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明代的五伦关系中,正在逐渐演变为以夫妻一伦为重;而在夫妻一伦中,夫妻关系正在被夫妾关系所取代。这是一种新型的夫妻情感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文化氛围中的明清家庭伦理关系的新变化。文章通过对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义”、“义夫”进行适当的辨析以及对明代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女哀情故事的举例,借此说明在传统的礼制下,夫妻之间是一种“终身相倚”的关系。这种终身相倚,仅仅是妻子对丈夫的依赖,并非丈夫对妻子必须忠诚。明代大量出现的义夫以及传统士人对义夫现象的宣扬与鼓吹,不仅仅是对原始儒家伦理观念的一种复兴,而且是情感逐渐取代伦理的新反映,是基于新的社会土壤之上伦理关系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明朝政府对义夫持肯定的态度,虽一直提倡,而实际上被官方旌表者远比节妇、烈女之类要少。义夫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为妻型、为子型、为父母型、儒家型四种,丧偶不娶者的原因众多,呈现出复杂的面貌。然而义夫现象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明代夫妻关系在社会法律和实际地位方面的不平等,而只能算是少数男子对妻子在情感上的平等体认。义夫多样化的类型反映出明代夫妻关系还受到孝、礼等儒家伦常理念的塑造和制约。在夫妻伦理方面,更多的还是传统保守的伦理关系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指道德价值意义上的合一,包含两个方面的伦理意蕴:一是人性与天道的统一;一是人生理想的天人调谐.可以说,儒家的天人观正是中国传统社会人生哲学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4.
《大学》一文是关于儒家思想的体系性著述,是西汉儒家对先秦儒学思想的总结、概括,其提出的"八条目"以心物、心身、群己关系贯通人生、社会政治,"物有本末"的家庭本位的等级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构成其价值前提.《大学》的"八条目"把儒学由讨论实质性的伦理政治秩序及其相应的道德情感转向探索对这一价值前提的认同,但这一修养论倾向的真正实现是在宋明新儒学,这同时也标志着儒学在实质性思想层面生命力的衰颓.  相似文献   

5.
借牛     
从前,有一对夫妻,丈夫一字不识,说话直来直去,妻子粗识文字,说话爱胡乱拆字.一天,丈夫叫妻子去三婆家借牛.说道:"到了三婆家,看她可不可,不可,就快回来."  相似文献   

6.
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在三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动向.第一,一批儒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第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用父子关系比拟君臣关系,也反对将君臣关系看作是主仆关系,要求将传统儒家的血缘伦理和传统的主仆伦理与理想的政治制度分离开来;第三,以戴震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以伦理代替法律,要求将维护长者、尊者的旧伦理与理想的公正法律分离开来.正是这三种新动向,显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问题意识具有自己的内在根芽.  相似文献   

7.
性生活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功能,是一种本能。男性性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夫妻双方性生活的和谐.慢慢地导致生理,心理失调,给双方带来痛苦。 夫妻性生活中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绝大多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因此,可以说妻子是医治丈夫性功能障碍的最佳医生。同时妻子自己也从中获得满足和幸福。有一名医生曾这样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乏和痛楚。”丈夫的阳痿或早泄等,妻子应安慰他,关心他,并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因特网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具有比现实的社会更开放、更自主平等的特征,过去儒家伦理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在网络时代如何处理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冲突关系,如何看待全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的碰撞以及儒家伦理自身所面临的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语言转化问题,都是儒家伦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刘晓娟 《文教资料》2008,(31):10-11
人类社会对于情感道德的培育和认识,最先形成于家庭组织之中,家庭是一切人伦的起点,因此,元代杂剧创作中涉及家庭伦理题材的悲剧作品很多,在描写家庭生活题材的剧作中,总是以父子、夫妇、兄弟关系为核心,在剧情中积极表现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兄弟、妯娌、妻妾等伦理关系.本文就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中"谋财背义"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这些作品所暴露的置身其间的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道家对乐的出世问的超脱的描述,儒家的孔颜之乐则更强调它的人间性--"有"的一面,这种人间之俗乐对抗超脱的出世之乐是儒家对当时世人求佛老玄虚之乐的一种修正:既要求得乐的境界,又不需要出世修行,遁迹山林,即使在伦理关系中奉行社会义务的同时同样可以寻乐.  相似文献   

11.
《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思妇题材的优秀篇目,其魅力在于以一瞬表现永恒;取景典型、移情于景;语句朴素而内蕴丰厚。对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的民歌和人诗、唐朝的春怨闺情诗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是否应将夫妻互相忠实规定为法律义务的争论 ,涉及到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法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 ,只有全面、辩证地理解这一问题 ,才能清楚地认识到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夫妻应当互相忠实”的规定 ,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 Mrs. Jones was still cleaning the house when her husband came back from work. She was wearing dirty, old clothes and no stockings, her hair was not tidy. She had dust on her face, and she looked dirty and tired.  相似文献   

14.
在陶渊明的夫妻关系方面,史书可能有道听途说或杜撰之嫌;受传统文化强势的影响,历代一些评论家也往往乐于因袭或盲从旧说,从而促成了陶渊明“夫妻同志”的佳话;而实际上陶渊明在与其妻翟氏的关系上是深有遗恨的。研究陶渊明,要避免传统文化强势的误导,因此,对于史料,首先要考察甄别其真伪当否。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叙事学理论中的语义方阵理论解读《丈夫》,可以发现,妻子是否去做船妓,关系着传统人伦上的丈夫的权利和尊严。这部小说展现的就是这种人伦道德从失落到回归的过程。但是,由于造成这种悲剧性恶俗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解决,那么这种道德倒退、人性堕落的困境就不会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一夫多妻制的男权社会背景下,明清小说家们推出了一系列"五姬一夫"式的"艳情小说"。所谓"五姬一夫",即一个男子先后或同时娶五位女子为妻妾,组合成一个个相似又不同的家庭。这种小说叙事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既是原始神话和后世仙话的置换变形,又是史书叙事不断推进使然,更缘于它符合世俗男性在对女性占有中贪多而又有所节制的"定数"。用现代男女平等的眼光看,这类故事并不值得提倡;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现象,它又提供了某种叙事经验,其发生与存在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新婚姻法增加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的规定是我国的立法突破,反映了法律界长期以来的呼吁及民意所向。但这一法律规定,在实践操作中却存在些许问题,本文试从夫妻忠实义务的内涵、存在的合理性着手,找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理想丈夫>是臭斯卡·王尔德自己最为满意的社会喜剧.剧中人物的对话充当行动的.叙述话语",利用美国学者布思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来解读和分析人物对话对两位主人公言行叙述、品质判断叙述的不可靠性,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增强了隐含作者的规范,加强了该剧的讽刺效果及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9.
依据我国婚姻法对夫妻个人财产的界定,结合司法实践对夫妻个人财产范围进行有益探讨,并就与夫妻个人财产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