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品味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帚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让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教学替代了对文本的阅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言品味的能力呢?本文主要从加强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语言魅力.诵读精彩语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语感,在诵读中领悟 养语感,首先得感受语言,感受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3.
朗读与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诵读。现在有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辅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当代英语教学还要不要背诵?朗读和背诵对英语学习有什么好处?怎样背诵?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周光文 《贵州教育》2010,(19):32-33
众所周知,一篇篇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语言积累,但一个人不论他对生活的体验有多深,如果他脑子里没有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段,他又怎能表述他丰富的生活感受呢?再看看古人摇头晃脑地诵读及有识之士的切身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不难看出,强调的都是语言积累的问题。那么怎样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呢?  相似文献   

6.
诵读--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诵读是中国古代语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方法。鉴于语言学习具有共性,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滞后于语言知识的倾向。本从诵读在语学习中的作用、诵读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方法、诵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中6处涉及语感培养的表述浸润着中国语文教育传统的关键词语:积累、诵读和体验。语感的培养与语言积累的增加和丰富密切相关,而诵读和体验为语言积累的两个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抓住积累,通过诵读和体验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例说品味语言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不少语文课堂过分追求人文性,追求形式娱乐化,忽视了对语言的品味,导致语文本位的迷失。其实,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通过对语言品味,达到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目的。那么,究竟如何品味语言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动情诵读品语言,文本空白要钻研,品词析句善比较,揣摩语境抓关联。  相似文献   

10.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使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教学时,我非常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的诵读、积累,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积累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一段美文。可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并不高涨,总是等到我检查的时候才临阵磨枪,甚至有时抽查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背诵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怎样变“让我背”为“我要背”呢?  相似文献   

11.
一、回环诵读,重组文本语言朗读,是语言实践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课堂上,教师应注意诵读的方法方式,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目的。《荷叶圆圆》是一篇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富有节奏感。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荷叶的形状美和颜色美时,如果一味地诵读,学生必将进入朗  相似文献   

12.
杨柳 《宁夏教育》2006,(12):46-4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诵读优美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语言内容。”语文是门学习语言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  相似文献   

14.
诵读和阅读是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因为诵读和阅读的过程就是口头与书面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结合。诵读、阅读教学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相结合,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形成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以开展新课标学习为契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教学方法,现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诵读赏析、比较替换、结合语境等方法品味语言.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蕾 《成才之路》2011,(8):32-32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的复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诵读——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诵读是中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方法。鉴于语言学习具有共性,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滞后于语言知识的倾向。本文从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诵读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方法、诵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提起汉语,我们作为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可以说没有一种语言有能像汉语这样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的优美的造型、完美的音韵、和谐的节奏、独特的组合、丰富的涵义、无穷的想象,无不显示着它作为一种人类语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古至今,我们的先人在汉语学习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诵读!在小学生中加强诵读,使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体会诵读的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9.
传统汉语教学的一个显著民族特色是对诵读教学法的格外重视。这里所谓的诵读,与现代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中所强调的诵读的含义、功能不同。现代语言教学中强调诵读,是指在理解语词、句篇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等目的,其教学程序是先教后(诵)读。而传统汉语教学强调的是先(诵)读后教,甚至只读不教;而且,诵读的意义不仅为了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更在于通过反复诵读,达到感悟、品味从而理解语篇意义的目的。这一教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信条中。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