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告了248名10~19岁女子的做功量、下肢相对长度、瘦体重相对值、最大心率、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及相对值,计算做功量及其与上述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做功量与最大吸氧量高度相关,瘦体重相对值和年龄相关系数较低,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下肢相对长度、最大心率与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长期以来,最大吸氧量被看作是评定耐力运动成绩的最好指标。但Hill没有证明作为最大吸氧量特征的吸氧量稳态。吸氧量稳态也没有得到后来研究者的证明。耐力运动的成绩不仅受肺系统摄取O2和心血管系统运输O2的限制,而且还受活动肌本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最近一些研究还表明,最大吸氧量与耐力运动成绩无明显关系,而跑台跑的峰速度和无氧阈与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并可作估测耐力运动成绩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由台阶试验推算儿少最大吸氧量的分段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台阶试验分段追踪观察 ,推算了 7~ 17岁男、女学生的 VO2 max近似值 ,呈现了儿少有氧耐力发展的年龄、性别特征 ,反映了儿少心肺机能的纵向发展状况 ,提供了群体间接测量 VO2 max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某重点中学体育训练队的16名男女学生进行Pwc170台阶实验测试分别推算出各受试学生的Vo2m ax,然后对男女各组100m和800m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及分析显示,Vo2m ax对男生100m与800m成绩的线性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男女生存在差异。对青少年的最大吸氧量的预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体校男女各13名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跑台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试最大吸氧量,并以24m·min-1的恒定跑台速度测试跑的经济性RE,呼出气体通过JaegerEOS心肺功能测试仪,用开放式气体测试法分析。文中运动员成绩均为竞赛成绩。实验结果表明,跑的经济性RE(ml·kg-1·min-1)无显著性性别差异(P>0.05),但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RE(ml·kg-1·min-1)与1500m、400m跑运动成绩无显著性相关,RE(%V2max)与10km跑成绩呈显著相关。提示RE在较长距离跑中起重要作用。运动员想提高耐力水平,可以通过提高最大有氧能力或改善技术以提高经济性这两种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意大利产肺量计对8—10岁肥胖儿童及正常儿童肺通气功能进行多项指标的测试及其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儿童的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体表面积、瘦体重与肺通气功能的参数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9.
从运动医学和现代数学的角度,探讨我国优秀耐力型运动员的吸氧量(VO2)随运动时间(time)、心率(HR)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三维动态数理关系,为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提供一个可靠的生物学指标体系和数据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各器官系统不同发育敏感期的探讨,归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从而为科学安排儿童少年的体育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较精确的最大心率预测回归模型.结论认为,小样本检验表明此预测方程能较精确预测最大心率,但还需要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儿童少年随年龄增长,大脑发育渐趋完善,速度素质也随之提高。脑电图记录到的皮层神经元集群电活动可以反应中枢神经发育成熟情况。本论文旨在研究正常儿童少年随年龄增长脑电变化特征及其速度素质发展,希望找到儿童少年发育过程中的脑电图变化特征及其速度发展的中枢机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广元市620名6-16岁中小学生,采用Nation9128W数字化脑电图仪测试其安静闭目清醒状态下脑电图及其50m速度,分析各脑区导联随年龄增长的分布规律及发展变化以及速度发展中枢机理。结果 1、总体上,6-16岁儿童少年脑电各频段的绝对和相对功率均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δ、θ、α1波的绝对和相对功率均减少,α2波的绝对和相对功率均增加,而β波的绝对功率减少,相对功率增加,并且6-11岁和13-15岁是α2波的快速增长期。2、额区和颞区6-16岁一直以δ波为主,中央区6-14岁以δ波为主, 15岁以后形成α波优势;顶区6-10岁以δ波为主,15岁以后形成α波优势;枕区6岁开始一直以α波为主。且6-12岁儿童少年速度素质与θ/β和α2%相关。结论 儿童少年各区脑电图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特征,其中6-11岁和13-15岁是青少年脑发育快速增长期,中央区和顶区在15岁基本发育成熟,而枕区在6岁时就发育成熟,儿童少年大脑发育成熟顺序为枕区—顶区—中央区—颞区—额区。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增加在12岁之前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为502±52ml/kgmin(男子)、451±32ml/kgmin(女子),无氧阈为423±47ml/kgmin(男子)、369±34ml/kgmin(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与耐力成绩密切相关,后者大于前者。同时最大无氧功率与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密切相关。同样与无氧阈相关大于最大吸氧量。因此,提高无氧阈对于手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具有重要意义。手球运动员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男子137±06、女子138±07。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台阶试验作为有氧耐力素质指标的有效性,对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台阶试验测试值和台阶试验得分无显著线性相关(r=0.015,P>0.0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台阶试验不能作为评价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和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有效指标;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分别为46.53和47.30,男女生的台阶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女大学生平均最大吸氧量分别为50.85 ml/kg.min和35.03 ml/kg.min,男女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差异显著(P<0.01);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其肺活量指数之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活动-平衡模型,探讨儿童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体质状况及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结合问卷形式测得518名中小学生24 h各种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睡眠时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相关细则与仪器要求,分别测得中小学生相应的体质单项指标并进行体质综合评分评级,根据BMI进行超重肥胖的划分。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稳健多元线性回归与稳健logistic回归分别探讨24 h活动行为符合指南推荐量情况与体质综合评分、超重肥胖及体质分级的关联。结果:按照儿童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及睡眠时间推荐,样本人群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的达标率为11.6%,MVPA与睡眠时间同时达标的比例为8.9%。与MVPA和睡眠均不达标组相比,两者均达标与体质综合评分的提高相关(β=4.141,P=0.014);而MVPA、睡眠的独立或联合达标均与体质优良率无统计学关联;两者均达标(OR=2.451,95%CI=[1.249,4.81])以及睡...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为期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球上跪姿抬臂)对普通女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最大吸氧量的影响规律。利用芬兰产的POLAR S810i遥测心率表及瑞典产的MONARK 839E有氧功率车为工具,测量比较了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18名普通女大学生(实验组10人,对照组8人)心率变异性指标、最大吸氧量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经过四周锻炼,实验组的10名受试者均能在瑞士球上维持跪姿抬臂标准姿势5min。实验组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相对值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舒张压、心率则出现了显著性降低(P〈0.05);SD、RMSSD以及HF都出现了显著性增加(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安静时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提示该训练方法对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可能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CONCONI递增强度运动中90%的受试者都出现了心率拐点,完成距离最短者心率拐点偏左、中长者居中、而最长者偏右,拐点心率与完成距离高度相关,但乳酸阈拐点出现在前,心率拐点出现在后可能证明血乳酸浓度改变可能是CONCONI心率拐点产生的重要机制。相对应的乳酸阈速度正好低于心率拐点速度一个等级,但该两种速度之间并未出现不规则变化差异,表明上述速度均可用于个体最大有氧速度,但哪一个阈值速度更为有效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体心肺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乳酸分析等方法,对20名优秀运动员的实验研究,探讨人体心肺机能达到第二拐点时,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乳酸水平、以及吸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氧脉博等指标的变化,以初步揭示人体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机能达第二拐点时,以上指标各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运动起始时刻的数值(P<0.001)。此刻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已达到无氧阈平均水平以上,机体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青春期是骨质疏松初级预防的重要时期;游泳作为一种非负重运动方式,对改善青少年骨量方面的作用有待证实.研究通过对2~6年室内游泳训练儿童骨量的研究,探讨长期室内游泳训练对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运用定量超声骨强度仪对招募的20名长期系统室内游泳训练(平均训练年限4.3±1.7年)的儿童(游泳组)和20名无训练史的普通儿童(普通组),进行骨强度测试.结果 游泳组身高高于普通组(145.5±11.3,142.3±15.1;P>0.05)、体重低于普通组(36.1±9.1,39.25±17.0;P>0.05)、BMI低于普通组(16.8±2.3,18.8±4.7;P>0.05).游泳组SOS值(3738±92m/s)显著低于普通组(3824±52 m/s),经T检验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组骨量百分位数(游泳组61.55%±25.07%、普通组84.25%±12.30%;P<0.05)和Z-值(游泳组0.33±0.80、普通组1.14±0.54;P<0.05)均显著低于普通组.对Z-值的具体分析发现,游泳组有6人(33.3%)骨量低于平均基线水平,普通组骨量均高于平均基线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游泳组SOS值与身高(r=0.628,P<0.05)和体重(r=0.551,P<0.05)存在中度相关,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普通组SOS值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长期的系统游泳训练可有助于青少年获得更理想的身体质量.长期室内游泳训练将引起青少年骨量减少;长期室内游泳训练产生的骨量减少,会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自行车功量计对少年中跑女运动员进行了无氧功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腿力与1s无氧功率峰值、5 s无氧功率峰值、30 s无氧功率均值、60 s无氧功率均值高度直线相关,与30 s和60 s无氧功率递减率无相关关系。提示:腿力在以高能磷酸源系统为主要供能的短时最大强度运动能力的评价中有较高的贡献率;在以乳酸能系统为主供能的稍长时间最大强度运动中,其贡献率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该实验结果对最大强度和次最大强度运动项目训练手段的选择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