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至上父母将孩子捧为“小皇帝”,要啥给啥,有求必应。实施惩罚因为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对他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控制感情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过分要求不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而让孩子去学这学那,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缺乏关爱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或丧失父母等原因造成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照顾与关爱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讲假话,讲空话,不守信诺。孩子是这样变“坏”的——儿童心理障碍的六大成因@赵国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德育》2004,(8):55-55
对孩子的过失如何进行正确的批评教育,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犯错误,非打即骂,这种教育方法效果往往很不理想,有时还适得其反。据专家研究发现,对4岁以上的孩子以打骂的方式来纠正他的过错已难已奏效,最好的方法是告诉孩子错  相似文献   

3.
责备是对孩子某一方面过错行为的指责,是对孩子说服教育的一种手段。孩子有了过错,父母的批评指责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批评指责时,不注意策略,常用大声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责备孩子时能讲究艺术性,也许教育效果要好得多。1.低声以低于平常的声音责备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会感觉到你有重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5.
惩罚是一门艺术,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的惩罚手段五花八门。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屁股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6.
1.正确运用惩罚。家庭教育中的“惩罚”是对儿童的某种思想、行为施加负面压力的情绪体验,使其受到警示,从而控制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应把握好惩罚的艺术、时机和“度”,既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惩罚孩子 ,大多数父母对此都十分苦恼。孩子对惩罚的反应是不同的 ,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或不同场合对惩罚也可能作出不同反应。不适当的惩罚不但达不到惩罚的目的 ,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作为家长、父母可以把握一般的“惩罚”原则来教育子女。1.如有可能 ,立即惩罚。在孩子出现错误行为后应立即给予惩罚。这时的惩罚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孩子容易将惩罚与错误行为联系起来 ,促使其有意识地纠正错误行为 ,以避免重犯。2.如不能立即给予惩罚 ,应设法重现孩子犯错误行为时的情景。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重现孩子的错误行为 ,如讲…  相似文献   

8.
处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言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是必要的。处罚孩子要取得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就事论事:在对孩子进行处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处罚的是孩子所犯的错误,而不是孩子本身,不要让孩子感觉受到惩罚,就代表父母不再爱他(她)了。  相似文献   

9.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多数父母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制止争吵;评判对错;阻止自家孩子的行为;靠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平息“内战”……孰不知,这些方法一次次剥夺了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儿童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儿童交往的一种方式,孩子正是在争吵中逐渐地学会与人交往的。父母要允许孩子争吵,让孩子在冲突中获得必要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收敛自己。如果父母干涉太多,就会影响孩子这个学习过程,使弱者不能学会保护自己,使强者变得肆无忌惮。。C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相似文献   

10.
家长对孩子学琴状态、兴趣的形成与稳定起着助教作用和维系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孩子弹奏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与父母积极参与密不可分,父母的教育态度、方法也都与孩子学琴的状态、情绪息息相关。父母可以激发孩子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孩子每天喜欢弹琴。父母们有必要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去考虑自己的策略,而不应该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的行为;有必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与孩子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钱国宏 《家长》2011,(Z2):53-54
赞赏孩子是所有家长都会做的事,但若想做好了,却不是一件易事,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在家庭中,父母如果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会使孩子丧失兴趣、性格沉郁、缺乏创造力。而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正确言行给予及时的赞赏,则可以有助  相似文献   

12.
有无自尊心,是儿童能否成材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儿童的自尊心高与低,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讲,那些有高度自尊心的儿童,父母对他们很关心,对他们的爱好、提出的问题,甚至对他们的小伙伴都很感兴趣。这些儿童的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要求孩子们的行为好,他们严而不厉,大都用奖励而不用惩罚来对待孩  相似文献   

13.
“棍棒出孝子”,不少人也因而走进这个误区。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惩罚是必须的,它能有效地控制儿童错误行为。但人们总是把惩罚跟打人或伤害等同起来。严厉的体罚往往只会压制行为而不能使之完全消失,至少从长远观点看,这种惩罚是无效的。而且谁都知道它将带来不少严重后果,特别是加深父母与孩子的对立情绪。不当的惩罚实在弊多利少。应该看  相似文献   

14.
正常的孩子发脾气,多是受外界刺激而有所感受的缘故。父母在孩子有所感受时,能够给他们安慰和鼓励,使他们用言语倾诉出来,气消了,心情自然也就安定下采了。孩子也可从中体会到自己产生的心理反应并没有什么过错,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5.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喜好探究自己周围的事物,对于看似很平常的事,都有一种追根究底的劲头。他们平时爱琢磨各种新奇的事物,好问“为什么”、“怎么样”,这是具有较强好奇心的表现,是智慧火花的闪耀。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善于发现新情况,很注意周围环境的新变化。比如,父母穿了新衣服,孩子能立即发现,并加以评论。有时居室内东西摆放位置发生了改变,他也能发现,并且发表意见。对于孩子的这些新发现,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尽量让孩子发表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谈谈父母打孩子的时机与分寸○田国秀家教的艺术提出这一主张的。除以此外,笔者认为还有两点理由可以说明和支持多伯森的观点。第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惩罚能教会孩子明辩是非,区分美丑,提高道德判断水平。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经过十几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儿童的道德判...  相似文献   

17.
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纷争。这时,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受害一方孩子的父母很容易步入认识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指导行为,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牙痛是孩子的常见的症状,其诱发因素很多,有些是由牙齿本身病变所引起,但有些牙痛并非牙齿的疾患,而是与其他全身性疾病有关。所以,当孩子牙痛时,父母应想到以下几种病。一、牙齿外伤牙齿外伤多因孩子意外摔倒、磕撞,碰伤牙齿,或因进食时咬到砂石、骨头等硬物,使牙齿出现创伤性根周炎所致。外伤造成的牙痛,若仅伴有牙齿轻微的松动,只需服用常规的消炎止痛药,软食几天,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若外伤性牙痛,并伴有牙齿碎断就需及时去口腔专科进行拔牙或补牙治疗。二、龋齿龋齿多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形态和排列异常及儿童营养不…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潜在能力,他们的大脑宛如巨大干燥的海绵,随时吸取父母给予他的音乐清泉。从孩子一出生,就要让他沐浴在音乐的王国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给孩子播放音乐,目的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供孩子欣赏,让孩子享受充分的音乐刺激。经验证明:当孩子哭闹不安时,父母放出悦耳优美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孩子怕打针、怕吃药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要减轻孩子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父母平时就该下些功夫:1.平时要避免以“不乖就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作为恐吓。如果孩子平时就误解治疗的意义,把它视为一种惩罚,生病时就更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