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蜜蜂引路》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文中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二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全文的重点。讲列宁通过观察蜜蜂和飞行路线,凭借与蜜蜂有紧密联系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终于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到:仔细观察、周密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蜜蜂引路》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文中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二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全文的重点。讲列宁通过观察蜜蜂和飞行路线,凭借与蜜蜂有紧密联系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终于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到:仔细观察、周密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相似文献   

3.
方瑞兰 《福建教育》2006,(11A):25-26
1.结合语境理解。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将词语置于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就会容易得多。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果然”一词,我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他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会怎么想呢?学生说蜜蜂都飞到园子里去了,说明园子旁边那座小房子一定是养蜂人的家。我问:“列宁所想的和结果是否相符?”学生纷纷抢答,有的说:“列宁想这所小房子可能是养蜂人的家,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  相似文献   

4.
《蜜蜂引路》板书设计1.在板书中,“莫斯科小山”等可用不同色彩的简图加上文字,标明各个地点的位置。如:莫斯科可用深红色城墙图形表示,花丛可用水红色桃花图形表示,园子可用黄色的蜂房图形表示。:蜜蜂飞进园子里,实际上是蜂房在园子里)用带箭头的线条和文字标...  相似文献   

5.
《蜜蜂引路》一文题眼是“引”,教学时可紧扣“引”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读探究“引”的原因。引导学生审题,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想找养蜂人谈天,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知道养蜂人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他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采了蜜以后,飞进附近的园子。列宁推断,跟着蜜蜂能找到养蜂的人。这是“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相似文献   

7.
小语教材第四册《蜜蜂引路》一文,写了列宁通过“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课文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关于这一段,笔者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值得商讨:是列宁无意间发现蜜蜂,蜜蜂领着列宁找到养蜂人,还是列宁一开始就想到蜜蜂与养蜂人的联系,有意让蜜蜂帮他找到养蜂人的呢?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弄清了这个问题,对正确理解课文主题,正确认识列宁的品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里的“无意”和“有意”,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伴随状态。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都有注意的参与,它是心理过程等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也无须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比如《踢“鬼”的故事》一文中有一段话:“有一天,鲁迅很晚才回学堂,好在有月亮,不太黑,他走得很快,无意中向远处一瞧,看见一个白影子。”因为这一天天色已晚,周围景物模糊难辨,“白  相似文献   

8.
【课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6课。【教学过程】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生默读课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课堂上的“教”与“学”,体现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导——激趣1.直观激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形象性、具体性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容易唤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发挥课文插图、挂图、实物、简笔画、剪贴画、投影等的直观作用。如教《蜜蜂引路》时,为了说明“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可用简笔画画出路线图,分别用花丛中、附近园子里、旁边小房子里的蜜蜂,…  相似文献   

10.
《蜜蜂引路》(六年制第四册)一文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时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 ,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文的第三节既是全文的重点 ,又是难点。应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列宁找养蜂人时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关系 ;二是列宁怎样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使之再现教者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简笔画 ,以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的目的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一、导入课文第三节的学习 :列宁…  相似文献   

11.
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词句训练是重点,而词句的训练又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因而讲读课文,应抓住重点段教学,落实词句训练。《蜜蜂引路》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段,介绍了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这段教学中,要具体理解两个问题:一是列宁的住处和找养蜂人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二是列宁怎样的细心观察和分析推理的。对这段的教学,教师可针对段落特点将思维与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分以下几步进行。一、逐句理解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这段课文内容描写的特点是:只写了列宁看到了什么和所果取的行动。中间的分析推理过程却没有写出来,  相似文献   

12.
胡青 《南昌教育》2006,(7):55-55
《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列宁生前往事的文章,讲述了列宁在不知道养蜂人住址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蜜蜂往附近的园子里飞的规律,列宁根据这一规律找到了养蜂人。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然后便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列宁能根据蜜蜂找到养蜂人,从这可以看出列宁是个细心观察的人,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细心的发现,来,说说吧!”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教《蜜蜂引路》一课,问学生:列宁是样怎找到养蜂人的?回答有:“列宁自己去找的。”“列宁请蜜蜂带路的。”“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以后顺着蜜蜂飞走的方向去找的。”老师听了一一答应。最后作了概括:“大家的回答还可以。”这样的概括或评价,没有分别出正确与否,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呢,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青年教师尚颖,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深入的探究。她在哈尔滨市雏鹰杯教学大赛中,讲的《蜜蜂引路》一课就是成功一例,值得学习与借鉴。请看纪实:   (上课后,教师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都读懂了什么,边板书:列宁、养蜂人,从“列宁”起画箭头指向课题的“蜜蜂”,横线上写“利用”,从课题“引路”下画箭头指向“养蜂人”,横线上写“找到”。 )   师:好,现在老师请大家再一次自由读课文,读后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现在开始吧。 (生读课文 )   师:…  相似文献   

15.
小学第三册语文第十九课《蜜蜂引路》一文,虽然表现了列宁善于观察这一主题,但是作者却忽略了蜜蜂不能当“向导”,也不可能为列宁“引路”这一常识性问题。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农学院龚一飞编写的《怎样养蜂》一书中说:“蜜蜂出巢升高可达一千米。”笔者也曾几度到峰场观察;发现这些小精灵一出巢便“扶摇直上”,刹那即逝。忽而又有一些满载而归的“神兵”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飞翔。课文故事情节简单,结构相似,可精讲第一自然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二自然段。从语言上看,这篇课文的语言规范、简练,富有情味,但“带我去”“自己去吧”等词句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还需教师开掘。此外,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识字上,  相似文献   

17.
《灰雀》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歌颂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的高尚品质。 全课共十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写三只灰雀美丽的外貌,再写动听的“歌唱”声,讲列宁喜爱灰雀,然后写列宁“每次”“都要”“仰望”三只灰雀,并“经常”给它们带来食物,具体讲列宁怎样喜爱灰雀。第二至十自然段,讲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时的焦急、担心、惋惜的心情。先写列宁“找遍”,再询问男孩子的焦急心情;接着写列宁猜想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的担心;最后写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的惋惜心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课文内容大致如此:小青蛙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他问啄木鸟,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最快乐。”问水牛,水牛说:“耕地最快乐。”问蜜蜂,蜜蜂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回家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为什么啄木鸟、水牛、蜜蜂说的不一样呢?”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教师在上课时主要展开了三个环节:一是先让学生说说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孩子们说:“看动画片最快乐”、“过年最快乐”、“逛公园最快乐”、“得到压岁钱最快乐”等等。接着让学生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9.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九义”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蜜蜂引路》一文 ,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 ,找到养蜂人的事。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一、猜谜语导入 ,初步理解课文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动力。而猜谜语导入 ,则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 ,教师先将谜语的内容 (如 :一生总是忙 ,来去百花乡。回来献一物 ,香甜胜过糖 )讲给学生听 ,然后问 :你们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叫什么吗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猜谜语引入后 ,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 (也可默读 )课文边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 ?课文哪个自然段是讲蜜蜂给列宁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