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拉特 《现代语文》2008,(6):118-119
中国韵书的产生始于六朝,韵书的产生与反切的出现和四声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古代韵书是分韵编排的字典,其编制体例大致可分为三类。三国时期魏人李登编的《声类》和晋人吕静的《韵集》,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应当是中国最早的韵书。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所以说它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清代最大的韵书《佩文韵府》作了评价。前一部分简要地叙述了中国韵书的发展历程,以说明《佩文韵府》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关系。后一部分评述《佩文韵府》成书的过程和基本的内容,并将其功用同《康熙字典》作了比较;最后连带介绍了《佩文韵府》的派生物,即各种小型韵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韵镜>与相关韵书的韵目及其在排列次序上的主要不同来探讨<韵镜>列字所依据的韵书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韵镜>当是依据蒋斧印本<唐韵>与李舟<切韵>之间的某种韵书来列字的.  相似文献   

6.
闽方言古老而复杂,反映闽方言的韵书众多.明清时期的学者根据闽地不同的方言区域特点,编撰出许多方言韵书.从明清几本闽音韵书韵类的差异性来探讨韵书之间的亲疏关系,并从闽地的地理特点和语言接触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这几本韵书问形成这种亲疏关系和闽地的区划归属情况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射字法是民间流行的一种猜字游戏,其继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和元代陶宗仪《辍耕录》的记载之后,仍然散见于明清时期各种韵书中。以明清时期五种韵书所记载的射字法为例,展示其形式多样,但本质都是对韵书韵字声、韵、调的拆分及组合。射字法不仅是古时读书人熟稔官韵韵部的好方法,同时射字游戏所使用的韵书或韵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语音面貌,因此它在语音史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书韵     
失去天的映衬,海便失去原有的蔚蓝:少了草的相伴,花即少了原有的芬芳;缺乏书的浇灌.人就少了精神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虽早已是老生常谈,却也意味深长。闲了,读一本好书,既扩充视野,也陶冶情操。书如梅,淡雅而挺立,只把春来报;书如友,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人生。遨游书海,春之舞,夏之歌,秋之风,冬之雪,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0.
韵字的考察是诗文用韵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宋代江浙诗韵中11个韵字的音或义,11个韵字具体如下:"做"、"蠡"、"他"、"打"、"汙"、"居"、"履"、"霓"、"归"、"离"、"贲".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韵部数量处于历史“低值”且得益于通用语的普及,新诗用韵环境处于历史最为优越的时期。古、今汉语声调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调类总数均为4个,就声调的特性来看,都可分为比较平稳、少起伏的高平调,以及起伏大、调值较低的仄声调两类,因而平仄规则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存在语言学的可能性。“美的形式”的缺失,可能损害内在精神的有效表达;“有意味的形式”可以传达言词、句子结构无法表达的某些情感或意义,有利于创作者在艺术层面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汉语诗韵的新旧转换时期。新诗人在"诗韵价值重估"中提出废旧韵、造新韵的理论主张。初期新诗存在大量无韵诗,但多数新诗仍然有韵,在现代诗韵、用韵位置、换韵方式、平仄互押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五四时期诗韵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是:构想诗韵现代模式、探讨诗韵平仄互押、土音入韵历史价值和重造新韵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西方诗歌音律现代新变主要表现为意义节奏更加突出和音质音律更加凸显。我国新诗接受西方现代诗运动影响,重视音质音律成为其音律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我国新诗音质律的特征表现在诉诸感官的音调特征和调协音义的情调特征方面,两方面都表现出含混性和朦胧性的审美特征。音质律建构关涉两方面问题,一是构成音质律的声音材料,如个别字母的母音和子音,如整个音节和整个字的音质;二是建构音质律的基本方式,即复现定成一定格式的声音呼应。  相似文献   

14.
诗词格律作为美术专业的选修课,一直以来都是以欣赏和文学常识与众生共享。本文试图将色彩与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相结合,分析格律与色调、和调与旋律、平仄与色阶以及如何根据主观情志理解色、音、声的规律、韵律、取舍及和调,将诗词格律赏析课带入绘画色彩教学,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与色彩艺术之间同血脉、同发展的传统美学根源。  相似文献   

15.
韵是基础诗法的一种技巧,在英语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研究了英语诗歌的韵的特点,并从韵律学的角度分析韵和不同类型的韵在诗歌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韵律在诗歌传播中有不可或缺的决定作用。古诗的强韧和今诗的低迷 ,都与对韵律的运用紧密相关——或者更直接地说 ,诗歌在今日文坛上地位的退让 ,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众多作品中韵律的缺失。韵律不仅是诗歌的内容 ,而且同时还是诗歌传播的优质介质 ,是提高传播效率的润滑剂。没有韵律 ,诗歌的传播必定遭遇媒体的障碍 ,很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阻碍读者对诗歌的接受程度 ,最终成为诗歌发展的阻滞。我们期冀于诗歌的兴盛 ,就要尊重诗歌的传播特点 ,重归韵律传统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新诗韵的研究和制定是当前诗韵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话新诗韵的制定,既要秉承历史上我国韵书发展的传统,又要结合现今普通话的语音变化和诗歌用韵实际。北京音系十三辙渊源有继,影响深远,是制定普通话新诗韵的基础。在北京音系十三辙基础上制定新诗韵,可以将十三辙中的“梭坡”和“乜斜”二辙合并(形成新的“梭乜”辙),并将“er儿”系字从“一七”辙中分离出来,并入新的“梭乜”辙内。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三十年代新诗发展的状况和以闻一多为首的新月派新格律诗主张的提出 ;《雪花的快乐》、《半夜深巷琵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诗作 ,诗的内在情感起伏与音节的音乐性高度统一 ,代表着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追求过程中各时期的成就 ;以《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诗作为例 ,从诗歌的节奏与押韵两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化追求 ,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20.
《切韵》的产生是隋代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隋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追求声韵的和谐圆美。对隋代现存诗歌押韵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其押韵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隋诗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