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许多语文教师在授课时 ,都乐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去自行探求知识。但是在使用小组讨论方式时 ,必须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下面 ,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科学安排讨论过程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是否能激起学生讨论的兴…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的时间,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方法。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在听课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了小组讨论这个环节的设计,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而是流于形式。结合这一点,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小组讨论的设置点。按教学目…  相似文献   

3.
很多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想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有时老师让学生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没有进入角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侯海敏 《教育探索》2001,(10):37-37
讨论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以积极的心态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导入中的讨论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导人在每一节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一个课题,即问题情境,使他不能单独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这个环节更加贴近学生,应力求抓住新知识教学特点,让学生通过讨论自然过渡。如教学“整数乘以小数”导入时,教师出示竖…  相似文献   

5.
小组讨论是目前数学教学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能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健全学生的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运用好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 ,就必须研究、探讨小组讨论的设计方法。教师应合理地确定小组讨论的目标。每一堂课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 ,要达到目标 ,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哪些目标是可以通过讨论能够完成的 ,教师心中一定要清楚 ,不能随意地安排学生热闹一番就是“讨论”。如果这样 ,必定是浪费时间 ,…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程序可分为“设疑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总结回授”四个阶段。一、设疑导入,明确目标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屏幕出示:15、14、34。学生读出分数,认识分母、分子、分数线。然后设疑: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分数?由此揭示并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二、参与探究,概括意义分层次探求新知,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参与教学。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把它当作教改的一个举措,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方式。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理所当然被用上了,因为在这一学习参与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听取同伴的想法。在互助中锻炼了能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然而,从实际操作和数学效果来看,课堂小组讨论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常用母语交流;有些小组把讨论变成了闲聊;基础较差的学生讨论时不积极。小组讨论总是由同一个学生来向班级汇报,造成了两极分化。时间浪费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数学中不断探究,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顺利完成数学任务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小组讨论是课堂小组活动的一种。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对于我们的美国同行来说,早在杜威时代,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为大家所习以为常了。在我国,课堂中的小小组讨论也大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有了,只不过是今天突然变得“时髦”起来,随便在一堂课上动辄就看到老师要求前后桌的学生进行“讨论”。但是,“讨论”为了什么?“讨论”能使学生得到什么?教师想通过学生的讨论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问题并非每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师都心知肚明。而恰恰这些问题十分关键,非常重要。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辨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参与的思想深化,也可以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且要使思想有条理,有逻辑,这当然应该是语课的目标之一。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上给学生几分钟,十几分钟,哪怕几十分钟的时间“讨论”就能实现?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讨论是一个训练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绝不是形式,更不能成为点缀,或摆设。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小组活动等同于小组讨论。美国同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9.
数学探求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预先设定自主探求的知识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努力达到或完成知识的能力目标,然后学生之间加以交流和讨论,并辅以适当的开放性和反思性的练习和作业,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组讨论是一种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由被动的“光听不说”转变为“既听又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独见性,使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分数性质”时,先让学生列举与 1÷ 2的商相等的算式,从中筛选出 1÷ 2=2÷ 4=3÷ 6=……进而改写成分数…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把讨论请进课堂是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讨论可以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发展。现仅就数学课中讨论的优化淡淡几点认识。一、后续知识放开讨论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许多新知,学生都能根据知识的迁移。类推、转化,自己解决。因此,对于这些知识,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放开讨论,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在讲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  相似文献   

12.
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交流、争辩得出结论,这是我们在心理课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有些时候,我能感觉到学生在讨论时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有时候又觉得他们无话可说,讨论仅仅是在敷衍我。只有让学生迫切要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讨论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才比较高。由此,我对如何组织好一次小组讨论有了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感受,发展数感,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描述。2.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3.经历动手实践、讨论的过程,探求估测微小物体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百万分之一。教学难点: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描述。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纳米”吗?纳米是什么?哪个同学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纳米”的知识与大家说说?学生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用来表示微小的长度。学生2:纳米技术在21世纪有非常广泛的应…  相似文献   

14.
所谓小组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学生间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让学生从已知出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发挥小组讨论的认知功能,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产生兴奋的问题,创设能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景,通过讨论,驱动思维,使每个学生在思索中得到发展,在掌握知识过程中把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15.
陈伟 《四川教育》2002,(9):22-22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的作用。成功的讨论离不开积极合理的组织,教师的组织策略应着眼于四个方面:选准题、营造场、把握度、注重评。选准题问题是讨论的中心。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透彻地说明他的意见的合理性,应下功夫选择典型的事例作为思维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许多课堂中,都有小组讨论环节,然而,小组讨论活动中问题不少。如部分学生不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讨论拘于搞形式走过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忽视合作学习的应用功能;讨论的问题不明确,没有争议性;学生交流发言时不能代表本小组的意见;在小组讨论教学中,随意性大。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呢?一、小组成员的编排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小组讨论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以下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谁也不能代替。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小结。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  相似文献   

20.
袁曙 《湖南教育》2010,(3):54-54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能力。其基本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