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燕 《时代教育》2007,(9Z):110-110
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基尔比先生在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访问时,特地给大学生们留下了自由提问的时间。一位大学生用英语问了一个专业的问题,基尔比先生却一脸茫然,重复后依然如此,不得不借助于翻译。第二位学生把问题在本子上写好,但开口之后,基尔比先生仍然听不懂。最后,主持人不得不要求学生一律用汉语提问。现场的一位老教授不仅连连摇头:  相似文献   

2.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提问很多问题。有资料显示,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等国,教师通常每半个小时要提问45到150个问题。在以英语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国家中,例如日本,教师也会经常提问,平均每30分钟要提52个问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讲授过程中的提问,有助于教师以一种适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 在提问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提出的目的。 很多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知识,这类问题我们叫做展示性问题( DisplayQuestion)。例如,当一名教师举着一个用纸片做成的钟表问…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同时又是一种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开发并提问教学中的兴趣点,创造大量的课堂实践机会,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去问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学起源于问,学和问紧紧相连。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经过训练、指导就会形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把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作为已任,使学习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思维乐趣、积极有效地学习的过程。一、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敢于提问  相似文献   

5.
吴爱华 《教师》2012,(25):75-75
导入,在英语中被称为Lead—in,即“带进门。领入门”的意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授知识枯燥乏味,学生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的今天.过去那种以信息输入为中心,以“灌”代“导”的简单提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与需求,而准确到位充满乐趣的英语课堂导入,可以给整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根据笔者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上推陈出新。简单易行,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二一一、提问导人提问是最传统的一种导入方式。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我们了解学生的喜好。巧妙设题,适时提出一些简单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图。比如复习现在完成时这一时态的时候。我就改变原有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但在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老师提问的主动权总是倾倒于教师一方,形成了"跷跷板"一边倒的怪圈,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缺少提问的选择权,结果是学生丧失提问的主动性。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会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交际;只有学会问,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一、物理课堂艺术之提问(一)提问的设计1.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2.提问要突出重点、难点一堂课40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  相似文献   

8.
冯军荣 《教师》2013,(14):55-55
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把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作为己任,使学习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体验思维乐趣、积极有效地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运用。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文豁然贯通。但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一是空问,泛泛而问,所提问题范畴过大学生找不到重点;二是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没有别的形式,只有一问一答;三是浅问,提的问题太浅显、乏味,不够巧妙,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英语的重要性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对于一名英语老师来说,责任也越来越重大。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学生有良好的听说能力来领会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实活动,用英语提问及回答问题,通过说的实际培养听说能力。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提问的信度性提问学生首先必须注意所提问题准确、简练,答案非常明确。英语和汉语不同,汉语里有许多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作答,而英语问题答案则相对较明确:其次,所提问题必须有思考价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提问的难度性通过设疑、解惑,最终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提问时,可以把简单提问和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的运用。恰当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积极思考,使课文豁然贯通。但是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一是空问,泛泛而问,所提问题范畴过大学生找不到重点;二是穷问,整节课都是教师发问,学生作答,没有别的形式,只有一问一答;三是浅问,提的问题太浅显、乏味,不够巧妙,学生不动脑筋即可回答,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 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恰当的提问对于体 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提问巧妙而又恰当呢?一忌以问代罚,枯燥无味,要有趣味性。提问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如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草船借箭》时问 :诸葛亮既没得到曹操同意,又不必归还,那么这还是借箭吗?用“骗箭”是否更恰当?这是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契机,学生也会跃跃…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促进学生用英语交际。恰当的提问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境界,让他们在这样的境界中积极思考,探寻答案。课堂提问既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运用问题来促使学生思考呢?一、提问的重要作用1.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提问策略,可以启  相似文献   

15.
科技英语英译汉时长句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是大学生在科技英语课上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文章针对大学生目前英译汉能力普遍低下的问题,着重探讨科技英语汉译时长句的处理,以提高学生英译汉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翻译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综合语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翻译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综合语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19.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普及程度,我国也把英语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努力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不但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还是提高他们英语学习质量和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不高的成因,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方均斌 《数学教学》2005,(4):1-2,31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问题解决”展开了种种探究,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而教师的提问方法与策略对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提问心理和思维特征进行恰如其分的提问和引导,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话题.笔者认为,用“海问、圈问、点问”来概括这一话题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