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摄取快乐种子,并将其撒播在他们经过的每一隅,这种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我们会被这种力量所折服。孩子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其潜力也会得到挖掘,促使其快乐地、毫无压力、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完好无损地保留孩子的这种天性,还原其本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更有效地投入到趣味丛生的小学科学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有人问“学生最感兴趣、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又是他们的天职,当“天性”与“天职”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如果能巧妙地把最快乐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相似文献   

3.
在玩中感知     
张俊 《素质教育》2006,(4):39-39
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兴趣。只有在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时,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其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大人总认为孩子们的玩就是“胡闹”、“瞎搞”,而实际上孩子们能从“玩”中学到许多我们用“教”无法给予的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使他们的“胡闹”、“瞎搞”变得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  相似文献   

4.
洪瑞芳 《考试周刊》2009,(34):89-89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平时再“懒”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因子。只不过有些人呈显性。有些人呈隐性而已。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快乐是什么?     
不快乐是因为生活与预期不符。我们的要求不能满足,认为人生不是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就会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会说:“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但人生没有那么完美的。人生常出现愤怒、沮丧、成功、失败,提出快乐的条件其实是自欺。境由心生,快乐得靠自己决定。很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好像有一天他们会抵达一个名叫“快乐”的公车站。他们以为,有一天所有的事物都会变得完全符合理想,到时他们可以喘口气,说:“我终于找到快乐了!”所以他们的一生都可以用“只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作一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做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持续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快乐,而且有利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让学生拥有机会,体验成功人人都有自我表现、获得成功的要求,小学生这种愿望就更强烈,他们总是希望获得成功,受到教师的夸奖,同…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孩子们“双休日”过得快乐,更有意义?武清县杨村镇第四小学领导班子经反复研究认为:既不能占用学生“双休日”补课,或过多地把他们集中到校活动,又不能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也许有些学生就会终日沉醉于玩扑克、打电于游戏机、看影视录像之中.因此,学校对他们必须加以引导,抓住他们生理心理特征,根据他们兴趣爱好,把他们组织起来,使他们积极地休息,在玩中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说:“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据南京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伙伴一起玩,伙伴危机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说,同伴的参与会使他们的玩耍更加精彩,会使他们玩得更加快乐。对于他们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讲,这样单调枯燥,就会使学生的兴趣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0.
一位大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不能使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模式,我们留有何用?”毫无疑问,以人为本,是把好前行的舵。我们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在作文教学中,只有以人为本,快乐作文,才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具体地说,作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者就要将“人”放在第一,处处都为“人”着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良好的生活情趣,并且用人性化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他们的灵魂。多年来的写作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我在一年级数学课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罗毅 《考试周刊》2010,(9):141-141
体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得到发展。可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在宣布了课的内容之后,学生都在下面小声地说:“让我们自己玩吧!”因为通常课上都会安排一系列技术练习,学生的发挥空间甚少.学生会觉得无聊。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在这种体育课上根本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只有自由活动的时候才感到兴致盎然。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快乐呢?  相似文献   

13.
李白坚 《山东教育》2005,(11):62-62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  相似文献   

14.
所谓快乐体育,从教学方法上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教育思想。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特征。“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追求物质享受,认为有钱才有快乐,我劝你别做教师,更不要做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的工作付出与收入永远无法比较,你永远不会得到快乐,还会把不快乐传给学生,使他们在你的影响下过得也不开心。如果你心中充满爱,认为爱会带给你快乐,我劝你做教师,更要做班主任,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快乐班主任,你的爱和你的快乐会最大限度地传播,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我认为教师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习作引导,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习作中体会到“乐”,并且会“乐”于动笔。一、记录有趣的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透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比如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组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想法体会,在作文中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  相似文献   

17.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人人生而有之,常表现为询问“这是什么”。当询问“这是什么”发展为“为什么”时,便形成认知兴趣,这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可见学习兴趣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具有好奇心的学生们提供探索“奥秘”的情境与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上课我就通过一段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动画片“帮蓝皮鼠和大脸猫分饼”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吃到的饼一样多呢?  相似文献   

18.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说:“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他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孩子没有伙伴一起玩,伙伴危机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说,同伴的参与会使他们的玩耍更加精彩,会使他们玩得更加快乐。对于他们而言,最佳的玩伴无疑是同龄人。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43.7%的学生放学后经常和同学或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节假日里,37.9%的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小伙伴玩。但是,也有46.7%的孩子经常是一个人玩,他们缺乏玩伴。这往往是由于家长一厢情愿地出于卫生、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担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快乐的课堂,也应该是让学生焕发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展示其个性,会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这就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每个决策环节都应尊重学生这个主体,以他们的需要为依据,赋予他们自由的选择权和发展权,使他们成为自由精神与创新精神和谐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付昶服 《湖北教育》2005,(10):48-49
“快乐校园工程”,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创建会说话的校园,为学生提供快乐的环境;创建快乐的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创设多彩快乐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校园工程”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感到幸福和快乐。实施“快乐校园工程”,要通过教师快乐有意义的劳动,让学生在无际的学海中快乐求知,由“厌学”为“爱学”,由“爱学”到“乐学”,最终达到“学会”、“会学”,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为终生幸福打好基础。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