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  相似文献   

2.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汉语有强烈的语感,对于有些词所表达的特殊意义我们已经是习以为常,根本不需要专门地学习就可以熟练掌握。比如说“他‘不是东西’”“戴绿帽子”之类的词语或句子,国人都明白它们所表达的特殊含义。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不是这样。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对中国的文化完全陌生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4.
老舍 《新读写》2014,(7):68-69
我们常说“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这说明习惯常常在不经意间改变和塑造一个人,因此对于习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你的习惯是好的,就进一步发扬光大吧,它会使你变得更优秀,让你的生活更有价值与意义。如果你的习惯不好,那就努力改掉它吧。改掉它,就是对过去的超越,就是对自己的超越。努力养成好习惯,不断克服陋习,你将会不断完善自己,并在不断完善中变得卓越。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都明确提出朗读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上,老师们也为朗读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长期以来,语文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形成的一些教学习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冷眼旁观,理性分析,就能看出严重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都明确提出朗读的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课上,老师们也为朗读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长期以来,语文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形成的一些教学习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冷眼旁观,理性分析,就能看出严重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7.
《是尊重学生个性,还是倡导遵守规则?》中的案例,呈现的是教育日常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通而又非常典型的课堂教学现象,以至可以用“习以为常”与“司空见惯”来形容。于是,我们常会“顺着”这一现象的发展轨迹,习以为常地设想“后面一组四个同学都站起来回答问题”,那课堂秩序将是怎样的一种后果?我们也常会“顺着”听课者的思路,司空见惯地推演一旦教师破坏了自己设定的规则,并对其他学生“起到了破坏规则可以得到鼓励的暗示作用”,则从近处看,课堂上就可能出现“恶意从众现象”;从长远看,“对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益”。因此很“自然”地得出…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小学生中过早地出现学习兴趣衰竭现象较为普遍,这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学生经过儿次这样考试的较量败下阵来,又缺乏对造成这样败局主客观原因的分析能力,便盲目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有的甚至竟然朦胧地对自己做出否定的结论,认为自己是“天生的笨蛋”,“不是那块成材的料”,“怎么用功也是瞎子点灯白费油,就这样混到毕业算了”……因此,如何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是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心身健康的合格人材的大问题,很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体者认真研究和探索。下面,只就我们习以为常的几个问题,做一点简单的逆向思考,或许能使我们寻求到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阶段。我们今后一生的高矮壮弱都与这一时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中,确保能吸收到充足、均衡的营养,是我们发育良好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五谷杂粮、肉蛋蔬果都不缺少,才是最佳的饮食结构。对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偏好,我们都能警惕并竭力避免,但是对于心智的“偏食”,在我国,却长久地被忽略乃至习以为常。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青少年心智教育“偏食”最明显的证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哲理。而粮食丰收、衣服充足这些生产力的表现,是和科技水平紧密相连的,所…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过程。怎样使文字以特有的形态成为文学作品 ,一直是恒久常新的话题。 2 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谓独树一帜。该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认为 ,人们对于周围事物久之都会习以为常 ,视而不见 ,人的思想行动也随之会“无意识”和“自动化” ,这样下去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 ,他强调 ,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把人从这种“无意识”和“自动化”中解救出来 ;“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为了感到事物 ,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 ,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 ,是使形式变得…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必须消灭“忌语”荣献1995年由全国总工会和《光明日报》社等单位组织评出的“服务忌语50句”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们真心希望那些曾在我们耳边回响过千万次,以致我们都差不多要麻木得习以为常的“忌语”从此就消声匿迹,哪怕这不过仅是良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作文要出新,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那么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能不能写出新意呢?我们能不能从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呢?答案当然是:能!这一期让我们走进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领略一下再普通不过的“水”中的精彩世界!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讲出政治理论课的"魂"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魂” ,在辞海中有四种解释 :一是古代人想象人的精神能离开形体而存在 ,这种精神叫做“魂” ;二是指人的全部心灵作用 ;三是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神 ;四是特指崇高的精神 ,如民族魂、国魂、军魂等。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魂”的存在和意义 ,具体事物一旦失去了“魂” ,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政治理论课也有自己的“魂” ,只有找准这个“魂” ,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讲出“魂”来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一、关于政治理论课的“魂”剖析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深深感到政治理论课的“魂”就是讲政治。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 ,…  相似文献   

14.
樊未晨 《宣武教育》2005,(11):46-46
“现在都说孩子的负担重,可很多成年人好像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我们不能被这种负担压得失去了同情心。”对于现在越来越普遍的学生负担重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教育督导室主任诸平说。诸平认为,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虽然出台了很多有关的政策,但是中小学生的负担没有明显的减轻,反而有越来越重的迹象,“这种现象与很多政策没有系统的谋划有关”。她认为,要想改变目前的局面,首先应该管住政府,“政府要做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5.
畅想     
我在花园里读书,书籍——就像百合散发着幽香;我在花园里学习,知识——就像茉莉洋溢着芬芳。我在大海边读书,书籍——就像大海任我们远航;我在大海边学习,知识——就像蓝天任我们翱翔。书籍,如果没有了你,宛若鸟儿失去了翅膀,怎能在美妙的书海里展翅飞翔?啊!我们品读,品读成人的饱经风霜,品读成材的神采飞扬,品读成功的灿烂辉煌。星亮点:比喻真是神奇,不仅能抒发内心的感受,还能让他人也感同身受。你看,第一、二节把“书籍”比做“百合”“大海”,把“知识”比做“茉莉”“蓝天”,这是多么富有自然气息的比喻,读着这些句子,我们都能从中闻到…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对诸如“快乐的节日”“喜酒”“情书”“怒发冲冠”等词语都习以为常,对其中体现出来的“把本来修饰人情感的修饰语移来修饰另一事物”的修辞现象不够在意;但“移就”带来的强烈的新颖、贴切、生动的表达效果,还是值得我们去深入体味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序 曲 199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扫盲年”。在“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中提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目标是在跨入下个世纪之前使全世界每个儿童都能受到基本教育。世界银行总裁巴伯.科纳布尔在会上发言;教育是架通痛苦与机会、贫困与希望之间的桥梁。 美国总统布什在当初竞选总统时,就提出要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教育总统”。他说:“当我展望未来时,我认为只有教育才是答案。以帮助人民而言,教育是答案;对于因技术革新而失去工作的人来说,教育是答案;至于说到我们与全世界进行竞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等待来信     
人人都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要知道什么,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就能获得信息;想和朋友联系,打个电话、发个文传,什么都解决了;自从有了互联网更是方便,“告诉我你的 E—MALL 或网址。”一切就这样简单和快捷。人,就是不知满足,什么都有了,就想起了失去的许多东西。自从我们拥有了方便的通讯系统,我们不再写信。因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运用是要合乎逻辑的。但在我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你若留心观察思索,会发现许多似是而非、不合乎逻辑、但却已习非成是、习惯成自然的、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汉语中有许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用法,细究起来都不合逻辑。例如,“未婚妻”的说法就不合逻辑:既然是“未婚”,怎么能称“妻”呢?“未婚夫”说法也同样不合逻辑:既然是“未婚”,又怎么能称“夫”呢?“还俗的和尚”不合逻辑:既然已“还俗”了,怎么还能称其为“和尚”?“打扫卫生”不合逻辑:应该是“打扫”脏而讲究“卫生”,怎么把“卫生”给打扫走了呢?“恢复疲劳”不合逻辑:“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