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湘语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今已全部清化,但浊擦音还保留在部分湘语里,跟原居地湘语一致。全浊仄声字均是不送气清音,和西南官话演变规律相同,而全浊平声字清化后,各湘语点送气与否差异较大。从同一方言点看,常用平声字保持湘语不送气的特点多于不常用字。古全浊声母除了发生清化,还有部分发生了浊音弱化,主要表现为擦音化和零声母化,浊音弱化是全浊声母保留浊音时期发生的自然音变。  相似文献   

2.
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在《汉训拼音方案》颁布四十年后的今天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其称说性的目的远未达到,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着重从其制定原则中的符合国际习惯和提高名称区别力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着重提出了让声母呼读音取代字母名称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在<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四十年后的今天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其称说性的目的远未达到,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从其制定原则中的符合国际习惯和提高名称区别力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着重提出了让声母呼读音取代字母名称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晋陕甘宁部分方言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今读皆为送气清音。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039图介绍这些方言的地理分布,绘制必要的地图,并讨论这类方言对如何选用汉语方言分区标准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η]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吕内巧 《现代语文》2006,(2):108-10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7.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所收的又音字2821个,占总字量的12%.本文通过对<玉篇>又音字的全面考查,对又音字的确定、又音字的产生、又音字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并且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玉篇>又音字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在粤、湘、桂三省(区)的土话、平话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与否的演变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不送气浊音→浊上送气、其余不送气→浊上和入声送气、平去不送气→一般送气;另一条是:不送气浊音→不送气清音。不过,由于周边官话、客赣方言的长期渗透,土话、平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表现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类音》是清初潘耒所著的一部重要音韵学著作,王力和叶祥苓都曾对此书做过研究。基于叶祥苓对五十母的考释,重点探讨吴江语中关于《类音》五十母的阴阳记载,以期对叶文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0.
知、章、庄三组声母字的读音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以临县方言为研究材料,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收字为调查范围,对这三组字的声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从中可知,在临县方言中,知、章两组先合流,然后又分化为两组,其中一组变为翘舌音,一组变为平舌音;庄组字的声母则基本上变为平舌音,只有少数例外变为翘舌音。这样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汉语语音史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湘南土话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与否以声纽为条件的特点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是由不同的浊音清化方式及条件决定的,有它自身的渊源和独特的方言背景。湘南土话看似特殊的这种音变现象可以从发音原理、清化时间、方言接触三个方面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闽语全浊声母清化后多数字不论平仄都不送气,少数字不论平仄都送气.不论平仄都送气的这些字,其送气成分由来已久.它来源于赣语向闽语直接的渗透,而不是闽语自身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反映百年前盐城话语音系统的方言韵书,书中记录了五个声调,从古声调角度可以看出这五个声调的来源。研究发现,古平声分化为两个平声调;古上声分化为上声和去声两调;古去声大部分读为去声,少部分读为第一类平声;古入声自成一个调类。  相似文献   

14.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汉语方言内部差异较大。中古全浊声母字在该市汉语方言今读塞音、塞擦音时的一些类型的特点是目前方言学界认可的七大汉语方言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不少学者对上古喉牙音进行研究,在声母类别的认识上,有晓匣归见溪群、群纽归见或溪、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等学说;喻母的上古来源和青值更成为这一时期牙喉音研究的焦点。在喻母上古音值的构拟土.存在较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三等介音j的产生及作用,上古后期汉语韵母的元音舌位发生过央化、前化与高化,与之相应,声母也发生了央化、前化;在不同方言区,声母的变化也不一样。这些声母变化与韵母变化在舌位移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而是可以得到相互解释和证明的。目前,还没有条件为上古不同时段的不同方言构建各自的音系,暂时只能用一个统一的上古音系衡量有时地差异的声、韵关系,这在解释声韵部类关系上必然会出现统一音系与有时地差异音系的矛盾:韵母元音舌位的变化传统上用"转"来解释;声母这种发音部位历时的移动,统一音系的平面上表现为一个声母具有不同发音部位的音素,传统也是用"转"解释,现代语音学主流则从复声母来源角度解释。这是用不变即"共时"共域"的标准来衡量上古后期语音材料中存在的异时、异域因素。本文认为,从上古语音有分期、有方音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汉语在上古后期发生的历史音变。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中的清浊问题历来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吴语中的浊辅音在听感上是浊的,但在语图上没有表现出浊音特征,引起很多学的兴趣,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本总结了一些研究结果,解释吴语清浊的语音学机制,并引入紧松的概念,框定清浊和紧松的使用范围,认为在吴误音系中使用紧松代替清浊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安康方言属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具有关中话的语音特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人口流动迁徙、移民杂居等原因,安康方言中也渗入了西南官话的语音特点。本作为笔“安康方言研究”的首篇,将从安康话中古泥来(n、l)两母混读现象,谈谈西南官话对安康方言的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