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产保值增值和资金周转需求使金融消费活动成为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而经济全球化又增强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对资金融通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基于此,笔者对金融消费纠纷解决现状进行调查,并建议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金融机构的适当性义务,使金融机构内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受法律调整,高效、公正地解决金融消费纠纷。  相似文献   

2.
龚琼 《职业圈》2012,(6):69-69,7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本身的高风险性,金融领域也因此成为现代经济中风险程度最高的领域。在金融活动中,必然会产生金融风险,可以说,没有风险就没有金融活动。想要完全避免金融风险是不可能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开放的发展。我国金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高效、安全运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成为金融业探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金融本身的高风险性,金融领域也因此成为现代经济中风险程度最高的领域。在金融活动中,必然会产生金融风险,可以说,没有风险就没有金融活动。想要完全避免金融风险是不可能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开放的发展。我国金融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高效、安全运行,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成为金融业探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到金融风险就不得不提到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由于牵涉到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其主要关注的问题局限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危机、资产泡沫、银行运行稳健性的削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18,(2):69-69
中国财政部批评标准普尔公司因政府债务问题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称其忽略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标普宣布了这一决定,认为不断上升的债务正在积聚金融风险。这一举动警告中国的负债可能拖累经济增速并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在2017年5月,穆迪也做出了类似的下调举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国际经济出现新特征,表面上来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并崛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主要的支点还是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创新.比如,美国进入了金融帝国主义阶段,美国的金融市场成为世界金融的核心.美国抓住金融市场这一核心产业,以美元为手段,控制世界经济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振实体经济,但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却将资金转投金融领域,金融资产比例越来越高,企业层面的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过度金融化,部分企业出现主业荒废、现金流断裂甚至破产重组等现象。近些年国家不断强调防范治理金融风险,出台各类政策限制金融化的发展,以及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学术界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企业层面金融化将对各企业的财务安全进行深度剖析与预警,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研究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是实体行业中金融化程度最深的,甚至出现过度金融化的趋势。因此,研究房地产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原因及经济后果,对于投资者进行金融资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雅鸿 《职业圈》2013,(24):158-158
房地产曾经为一路助长经济壮大的推动机,为发展经济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几年因受全球经济低落趋势的阻碍,整体的房地产业接连经受了同样的风吹雨打的动荡时期。然而,我国房地产业不会因此堕落,应更加鼓足勇气全面整顿房地产金融市场。恢复其正常运营轨道,积极扩大房地产企业融资多方位、多渠道路线。实现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促进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再飞跃,大力支持壮大房地产金融市场中介,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机构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金融投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个人投资在这一客体中更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各项投资贷款的主要来源.但是在目前经济复苏周期下,金融市场制度不全、国民投资行为不规范、个人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个人金融投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个人金融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的日趋开放,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金融风险逐步呈现,其中银行业都将加强内控建设,防范操作风险提到各自重要的工作日程中,并将其作为规范业务发展的重要和必要内容.究其原因,文章结合笔者自己工作实际对银行业要加强内控建设,防范操作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指主要服务(辐射)于特定区域,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完备,金融交易活跃,并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和支撑作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个城市只有是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并且具有相对独特的金融优势才有可能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物流金融的概要、当前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物流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会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资金供需双方能通过网络直接沟通,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朱晓戚 《职业圈》2013,(15):156-156
一、金融企业人力资源治理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涉及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永恒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金融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策略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对于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金融企业来说,仍然相对缺乏明确的人力资源治理意识,对于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直接导致金融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治理不相协调、不相对称。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影响金融企业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大潮中降低竞争能力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王晓涛 《职业圈》2012,(32):58-58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在这一危机中.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  相似文献   

16.
袁胜利 《职业圈》2013,(23):67-67,69
房地产典当是一种既新颖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融资模式。在当前主要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模式为主的金融背景下,大力发展房地产典当融资对健全金融市场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境分析 一、金融风暴对美国汽车业的影响。从2006年春天逐步显现的金融危机,是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而由于美国汽车业因为能源的日益稀缺等问题,近年来一直处于逆境之中,三大巨头从04年开始就一直亏损,疯狂袭来的金融风波更让美国汽车业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8.
于斐 《职业圈》2011,(21):26-27
环境分析 一、金融风暴对美国汽车业的影响。从2006年春天逐步显现的金融危机,是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而由于美国汽车业因为能源的日益稀缺等问题,近年来一直处于逆境之中,三大巨头从04年开始就一直亏损,疯狂袭来的金融风波更让美国汽车业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加速到来,金融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金融企业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软环境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金融企业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获得战略性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一直是金融企业的重点建设目标之一,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大数据环境下,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当进行内容的更新、模式的转变,通过目标的设定和路径的优化,实现金融企业文化的持续性升级,以文化为依托,发挥文化的促进、激励和导向作用。文章重点探讨大数据环境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策略,希望立足于金融企业文化发展角度,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进一步优化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方式,保障金融企业的文化得到长足性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6月份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给中国金融风险敲响了警钟。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一时间海外投行接到无数客户来电,要求解释中国的金融风险,各大外媒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