讲课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当前,在相当一部分课堂里,不仅有枯燥乏味、难以引人入胜的讲述,而且还有哗众取宠、格调不高的发挥。一些教师的语言严重不规范,读“酗酒”为“凶”酒,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词语搭配为正确,有了“既然……”上句,没有“那么……”下句,就连京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性教学虽然倍受青睐,但从相关的实践看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课堂实际上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探究而没有“实质探究”,学生仍然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探究”,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或虽然有学生的动手操作,看起来挺热闹,但缺乏真正的数学含义,学生没有实质上的数学思考;甚至有一些教师抛出一个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性问题”,由于所给的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潜在距离”过大,  相似文献   

8.
肖华 《教育文汇》2005,(7):39-40
某小学,上课预备铃响过,一位语文教师匆忙走上讲台。他习惯性地扫视一圈.略一低头,发现讲台上有一只黑漆漆的瓶子;再一看,原来里面挤着一个个小蝌蚪。我想不少教师都遇到过类似的棘手事,而处理方式不一。那么,这位老师该会有什么“招”呢?请看这位老师在一篇“教育叙事”中所记——  相似文献   

9.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教师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领导着一个班级几十号的学生,于是乎,新学年伊始,接任了新的班级,“领导”了新的学生,第一把“火”当然也应该是“旺盛”的: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用鸡毛掸打得双手紫一块青一块的;有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数学题没能做出来时,老师要学生每人打他一下;有一位学生因为迟到,没有打扫卫生,而被班主任打了几巴掌,致使当天鼻出血三次……  相似文献   

10.
陶继新 《新教师》2022,(3):22-24
<正>笔者在翻阅支老师所写的文章时,惊喜地发现,早在2008年,《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刊登了他所写的《我这样一路走来》,文前的“编者按”,则不失为既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的支玉恒简介——支玉恒快40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的影响。于是,他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虽然在他身上缺少一些人们通常看得很重的荣誉光环,他不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没有被评过“全国优秀教师”,甚至他不是特级教师,但他并不缺少同行的认可。在小语界有“四大天王”之说,支玉恒便是其中之一。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话:来自同行的认可才是真正的认可,来自同行的尊敬才是真正的尊敬,来自同行的荣誉才是真正的荣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把自己看作知识的传播者,把学生当作“被填的鸭子”,装什么,怎么装,主动权在教师而非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驱赶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方法、技巧,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素养却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中,以至于许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没有意思,学不学都一样。形成这样的局面,课堂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但让学生喜欢语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名为“你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的教研沙龙。活动结束时,组织者用了诸如“真实”、“情趣”、“对话”、“常态”、“问题”等一些关键词进行了总结,笔者颇以为然。但我想,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育,教师还应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记得有一位同学说过,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于生活的热情……对此,肖川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一位学者在论及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地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张扬个性,参与体验,产生敬畏,发出赞叹。这便是我设计的理念。导写过程一、…  相似文献   

15.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16.
近期看了《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中《我的乏味语文》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四年级语文教师.为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他在带着学生学完《搭石》一课后.让孩子们畅所欲言.领悟从平凡的小事中折射出真正的美。……孩子们热议的正是当今网上盛行的种菜、偷菜、买桨、卖菜游戏,以及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职业——“偷菜钟点工”。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作时不是照抄就是胡编,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乃是教师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写熟悉的内容,以“熟”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与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  相似文献   

18.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19.
时文选萃     
拿什么评价教师“看一个语文老师高明不高明,并不是看他的学生语文能不能考高分,主要应看他有没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如果他的学生都非常热爱语文,学习语文都有浓  相似文献   

20.
张彬武 《成才之路》2011,(17):96-I0025
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我讲得也没劲。”其实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调动起来的。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