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松明  张璧琳 《今传媒》2011,19(3):11-13
200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成立,方延明教授为首任院长。在方院长的带领下,新闻传播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这篇专访中,方院长对该院的办院经验予以介绍,同时还探讨了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的使命、角色与特点、新闻自由和新媒体等值得学界、业界人士关注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学科协调,作风扎实,理念创新,科研有用。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院气氛,也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的目标。——方延明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传媒专业突然变成了高校的香饽饽。设院系、开专业、招学生,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介管理学、网络新闻学……专业划分越来越细、招生觌模不断扩大,我国传媒教育伴随传媒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急速升温、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传媒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之国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有什么特点?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传媒教育与人才培养改革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兵教授。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媒全球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愈显频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崛起使媒介格局发生彻底改变,媒介生态发生剧烈变化,这对职业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传媒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在国际传播急速发展的环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变,培养国际化传播人才势在必行。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香港又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而且在文化产业发展和传媒教育上,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香港传播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文娟 《今传媒》2013,(11):4-4
主持人语: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业逐渐转型、不断升级,数字出版散发着时代气息迅速占领市场。顺应历史趋势,数字出版引爆数字阅读革命,深度阅读延伸至数字阅读领域,数字出版引领文化消费,传承优秀文化。《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纲要》倡导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加强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鼓励出版产业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求各级文化单位秉承对外开放、包容并蓄的文化方针政策,不遗余力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如今,跨文化传播是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利途径,中国传媒业要闪耀在世界舞台上,就必须触碰直抵心灵的文化交流,重视大众文化传播的独特功能,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能承载异域文化价值观,以蓬勃之势,让世界充分认识中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人民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二十一世纪初,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引领下,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占据了大量的市场舞台。社会体制的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在经营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在新体制的影响下,新媒体逐步出现,各传统媒体机构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进行着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新旧媒体的融合使得媒体产业得到不断延伸。在新旧媒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下,中国的传媒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报刊之友》2012,(10):4-7
主持人语:随着全球化时代步伐的的不断加快,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以及世界传媒的发展融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沟通和融合,文明的进步有赖贯通和吸纳。时至今日,传媒事业更是面临着有容乃大、取精去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要求。蔡元培先生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过一项著名的原则,即:“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对于传媒界而言,它也同样重要且适用。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2014年传媒行业面临巨大改革,传媒业抓住改革发展机遇,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要求,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艺术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改变了艺术的传播形态,新媒体艺术传播强势袭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建构“中国形象”的助推器。人文传媒艺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民众的人文精神,同时又促进了艺术的繁荣,有利于跨文化艺术交融。艺术传媒院校作为培育艺术人才、钻研艺术研究的文化圣地,承载了千万人的艺术梦想,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对中国的艺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以人为本,坚持以文化精神孕育人,坚持常态艺术的培育和瞻望高端的境界理念,不断追求艺术的创造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并重、人文与艺术素养深厚、具有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报刊之友》2013,(9):5-5
主持人语: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对信息快速传递的需求,进入21世纪后,中国学术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就出版方式而言,数字出版已占据了学术出版的大半边天。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学术出版格局日渐合理,传播方式不断优化,学术出版数字化进程已经逐渐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前进。这种新型的学术出版模式在国内外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视和运用。从便于检索的网络数据库、到知识快速传递的开放存取,再到方兴未艾的数字出版,学术界不断进行自身的反思与调整,以期从中探索知识传递的有效途径。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极大繁荣了“三屏合一”产业,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学术传播效果。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及更大力度促进我国学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学者充分开发创造性的思维,开放思想、独具匠心,他们将中国的学术大胆推出国门,再依据中国的国情,将西方优秀学术大量引入国内,力争使中国学术达到中西合璧的效果,实现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约访郭镇之教授是一直以来的心愿,这位默默耕耘于清华园的知名学者有着一连串值得称道的求学履历:1979年,她是新中国第一位专治中国广播史的研究生;1985年,她成为新中国最初的新闻学博士生之一,1988年,完成了首部研究中国电视史的博士论文——《中国电视史稿》,从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而在诸多“第一”光环的笼罩下,已是蔚然大家的郭镇之却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温煦与亲和。在一下午的畅谈中,女先生始终坦诚相待,真应了明代李贽的那句,“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  相似文献   

12.
王文娟 《报刊之友》2010,(12):15-17
主持人语:不断追求理论的创新、普及和实践,以理论的创新指导实践,用实践创新理论的发展,是理论工作者的终极目的。在新时期,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是泥泞和崎岖的,成绩更是来之不易。这其中不乏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后,这些优秀传媒人摸索出的珍贵经验,给学界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研究样本,更为业界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建院之时,研究所重视理论探讨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外媒体和传媒研究人员建立广泛联系,与本学科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学术合作关系,研究所成员及相关学者的外语水平较高,视野开阔,有丰富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努力拓展与业界的合作,从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式方法,使传播与文化理论得到检验、应用、提高。担任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就是主持创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龚丈庠教授。近期,本刊有幸邀请龚教授做客《今传媒》,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资深传媒学者的不凡风范。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在"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的宗旨下,"前沿访谈"栏目力求通过与人物的对话和交流,解读传媒事件,探索传媒规律,推进传媒实践。在语言的碰撞中,寻找智慧的火花,力求纯粹、真实地反应传媒发展的经验、轨迹和方向。本期嘉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和新闻理论研  相似文献   

15.
晋筠  吴凡 《新闻与写作》2005,(11):40-41
采访蔡铭泽院长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对认准了的那件事,就要咬着牙坚持到底,也许正是这份执着和创新的愿望逐渐改变着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改变着如我们一样的学子。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不断追求理论的创新、普及和实践,以理论的创新指导实践,用实践创新理论的发展,是理论工作者的终极目的。在新时期,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是泥泞和崎岖的,成绩更是来之不易。这其中不乏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后,这些优秀传媒人摸索出的珍贵经验,给学界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研究样本,更为业界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几年以前曾有人预言,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最多只能再撑三五年,接着就会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蓬勃兴起的时尚、财经等高端市场的期刊。然而今天,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新闻传媒事业得以繁荣,新闻队伍逐渐壮大。无论是高端市场的期刊还是传统文化综合类期刊都有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增长势头良好的综合性期刊,中国的期刊市场呈现出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在传媒及更广阔的人文领域,活跃着一大批为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有识之士,他们有些名声鹊起、享誉九州,有些则默默无闻,精心钻研,但他们对传媒事业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牙口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他们的经历、经验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他们执着、谦逊、迎难而上的办事作风是我们应该坚守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媒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在不断增加,实力在不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全球媒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形态的媒体都在改制、整合,积极寻求合作,共同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传媒经济实力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大学新闻研究中心主要以新闻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舆论监督、新闻体制改革及新媒体发展变革等为研究方向。多年来,中心秉承理性、科学的研究理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使得中心团队成员在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担任中心主任的是多年热衷于新闻传播研究的郝雨教授,近几年,郝教授集中于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以及中国媒介批评学原创体系建设,新媒体时代人丈精神重建与弘扬。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探寻新的传播规律。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郝雨主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作为现代文化学者,所独具的现世文化担当与特有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新闻是大众所熟知的,在人们心里最通俗的理解大概就是那些报道出来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其实在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后来又有很多学者专家都对新闻做过定义。从古代到当下,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从印刷出版再到电子传媒,新闻的传播和接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