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健 《今传媒》2011,19(1):105-106
在过去,传统媒体营造的传播环境中,受众大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是观众、是听众。而21世纪以来,新媒体一出现,便以提供给受众充足的能动空间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传统媒体也意识到这种崭新模式带来的挑战,积极地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那么新媒体究竟是以什么赢得了受众的青睐,而传统媒体又是以什么为参考进行改进的呢?本文将以"关系传播"为话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海鹰 《新闻记者》2007,(12):17-19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第三次浪潮”正在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带入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传播环境,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一个数字化的多媒体传播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传统媒体感到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事实上。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并非第一次。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原有媒体而言的。对于报刊来说,广播是新媒体,对于报刊和广播来说,电视是新媒体,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来说,互联网是新媒体。回顾大众媒体的发展,我们看到,至少到目前为止,新媒体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原有的媒体,相反,新媒体带来挑战和竞争,促进了原有媒体的发展和创新。计算机网络和数字技术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就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而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将跻身于新媒体的行列,以全新的传播方式为新一代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3.
时下,新媒体新闻报道的新快短小的扎实文风,赢得了大批受众。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学习借鉴新媒体的清新文风,使其传播的新闻语言清新、文风质朴、篇幅精短。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新闻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无疑成为传统媒体重新赢得受众的突围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瑞  李文晋 《新闻前哨》2014,(10):39-40
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视频新媒体的挑战,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栏目,应顺应大趋势,利用新的传播平台,不断探索和开发电视媒体与新媒体新的合作途径.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赢得多元化的发展机遇。一、新形势下电视媒体面临的挑战新的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使得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这种传播生态的变化,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传统报业市场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新媒介环境下党报的困境及发展机遇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部分受众.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环境.新兴媒体在时效性、信息量和互动性上的优势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同时,新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7.
何金 《东南传播》2023,(12):20-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推动了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新媒体开始随之崛起。借助智能手机、算法、大数据等新传播载体和新技术,新媒体可以更加精准地锁定受众,赢得更多市场。与此同时,以电视、报纸、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开始受到多元化新媒体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挑战。面对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开始探索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的路径,推动自身在管理体制、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强化媒体人创作能力的转型,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融入新媒体的新元素和新能量,加快适应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的环境变化、受众需求和行业特征和趋势,实现两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传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兴盛使现代社会的传播格局悄然改变,新媒体带来的诸多挑战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媒介的生存和话语空间,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自然无法独善其身。笔者认为,军事广播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使军事广播的传播效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陆海空 《东南传播》2014,(3):117-119
随着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介代表的党报无疑受到受众流失的冲击,同时,与新媒体的融合也为党报等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分析新媒体为党报的品牌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党报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雯 《军事记者》2014,(1):32-33
“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而至,它带来了与传统媒体迥异的传播环境,对主要以传统媒体为采编环境和传播平台的我军军事新闻宣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军事新闻宣传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以报网融合为开端进一步深化与新媒体的结合,强化对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和传播能力,不断提升军事新闻宣传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沈勇 《新闻前哨》2013,(6):100-101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它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引领着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本身是传播手段很快很便捷的媒介,而新媒体的出现,给广播电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卫星、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高新技术的运用,新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共同迎来了多元传播时代。从多元传播渠道到多元内容传播,再到受众的多元分享,新媒体以"去中心化"的姿态挑战传统媒体的地位。今后二者的发展趋势将是相互竞争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极大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影响力。因而探究"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成为社会主流议题,本文将通过全面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选取芒果TV进行传统媒体转型的案例分析,从而逐步明确传统广电媒体在当下媒介环节的市场竞争中的传统优势是什么,以及又该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力求达到全面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邱飞  邱国荣 《传媒》2015,(16):64-66
新媒体的确在传播速度、渗透力、受众黏性等方面比传统媒体强,这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简单变革,也让教育界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办有传媒专业的院校来说,从培养传统媒体人才到培养新媒体人才的转型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将围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传媒人才职业能力内涵与培养途径展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柯惠山 《东南传播》2018,(6):150-151
当今的时代可以称为是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迅猛发展起来,给传统的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媒体单位纷纷行动起来搭建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受众,扩大传播范围.微信更是以其强大的社交功能和免费的信息传播而成为各大媒体的必争之地.微信公众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纷纷入驻.新媒体意味着新的传播方式,新的传播方式意味着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模式需要转变,更加意味着传统媒体记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春梅 《传媒》2018,(7):90-91
传统媒体时代,音乐传播受媒介性质所限,存在诸多缺陷.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为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受众反馈、受众参与变得更加简单,这也提升了音乐传播的效果.本文认为,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建立以受众为导向的音乐传播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迅猛崛起,给传统的传媒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日常交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的媒介形态与传播技术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播领域的拓展,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电视也面临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视频新媒体的挑战。新闻是电视传播的第一要务,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如何顺应大趋势,利用新的传播平台,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赢得多元化的发展机遇,是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以其低门槛、迅捷的传播速度、强大的互动性等优点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上的优劣,以及当下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特点,得出结论: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日新月异,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更体现了去权威、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和草根精神,模糊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新媒体科技在互动性上的完善,使得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拓展。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已经无法对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现今,我国媒体所面临的市场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终端、微信、博客等为代表的各种视听新媒体不断崛起。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疑在传播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日益满足着受众多样化的传媒需求,在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下,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在不断的缩减,尤其是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此状况下,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该如何化危机为机遇,争得本地更多的受众,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就以闽北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邵武市广播电视台近几年的创新实践为例,浅谈山区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更好的寻求融合发展,以更具影响力和活跃度的全新样态探索广播电视新闻的升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