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绍兴是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历来有迂客骚人吟诗作赋,歌颂这些蕴藏着美好愿望的风俗人情。 习作所记述的就是当地农村清明祭祀祖先的风伶。小作者先是概要介绍绍兴清明烧香祭祀的风俗习惯,然后写奶奶在祭祀中做清明果的难忘记忆。  相似文献   

2.
错过流年     
清明已至,人人都在祭奠。 这一年的清明很暖。沿着小路,我向远处的墓碑走去。和煦的风吹过我纯白的衣领,掠过我蓬松的黑发,留下的,是一股灰烬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感知篇:别样留春设计意图清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人们常在清明踏青,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我们抓住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的特点,设计了“寻春留春”活动,通过扩展幼儿的生活空间,创新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以别样方式体验清明,充分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和生机盎然的美。  相似文献   

4.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总使人想起扫墓。清明扫墓的习俗,相传与纪念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因内乱而流亡,一路上饥寒交迫,随从介子推割股肉而饱重耳。后重耳复国为晋文公,请介子推做官,但子推带着老母隐居绵山,不肯下山。文公为了逼他下山,下令火烧绵山。不料介子推母子竟因此被烧死在山中。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传令每年的这一天禁用烟火,只吃冷食,是为寒食节。每年此日,文公还亲自去绵山祭扫。后来,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两节相近,遂合而为一,形成清明扫墓的习俗。清明扫墓之风,在唐时已经很盛。唐人诗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  相似文献   

5.
种瓜点豆     
<正>设计意图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清明时节,气温回暖,草木萌动,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开始早播,处处是春耕大忙的景象。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反映出清明是播种的好时机。我园有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小池塘、农家小院、果林等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经历过播种、照顾、品尝、收获,每一次都快乐且难忘。每逢清明节气,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播种活动,感受从古至今人们种植的智慧和乐趣。  相似文献   

6.
清明絮语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词汇,因为祭奠和怀念。花木芳菲、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之感,使得整个四月,仿佛都是湿漉漉的一身雾气。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认识“魂、酒、牧”3个生字,正确书写“欲、混、借”等6个生字,理解“雨纷纷、欲断魂”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清明》。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意蕴。【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感知清明内涵任务情境:我和古人一起聊清明——今天就让我们搭乘时光机,和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聊聊清明那些事儿吧!  相似文献   

8.
清明诗话     
清明时节,红桃初绽,绿柳合芽,明媚的春光引起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写下许多动人的诗句。唐代孙昌胤的“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技。”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有情、有景、有色、有声。情在景中,景即是情,语言隽秀,余韵逸然,耐人寻味。宋代周密的“燕子时时度系帘,柳寒犹未退香绵。落花门巷家家雨,新火楼台处处烟。”吴维情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丝歌收拾去,万枝杨柳属流芬。”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所见所闻的描写,维肖维妙地勾画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清明菜为主要原科生产即食清明莱泥的生产工艺、产品配方和清明莱的护绿方法,并制定了产品质量标谁。  相似文献   

10.
清明     
相关题目清明随想清明的雨清明祭难以忘却的纪念扫墓祭祖片片相思叶【写作指要】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思念。清明节有很明显的天气特征,仿佛是天遂人愿:在这个怀念已逝亲人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我说我把春天吃进了肚子里,大家一定会很好奇吧?这得从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说起。按照我们这里的传统,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清明粿(guǒ)。为了让同学们理解“食药同源”的意思,掌握做清明粿的技巧,清明节前,班主任刘老师利用中医药实践课开展了一次学做清明粿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做清明粿这一传统美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清明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节气 ,“清明”由来已久 ,大约起于周代 ,有明显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明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 ,此时皆清净明洁” ,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写出了清明时的一种特殊心境和氛围。清明自古有许多风俗 ,有些相传至今。古时清明首先寒食禁火 ,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有个寒食节。寒食节时 ,家家户户不准生火 ,只吃前几天做成的冷饭冷菜。后来清明时上坟扫墓成为主…  相似文献   

13.
解读:清明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这要感谢杜牧。他在一千多年前,用寥寥28个字为"清明"画了一张标准像,从此,清明就是细雨纷纷、行人断魂的形象。作者从千年前的那场清明雨落笔,用丰富的想象还原了诗人当日的惆怅和悲凉。羁旅愁困,不能按时返家祭祖,游子在清明雨中怎能不断魂?  相似文献   

14.
唐燕 《辅导员》2010,(7):13-15
清明时节,桃红柳绿,万物生机勃发。而清明扫墓的凄凉,很容易便让人联想到生死,可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却从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进而又想到了人生的价值,并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这样的感叹: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要死去,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作品与注释见本期“开卷语”)  相似文献   

15.
唐朝诗人杜牧《清明》诗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风土人情。诗人何以"欲断魂"?这与清明节的传统相关。在清明的节日传统中,蕴含着深沉的德育情结。笔者结合杜牧《清明》一诗,系统分析了清明节的德育功能。同时对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和度过清明节,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悲情的时节,也是人们一往情深开创未来的时节。只因清明时处暮春,渐离了凄风苦雨,远别了料峭春寒。在农村,清明是逐渐过渡到夏收夏种的节气。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一年之计在清明。清明时节,油菜开花满地金,蚕豆开花满天星,小麦扬穗节节高。春熟春熟,正是经过清明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政治清明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倡导和追求的行政方式,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党建设的新目标。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传统的政治清明与新时期的政治清明有着很大的差异,又有一定的共通性。厘清政治清明的传统基因与时代内涵,对认清政治清明的现实意义,促进廉洁政治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柏科 《老年教育》2009,(4):48-48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相似文献   

20.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休”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人们常常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也可以是“清楚明白”之意,换言之,只要猜谜者按“清明节”理解,就会立刻“误入歧途”并陷入困境。 这就叫不幸一种因“思维定势”引发的不幸 换言之,“思维定势”很象枷锁,它能把人们的思路局限在一个“自以为是”的框框里,使思考者一筹莫展。 请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