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这场革命使各国都面临一个共同的事实,即信息已成为国家活动的核心,科技发展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在90年代,信息产业将不仅继续促进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会更深入地影响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促使世界发生双重力量的崛起。所谓双重力量的崛起,一是国际间经济不发达弱势国家的兴起;一是各国内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兴起。这两股力量的崛起汇成了变革世界格局的潮流,无论国际关系或国内关系都表现出诉求平等差距的矛盾中。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已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其中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二战后期并在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战后科技革命无论是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快速的信息革命,然而至今为止人们很少从整体上来认识和理解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变迁所产生的深远意义。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质以及它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嵌合机制这一层面来理解当前信息革命所引发的深刻社会影响。分析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对中国社会联结机制的影响、对公民社会发育的推动以及它对中国政府转型的深刻意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在迅速地迈向“新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技术革命、知识革命、通讯革命和网络革命。我们的教育的确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以便与技术、知识、信息和网络革命相适应。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确需要一场思想革命,以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潮流相适应,教育只有通过观念、体制、构架、机制和模式的变革和制度的创新,才能迎接应变“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一、“新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新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一种经济。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经济;有人说就是网络经济;有人说是信息经济;也有人说是知识经济,即人力资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6.
贾向桐 《科学学研究》2006,24(6):823-827
以人类活动的“生活世界”为出发点,从社会价值层面探讨近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形而上学与社会原因,揭示社会价值因素对科学革命在器物、制度和观念层次上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与近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姚义刚 《大众科技》2007,(7):184-186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工作与行为方式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各种类型的组织的运营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两面性的,既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也会危害社会的发展.然而,社会对科学进步也存在或促进或阻碍的两种相反作用.科学革命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建立它们二者间的良性互动的目的应该一是遏制科学的有害影响,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科技革命与管理体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探讨科技革命与管理体制变迁的相互关系。首先说明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制度条件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而论述科技革命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制度变迁的作用。重点是从管理体制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的一些情况作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继近代历史上第一、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它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为基础;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工程、航天技术、以及上述兴新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前提,创造着新的产业群、技术群,对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18世纪到20世纪,世界上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科技革命的概念及其划分阶段,并着重分析了科技革命对国内外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如何发展科技来促进我国经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忠泽 《学会》2006,(1):30-33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近20年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技术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发展科学技术,是维护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技进步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大大加快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技事业。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显俊 《科学学研究》2005,23(5):586-591
信息技术革命所以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SST理论为剖析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理论框架。该理论认为,技术革命与社会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但相较而言,现代社会对技术进步的决定作用尤显突出,这表现为:社会的政治需求、经济需求以及两者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官—产—学—研一体化制度保障和完善的风险投资体制决定了信息技术革命必然发生在美国,它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2,(23):1-1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因此,科技对于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可忽视。石油产业作为能源型产业,与国家命脉息息相关,受科技影响也较为明显。历史上,科技革命的每一次兴起,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带动石油产业的飞跃。科技的进步与石油工业水平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耿进昂 《科教文汇》2011,(16):35-36
本文结合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实践和基本内容,阐述了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运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第二,用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来串联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实践和基本内容,阐述了高校国际关系史教学中需要把握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运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第二,用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来串联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相似文献   

17.
刘懿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90-90,92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开始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折.认真研究国际上各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总结其基本经验,对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日本为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冷战前后迅速兴起的建构主义,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有特殊的非主流地位,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理论界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学、哲学是建构主义深层理论结构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关于言语构造及其作用的哲学思想,语言哲学以及康德哲学从不同方面为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内动力,构成了其深厚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国际关系民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5,3(18):317-318
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携手解决,国际决策必须尽可能地吸纳和包容所有这些行为主体,实际国际决策的民主化。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的重要因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基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政治障碍,国际经济旧秩序阻碍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经济根源,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础是主权平等;机制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目标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兴吾 《软科学》2000,14(4):9-12
20世纪 90年代 ,江泽民同志在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中 ,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技术动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笔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 ,它全面、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