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伟 《林区教学》2010,(10):64-65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因素。日本是个地理环境非常特殊的国家,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东方孤悬岛国,日本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与它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浅析日本的双重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的民族,其民族性格中的双重性是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具备的,本文拟从日本独特的地缘环境、社会文化、民族意识都等方面浅析日本民族双重性格形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你看过日本电影《东京大地震》吗?我以为那是至今世界上对地震的恐怖表现得最为惨烈的一部灾难片。但它并非出自虚构,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是世界著名的一震,顷刻间将东京化为废墟,死亡近30万人。那个时候的  相似文献   

4.
在对日本人文、宗教和国民性格的研究中,笔者深切感受到生命永久循环的世界观是"日本人的灵魂"。它形成于宗教之前,并延续至今,深刻影响着日本的宗教和国民性格。这一课题属于基础性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为研究日本人文、宗教等应用性研究课题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思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三个主要问题:日本古朴的生命永久循环世界观、对日本国民性格的深刻影响、现代科学主义观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日本竞技体育的表现在二战结束后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高潮、低谷及再攀高峰的几个阶段.笔者认为,日本国民性格的双重性和“耻感文化”对日本竞技体育的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就日本国民性格与其竞技体育表现的相关性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化的特征与日本民族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为民族性格的反映,日本文化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也就代表着整个民族发展史中始终贯穿的自强不息的变革精神,它是日本民族活力的体现,也是日本富强的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7.
各国学者研究日本民族活力的观点,共同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日本民族具有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主动性;(2)日本民族具有勤劳、节俭、好学、进取的民族精神;(3)日本民族具有高度集体主义精神。其不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活力内涵的理解不同;二是对民族活力内容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只有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的综合研究,才能探寻到问题的满意答案。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族是个很复杂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本文试图从日本处理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态度来分析日本民族性格,并以此作为对中国的警示。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8,(1):74-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推动民族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内在动力。当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日本民族精神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成因及启示,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积极的思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杨雪  刘文静  王凌 《海外英语》2012,(3):280-281
日本动画片以内容丰富、受众广泛和高质量的优秀作品闻名于世,现今已经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日本民族文化和性格历来具有很强的争议,这种争议的原因是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作者认为,日本动画作为一种比书籍更大众化,更多元,更为流行的文化媒介,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加明显,更容易使观众读懂其意,从而更好地了解日本这个特殊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或文化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作用,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源流、文化发展无疑在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中起着最根本的基因作用。探讨日本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日本人有史以来就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固有文化才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始原文化的特点铸就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化与多重性。正如文化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适应一样,民族性格也代表着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其形成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文化作用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3 900多个岛屿组成,领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1999年).日本的首都东京位于东京湾沿岸的关东平原.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居民主要是大和族,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通用日语.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与植物有着不可分割的独特情缘.在稻作文化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纤细的性格特点、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在花道中,可以看到日本民族那种特有的执着信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在日本的茶道中,可以领悟到日本民族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赵伟 《教育与职业》2007,(28):98-100
它是最能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著名大学。红门、银叶树道是其校园的独特风景。它不仅孕育出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人江健三郎,很多活跃在日本政坛和经济界的风云人物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值得一提的是,冰心女士是在此执教的第一位女教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11,(9):34-35
主持语: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一个受国际社会尊重的大国也一定是善待自己人民的国家。正如古人所言,格物、致知、减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后,才谈得上“平天下”。中国如何与世界交往,如何下好当前这盘大国棋局,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如何看自己。国人的大国情结,向来是两种民族心理的混合物:一是对过去辉煌历史的依稀缅怀,二是对近代受侵略历史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国一度是弱者,现在尚未成为真正的强者,在这个过渡阶段呈现出来的是外部崛起和内部转型的反差,国民的集体精神世界还有待成熟,民族集体精神世界深处的一些盲点还有待清理……真正的强者,在于思想、精神的强大。  相似文献   

16.
徐冰  杨舒 《教育》2011,(5):62-62
日本中小学在战后普遍实行由学校供应一顿午饭的“供餐制度”。追根溯源,剖析这件事情,可以透视出日本人的教育思想与民族精神,给我们提供极为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14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访问日本,并接受了日本的TBS电视采访。现场有99名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民众参与,代表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频频向朱镕基总理提出一些刁钻刻薄的问题,朱镕基总理却用过人的智慧,一一辩驳。尤其是下面两则,受到了世界各国记者甚至包括日本记者的称道。一日本老人问:我们很多日本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你对这件事怎么看?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您的逻辑是错误的。历史是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不是有多少贵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日本成功的秘诀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隐性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日本人重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敢于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文化,讲究忠、孝,具有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这些为日本科技创新奠定了根基。教育在日本科技创新中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6日,正值岛国日本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季节。我作为中国基础教育访日团成员来到日本考察学习。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教育发展水平也数世界一流。此次行程,使我有了一个直观了解和亲身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陕西教育》2014,(6):45-46
中国教育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中国教育的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人力资源的大国。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数据,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今年我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达到35%左右,这个变化还是非常快。我们也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教育大而不强,所以如何建设一个教育强国来支撑我们强大的国家,成为了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