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标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初读感知课文大意区别于广义的从课文内容、思想感情、作者思路到表达方法的精细化感知,  相似文献   

2.
第七组本组包括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在上一组认;练阅读时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侧重训练作文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学这级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对上一组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也是对本组训练项目的铺垫、准备;在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讲读课文《一夜的工作》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从工作劳苦、生活俭朴两个方面叙述的,宇里行间充满感情。作者的感情越来越强烈,在文章最后直接抒发了…  相似文献   

3.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人物形象,感悟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孙逊 《江西教育》2004,(24):35-3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9册)通过以读为主的指导、感悟.感受草塘的可爱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嘻嘻、情不自禁、搀假、棍子、萝卜、恋恋不舍、哗啦啦。2、通过有一定速度的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也是我们读懂文章的精髓所在。学习了一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赞美什么、痛恨什么等。那么,什么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悦、痛恨、厌恶等感情,让读者读了受到熏陶感染有所感悟或体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语文教学,应从老师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情节,讲解课文内容为主转变为学生以读为主。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进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通过听学生朗读,了解学生是否对文章理解了。  相似文献   

7.
正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1.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反复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8.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即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是:讲读课文《古诗二首》着重于词和句的理解,进而把诗句连起来,掌握诗的内容,并辅以朗读、背诵,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重点课文,重点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要求从理解词句入手,在理清课文的思路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赶花》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赶花”的含义,进一步领会养蜂工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的练习,把学到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运用.教学本组课文要立足整组,贯穿重点,照应前后,循序  相似文献   

10.
周文杰 《教学随笔》2016,(9):137-137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感知文本内容,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小语教学问答法一例李芙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笔者运用问答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准确地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大海的歌》为例简述如下。一、初读课文,理清...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好的朗读,不光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进入角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经常练习。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第八册中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作者在路上和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内洞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而不仅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而且知道是怎样有次序地讲清这些内容的,还要体会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繁星》教案(第二课时)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刘中华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空的不同感受。2.通过理解不同的感受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知道这种思想感情是步步加深的。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教学重点:精...  相似文献   

15.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通过对词、句、段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什么”。至于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即“怎样写的”,学生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教学,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费时,低效。那么,怎样安排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能读懂的。让学生谈体会.教师不要重复说讲 在任何一篇课文中.绝大部分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对于课文中这部分内容教师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一味讲解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自读自悟方法是最为恰当。在自读自悟中能锻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读后再让学生交流谈谈自悟的体会,学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从另一方面叉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时,让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进入意境。当学生读出感情.进入意境.课文自然也就深化理解了。  相似文献   

17.
朗读既能丰富儿童的词汇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帮助儿童深刻理解课文,使之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因此,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必须重视朗读教学。生动、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是以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深刻体会和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为基础的,体会和理解越深刻,朗读就会更有感情。因此,要培养儿童的朗读能力,首先必须讲清讲透课文的内容,掌握字音、词语、句子和编章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儿童体会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帮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呢?我们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8.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教学时以"品想象,品节奏"来体会作者用心倾听、细致观察的自然之美,文本之美。从而使课堂在内容与方法的平衡交错中螺旋上升,达到略读课文略教不略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20.
一、抓课题,了解主要内容揭示课题后,向学生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从而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抓开头,体会作者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