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的。物理习题就是依据一定物理模型进行构思设计而成的。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模型”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送带问题是高考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熟练掌握传送带问题的分析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物理学的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发现“传送带类问题”的规律性非常强,用到的知识点特别多,若对其进行归纳,在解题中就能用到很多的解题技巧。下面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归纳的“传送带类问题”,供广大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的理论和规律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的,物理习题就是依据一定物理模型进行构思设计而成的.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模型"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传送带问题”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从物体的受力、物体的运动性质、参考系的选择、功能关系及物体的运动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①中第24题及200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新课程)第34题均涉及传送带问题。这类问题中物体动静交织,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教会学生用物理模型思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萍 《物理教师》2012,(3):9-11,13
本文概述了物理模型的重要性,阐明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并介绍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从实际问题的建模、相似模型的类化、模型应用中的举一反三、模型的整合四个方面举例探讨了在解题过程中如何应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将物理模型“质点化”往往可以使问题得到很大简化。然而在处理一些涉及内力做功或是舍有转动的情况的问题时,将物体简单地看成质点,又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中学阶段常见的三个情景,探讨物理模型“质点化”的适用条件,并着重从运动学和能量转化两个角度,对在“质点化”处理中出现的“等效力”——汽丰牵引力和阻力的定义问题做了一些讨论。最后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谈了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学生对“质点参考系”这一学习主题的思考和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进阶,让学生深度参与、深度构建、深度反思,掌握物理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物理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既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1.
传送带是力学问题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它能将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功与能的关系、运动学图象与动力学图象等力学主干知识串在一起,衍生出经典的力学问题,备受高考关注.本文结合典型实例,分类解析传送带模型中常考的几类问题.1传送带上的动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基于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从力与运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析研究.对传送带上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对摩擦力Ff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传送带类由于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动能定理,受力分析以及运动过程分析有关,常让很多同学闻之色变.解答传送带问题,要注意:①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因为在传送带问题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可以突变的;②要正确判断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运动,以便准确选用解题规律;③解决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能量转化问题时,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要全面考虑,切不可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结果;④皮带传送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发生突变,但不论是其大小的突变,还是其方向的突变,都发生在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本文通过几1个例题详细分析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两类问题.一、水平传送带水平传送带的特点是物体在传送的前半段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到与传送带的传送速度相等那么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方法,即由实际中抽取问题,提出假说(或模型),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证明或否定假说,修改假说(或模型),再到实际中检验.具有用物理模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物理试题是根据物理模型编拟出来的,所以解答时必须首先正确还原物理模型,并且清晰地认识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高中物理模型很多,在此仅以“人车模型”、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51):132-133
物理模型教学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雷怡 《高中数理化》2014,(20):39-39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学生仅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学好物理的.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一遇到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物理问题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当前多数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往往只会生搬硬套,而不是根据题目已有信息,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再利用该物理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进行有效求解,即学生无法从实际物理问题中抽象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传送带模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跟踪分析常见的传送带模型的应用,进行归纳分析,主要表现在滑块受力与其运动的关系上,只要跟踪分析运动的不同类别和受力的特点能力达到了,解答这类问题就会如鱼得水。归纳分类法、跟踪分析法贯穿整个物理学习过程,是我们平时教学方法中应用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来凡成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有这三种境界存在。现以弹簧振子模型为例,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物理研究对象和过程的模型化物理问题常常要求我们,找出物理对象、运动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正确确立物理对象模型和实际过程的模型,以便寻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一个铜球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的运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铜球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铜球上不同的点所在空间位置各不相同,很难严格确定铜球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其次影响铜球运动的重力,即地球引力的一个分力,严格地说,它不是恒力,因为引力和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都会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有空气阻力,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样铜球的下落运动,相关因素较多,但如果我们排除实际过程中一些次要因素的于扰,如整个铜球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中运动,其线度远远小于所处的空间大小,其大小和形状等特性处于十分次要的地位,可以忽略,而保留  相似文献   

19.
正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利用考虑得来的原理吸收一切的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的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钱学森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上课一听就懂,一做题就错,一考试就蒙,等试卷发回来一问老师就又"大梦初醒",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做题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实际问题",只不过是在原有的"物理模型"之上进行的精心加工而已.而学生缺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20.
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说,最主要的是保证学生对此能够产生浓厚地兴趣,简单枯燥的学习模式不能使得学生将注意力完全的集中在学习中.物理学习里,利用模型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的学习,不应仅仅以学生获得优异成绩作为终极目标,应该让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的意义,然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采用构建物理模式的学习方式来学好物理.学生在物理模型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