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全球化的影响、数字化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新闻观”“通识观”的教育,弥补现有传媒教育的缺失,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媒全球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愈显频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崛起使媒介格局发生彻底改变,媒介生态发生剧烈变化,这对职业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传媒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在国际传播急速发展的环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变,培养国际化传播人才势在必行。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香港又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而且在文化产业发展和传媒教育上,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香港传播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的传媒集团纷纷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其他国家,向外拓展受众市场。这种渗入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涉及几乎所有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实现全球化的传播是它们一直追寻的  相似文献   

4.
胡凌霞 《传媒》2005,(3):58-59
传播战略之全球化思维 传播全球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与全球化共享,它扩展了全球不同文化间的广泛交流与共享,使跨文化传播成为人类日益普遍和频繁的超越理解及互动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现今,虽然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业已成为了各跨国传媒集团经营发展的普遍策略,但综观贝塔斯曼在全球发展战略上的表现,可见它在这方面早巳取得了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5.
岳淼  刘婧 《东南传播》2010,(11):77-79
全球化传播格局的形成,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所以,华文传媒此时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和发展。因此,传播环境的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面临着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在承受着外来文化消极影响和西方意识形态恶意渗透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华文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消除全球化给传媒竞争和国家文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前我国传媒产业甚至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中国硬实力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范围传播环境以网络的兴起为标志的变革等机遇都给我国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华文传媒飞跃性的发展,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特别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传播便成了一种需要和现实,于是国际传播市场形成了走向两级的新格局:一方面促成了国际传媒市场的融合与平衡,另一方面加大了国际传播的差距与失衡.本文就是将国际传播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来解读这种两级分化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许家权  李森  王翠 《新闻世界》2009,(5):132-133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影片自上映以来一鸣惊人,备受好评,演绎了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优秀电影所具备的诸多成功要素,这给我们提出了重大的传播启示:在信息全球化语境下,传媒影视产业如能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反映现实,实现影像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就能走出国门占据世界传媒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传媒领域也逐渐意识到要将我们的媒体打造成为国际媒体,在丰富对内传播的同时不能忽视国际传播,这是打造国际媒体与传媒大国的关键。中国主流媒体在世界国际传媒体系中处于较边缘的位置,国际传播力不强、缺乏议程设置能力、丧失了新闻话语的定义权和使用权,进而影响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因此,本文选取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为例,在对比中研究作为国际媒体在国际传播和对内传播中应当注意的要点,总结国际媒体的传播策略。从而加强我国对外电视的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球化及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几大跨国传媒集团的对外扩张情况及优劣势的阐述和分析,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策略为参照,为中国传媒发展如何应对全球化和跨国传媒集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对外传播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自中国加入WTO始,更紧密地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对外传播承担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大使命,任务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传媒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对外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以便早日改变西强我弱的舆论和传媒格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和整个经济的全球化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等逐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播全球化?它来自何方,又将往哪里去?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内涵十分  相似文献   

12.
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传播是文化事业的核心构件。当今经济全球化伴随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以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新闻传播。我国现有报纸和广播电视分别为2000多家,有50多万新闻从业人员,其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之庞大为世界少有,但是我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大。而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各种新闻、信息、影视片等却大量渗透于我们的各种传媒之中,出现了信息传播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入世”后,我国大众传媒将完全暴露在世界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受众也将被置于世界媒体的影响之下,如何抵御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入侵实乃一…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媒体融合迈出新步伐,多媒体、全媒体传播推进了传播的新形态,以契合时代传媒为主题的“传媒大讲坛”栏目,着眼于新型传播格局和多元化传播环境,笔谈新媒体时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新动向以及经典传播理论的新解读,以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句歌词这样写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跨入21世纪,传统报纸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方面网络作为新生代媒体以其便捷、迅速以及传播和覆盖的广泛性争夺着报纸的读者;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现实将改变我国传媒的生存环境,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必然带来信息传播全球化;特别当前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我们传统报纸媒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适逢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暨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之际,第四届中国传播论坛于2004年9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作为总名为“2004亚洲传媒论坛”大型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由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主题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业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就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众多前沿话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翠  徐健 《新闻世界》2011,(7):168-169
现代广告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优秀的广告应与目标受众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契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快速有效的传播。广告的传播过程也是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在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广告必须对自己所面临的文化境遇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祝建华 :本文紧扣传播全球化的核心 ,系统论述跨国媒体公司的成因、方式、影响及其问题 ,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全球化的现实、什么是虚构的憧憬或恐惧。陈力丹 :现任《媒体经济学》杂志 (MediaEconomies)主编、瑞典传媒经济学家皮卡德 ,这次在会上论证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跨国传媒公司的经营理念。他的论证全面而深刻 ,令人信服。本期发表的是他发言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阳 《传媒》2006,(8):52-52
"传播"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有时也被译为"沟通",因此,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意义常常被强调为"共享".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价值共享的过程,传媒作为专业化的社会信息传播工具,其价值自不用说,也在于能够为社会之价值共享贡献多少力量.在我的理解当中,传媒这种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可谓之传播力.  相似文献   

19.
王催春 《东南传播》2012,(11):26-27
文章从全球化概念及国际传媒的本质入手,分析了中国媒体话语权崛起所要面对的困难,进一步解析了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语征,提出创制"亲近性"文本,使文本的表达方式与受传者的思维方式、解读心理相一致,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进行。文章同时阐述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本体特质,提倡我国媒体在重大国际事件中的竞争力,承担起全球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任,更积极、正面地参与针对西方媒体霸权的文化制衡。  相似文献   

20.
对外传播,关乎国家形象。在媒介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国外传媒巨头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媒介在对外传播中怎样占据高地,既让中国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媒介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有对我国媒介在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等事件报道中由于传播失当产生不良后果的反思,有对我国媒介在香港回归十年报道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成功解读,也有对我国媒介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