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低年级,要切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率,必须使学生喜欢思品课。我们的做法是: 一、引入新课要新颖有趣 引入新课,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 1.唱歌引入。如教《爱护课桌椅》,先让学生齐唱一支歌《我爱课桌椅》。唱完,问:“这支歌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要爱护课桌椅。”教  相似文献   

2.
一、联系旧知识,激发探求新知识欲望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的新境界,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对鲜花》一歌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是我们音乐艺术的巨大财富;我们曾经学过的《星星和灯光》是彝族民歌,例《小白菜》是河北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这些民歌都有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今天学唱一首北京民歌。北京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是怎样的呢?”这样学生急于想知道这首歌是怎样唱的,教起来也…  相似文献   

3.
一支峥嵘岁月的歌──记全国“十佳”民办教师覃月明覃泽长,张必迁人生是一支歌。有的人唱的是高亢激昂的歌,也有的人唱的是蹉跎岁月的歌。而民办教师覃月明,却是用自己满腔的心血谱写一支峥嵘岁月的歌。这支歌音调低沉,舒缓委婉,忧伤和欢乐融会在一起,是那样的娓娓...  相似文献   

4.
让学生找回失落的问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咱’是什么意思?”———“老师,‘歌’是唱的,诗中为什么说是装满一箩又一箩呢?”———“老师,新生活是过的,怎么说是唱的呢?”。这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刘军在教学《水乡歌》时学生的提问。“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孩子头脑的具有魔力的词。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学会说话后,就常睁着好奇的、困惑的眼光,刨根问底地追究这世界的奥秘:“妈妈,那是什么?”“爸爸,天为什么是蓝的?”“蝴蝶为什么会飞?”“我有翅膀,我也会飞吗?”“爷爷,镜子里的小朋友是谁?他为什么长得和我一样?”……为了寻求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一、透视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镜头一: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唱《畲家孩子多快乐》一歌时,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歌曲有几个乐句?由几部分组成?”另一位教师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歌中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歌曲中有哪几种演唱形式?”学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合作讨论的不情愿、不积极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6.
歌曲包含词和曲两方面,曲主要属于音乐,这里不作深入探讨;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可以作为语文的内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述。一.唱什么1.“唱”修辞歌词典稚、生动,大都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排比、夸张、反复等。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修辞学习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唱歌手段。如学习夸张,可以唱京剧《甘露寺》中的一段戏文:“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张飞真够威猛的,吼一声居然让桥梁折断,河水倒着流淌,可能吗?  相似文献   

7.
在我演讲前,请允许我唱几句我最喜欢的歌。(唱《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经常会深情地唱这首歌,会深情地忆起那段难忘的班主任岁月。那是在我怀宝宝的那年,我因有流产的先兆,需要暂时离开讲台。想到六十多人的班级没有班主任的管理,我内心充满担忧,课堂会不会乱成一团?调皮孩子会不会因此大闹天宫?学生的成绩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两只蝴蝶     
《学前教育》2006,(4):34-35
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春游,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满目的春色,唧唧喳喳地说着,笑着……突然路边的广播里响起了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是《两只蝴蝶》啊。”随即合着音乐唱了起来“亲爱的,你慢慢飞……”孩子们热闹的大合唱顿时引来了游人的止足观看和议论。有的说:“唉,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唱这种歌了,他们知道自己唱的什么吗?”有的说:“老师怎么能让孩子唱这样的歌儿呢?”带队老师望着沉浸在歌声中的孩子们和议论纷纷的游人,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您是带队老师会怎么办呢?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滑稽班长     
匹诺曹说:嘿,今天和大家唱几段“歪歌”怎么样?你在学校是不是唱过什么“某某同学一回头,吓死路边一头牛”什么的,这可太损人啦。我们也唱“某某同学”什么什么的,不过唱就要唱得好。匹诺曹在下面写了三段,你唱唱看怎么样?给《小伙伴写真》投稿,别忘了也写两段“歪歌”哦。  相似文献   

10.
什么美 朱晋杰什么美?杨树美。不弯腰,不驼背,身子站得正,挡住风沙吹。什么美?百灵美。不打架,不吵嘴,天天多快乐,唱着歌儿飞。什么美?蜜蜂美。不贪玩,不贪睡,从小爱劳动,采蜜不怕累。什么美?莲花美。不沾泥,不沾灰,水里洗洗澡,花瓣笑微微。“我能行”之歌 石阳父母说我你能行,真情打动我心灵;老师夸我你能行,热情鼓励方向明;同学盼我你能行,不负伙伴一片情。春天的歌 朱晋杰布谷鸟的嘴巴,衔来一支歌,你听:bugu,bugu,唱绿了多少田坡。小蜜蜂的翅膀,驮来一支歌,你听wengweng,wengweng,唱开了多少花朵。小溪流的波…  相似文献   

11.
母亲听歌     
母亲退休前是小学教师,母亲很喜欢歌。她自己唱,我就是在她怀里听着歌长大了;她喜欢听,不听歌,就睡不好。要过年了,我把兄弟几个的孩子找到一起:“今年过年,要好好唱几个,给奶奶听!”因为,我看出来了,去年他们咿咿呀呀的,唱的全是奶奶不愿听的,虽然她连连说好。这回,我布置了任务,指定了歌曲。除夕,几个孩子依照我的安排唱了,一首连一首,因为得到了鼓励,他们唱个没完。妈妈先是兴奋,后是坚持,最后是睡着了。我知道歌声再大,她也是唱不醒的,她就是愿意听着歌入睡。孩子们仍是唱,我心又是愧疚:还是没有让爱听歌的妈…  相似文献   

12.
魏书生“处罚”学生的启示刘岩波特级教师魏书生在1992年当代语文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作《语文教学的民主化、科学化》的报告中谈到,他的学生犯了错误只受三种处罚:唱一支歌;寻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听后有耳目一新之感。作为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  相似文献   

13.
王福明 《现代语文》2007,(5):102-102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却有所忽视。有一位教师上《背影》,上课就欣赏歌曲《懂你》,接着让学生学唱、谈感受,下课前几分钟还让学生齐唱。围绕“唱歌”的时间达二十分钟之多,这是语文课吗?这是歌曲欣赏、歌曲学唱课。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4.
常识的力量     
今天放学回来,女儿满脸的幸福,口中一直哼唱着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吃过晚饭,居然破天荒地拿出音乐课本,像模像样地唱起一首叫《小青蛙》的歌,一连唱了几遍,还忍不住问我:“妈妈,我唱得好听吗?”在一旁瞪大眼睛观望的我,知道这个小家伙心中一定有“戏”,决定问个究竟。“唱得很好,怎么这么喜欢唱这首歌呀?”  相似文献   

15.
“想唱就唱,唱得漂亮……”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随着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的热播已深入中小学生的心里。静心一想,这的确是唱出了学生对音乐直面而来的冲动,是一种以心投入和用心感受的过程,直是很值得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从中借鉴和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正需要这种积极愉快的氛围吗?  相似文献   

16.
《童年的歌》是一篇考场作文,作者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面和写作基础,文笔流畅,作文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是,作者在本文的写作中失败了。童年的歌  ①“我好闷,我想唱一支歌,我要唱一支简单的快乐的歌,像林中的小鸟,像叮咚的清泉……”合上书,我回味着罗曼·罗兰的话。我已经好久没有唱歌了。到处都是被写滥了的爱情歌曲,重复着同样的主题。我长叹一口气正要开始工作,却意外地听到了一阵歌声,那样纯真、自然的歌声,令我回味起那些已经遥远了的童年的歌。  ②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唱歌。有一次,幼儿园的阿姨教大…  相似文献   

17.
任运清 《班主任》2010,(11):41-41
一天课间,我隐约听到两个学生谈论“不愿唱歌”的事,细一打听,原来课前的唱歌活动文娱委员总是反复起几首歌,大家唱烦了。我又寻找机会与几位学生谈心,发现大家确实不愿唱,理由基本相同。我问他们:“大家到底会唱几首歌?”谁也说不清楚。这时,我心里有了底。  相似文献   

18.
圣诞节的前一天,星期五上午。教学生唱了一首《Merry Christmas》的圣诞歌,让学生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朋友听。下课了,几个小脑袋在我办公室门前晃悠,一个稍胆大的孩子说“Miss Chai,他们想把歌送给你。”“好呀。”虽然我急着准备下一节课,可孩子的热情我还是挺感动的。很短的一首歌,看着他们认真地唱着,我不禁拍着手.给他们打着节奏。“老师,你是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MERRY CHRISTMAS。”呦,还来个总结发言哩。“Thank you very much,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办公室。噢,我是学生的好朋友,真高兴!  相似文献   

19.
走进当前校园,发现学生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平时哼唱的歌曲基本上不是老师教唱的歌曲,也不是儿童歌曲,而是《两只蝴蝶》、《不怕不怕》、《霍元甲》等流行歌曲。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才艺比赛时,他们唱的基本上也是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中学生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听唱法、视唱法是中小学唱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法应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而笔者以为,唱歌教学法尚需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以其通过唱歌教学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就此略述管见。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续至今将听唱法演变成所谓的口串教学法,即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一句。这种破句教唱有损于歌曲的整体形象,学生处于“要我学”的消极思维状态,如此鹦鹉学舌式地教唱不利于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难以达到《大纲》关于每年学会唱几首教材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