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清果 《今传媒》2011,19(3):35-37
老子《道德经》中蕴藏着丰富的组织传播智慧。简而言之,他追求"正善治"的组织传播目标,并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为其基本纲领,而贯穿组织治理全过程的是"啬"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报刊之友》2013,(9):18-18
主持人语:组织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合体,包含着多种类型的传播形式。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良好的组织内部传播有利于组织内部成员的团结协作,实现组织的外部传播目标。异地新闻报道可以看做是组织外的传播形式,与对内新闻报道不同,新闻异地传播有着不同的传播对象、传播信息诉求以及不同的传播接受文化,这就决定了新闻异地传播蕴含着独特的传播规律和传播范式。实际上不管是异地传播,还是同城传播,其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传播媒介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群体博客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型的网络科普组织——群博网络科普组织。本文对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构成条件和相关特点进行了界定,并根据组织传播理论,从组织内传播、组织间传播、组织外传播三个角度,以科学松鼠会、煎蛋网、蹲点网等组织为例,分析了群博网络科普组织的传播机制,提出了网络科普组织优化措施及我国网络科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胡河宁 《今传媒》2013,(11):16-16
主持人语: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若要承担喉舌职责,就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传播形象,积极地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发挥各媒体组织的传播作用。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传媒产业逐步走向繁荣,然而问题也随之呼之欲出,激烈的竞争使各媒介组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媒业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事业,它肩负着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使命与责任。在媒介不断融合、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传播本身的内涵,重视传播对各组织的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期“组织传播”栏目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大众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首篇文章是以国家形象与传媒的关系研究为基点,探析传媒与国家形象构建的机制,并提出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第二篇是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12ZD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并倡议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真实生活和诉求,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最后一篇是中山大学社会管理论坛:公共卫生事件与健康传播机制建设(17000-3161111)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以电影《KONY 2012》为例,探究新媒体环境给非营利倡导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分析公共倡导的策略。本期栏目各研究者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相信能为组织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组织传播这一学科引入中国已有20多年,目前多数专家学者对组织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学术领域的界定、研究模式与意义的探究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等方面,鲜有关于组织传播应用领域的探讨,特别是经济组织领域。经济组织作为组织这一宽泛概念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选我国证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管理学的角度详细阐述我国证券公司中的组织传播内容,深入分析我国证券公司组织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哈贝马斯和姆贝等人为代表的批判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被称为“跨文化传播”,我国历史上的使者往来、跨边界的商贸活动以及国际间以影视为载体的文化产品交流都属于跨文化传播。由于交通系统和通讯系统的发展加速了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交流活动促进了国际间文化传播、交流与融合,这种组织外的传播让传者与受者感受到差异的同时,深化了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的自我反省性。  相似文献   

8.
胡河宁 《报刊之友》2010,(11):24-26
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文化核心决定了文化的基本方向,媒介品味塑造了传媒的媒介形象。本刊“组织传播”栏目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品味,增强对于碎片化、异质化、多元化的媒介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为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大众文化产品。本栏目所提供的传播平台可以当作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旨在建构“公共领域”中自由地公开和表达意见的舆论场,在“组织社会”中维护共同的“普遍利益”,发扬学术期刊的传播宗旨,促进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产出。  相似文献   

10.
民营医院想在激烈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品牌建设是不可或缺的路径。品牌建设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在广告、公关、CIS这些信息传递活动中,组织外传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以赫茨伯格、马斯洛、麦格雷戈和阿吉里斯等人为代表的行为科学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在文化外交越来越凸显其优越性的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的课题,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和谐发展,不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中国建立基础深厚、高瞻远瞩的文化传播战略与巧妙得宜的对外传播策略。搞好文化外交、提高国家软实力、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这对于中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常松 《报刊之友》2011,(12):13-17
虚拟组织因共享而生,因传播而存在和发展。本文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案例为蓝本,从虚拟组织与传播的关系入手,着重通过考察虚拟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组织外部传播与传统组织传播的差别,探讨虚拟组织传播对传统组织传播产生了哪些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4.
胡河宁 《报刊之友》2010,(12):43-45
组织传播发展的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在我们上一篇讨论的古典学派之后,继起的就是人际关系学派。本文介绍了以福利特、梅奥和卢因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近年来,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被引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节约了时间成本,促使各行各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双提升。随之而生的微博,更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个标志性产物,特别是政府机构把政务微博做为党和群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当然这种方式还处在初期的摸索发展当中。在新媒体的挑战下,还有很多关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和难题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组织传播中的任务-人际导向、转换-相互影响、领导-成员交换以及组织变革等等行为模型,是研究者对组织传播中的领导者活动观察、理解、分析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企业领导者了解并掌握这些行为模型所蕴含的理论思想,将有助于做好组织传播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性及其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无论在组织内还是组织外,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信息的互动机制。顺应信息文化的传播趋势,微博、微信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微博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不仅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快速渠道,而且频繁的互动使得信息在组织内传播变得更为有效。微信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立体式、交互型的沟通平台,使其快速成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本期“组织传播”栏目以微博、微信、互联网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刊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2&ZD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流动人口的微信使用与社会网络想象》,文章基于弱关系假设,对微信的功能进行分析与归类,并说明微信在流动人口使用的社会现象。第二篇研究探讨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及传播特点,对构建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末篇则是从共情原理、身份认同观念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技术给传媒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组织传播学科的发源地,美国学术界已将组织传播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其组织传播在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变革及其细微的变化,都体现出这个学科的整体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美国组织传播20年间,三个不同研究阶段的内容转型进行梳理和讨论,试图为中国组织传播研究的发展寻找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组织传播是生产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促进一个社会不断创造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状态,并使属于这些状态的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在组织传播的实践中,各类组织的传播能力确实成为其能否有效完成目标的关键因素。优质的传播可以帮助组织在充满冲突的复杂环境下得以有效生存和积极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各种组织在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以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现在的传媒时代,也称为Web2.0时代。微博,是近几年兴起的,将Web2.0的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一种网络传播载体。也是对博客的一种拓展式的发展。博客在兴起之时,就已经比较能体现Web2.0的特征了。现如今博客依然有着一些自身的独特优势。博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