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智君 《文教资料》2010,(6):139-141
部分“90”后中职生的道德行为游离,道德价值有唯我性与重利性.社会公德自觉与文明习惯的欠缺.道德意志薄弱性且行为具有攻击性。心智发展的特殊因素、社会影响、学校德育低效及家庭教育缺位是他们品德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应通过整合社会德育力量、完善学校德育系统、强化学生的自觉自律及加强家庭教育的方式对他们的品德行为偏差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2.
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德育工作要贯彻落实德育工作方针,就要从学校工作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实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思想,构建分层次教育的德育模式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力求改变重于灌输、僵化、低效的传统模式,寻求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增强素质的工作方法,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曾勇  黄芳 《四川教育》2001,(2):20-21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和教育”;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素质的测评,是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在素质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评价的准确性,促进学生自觉按照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根据《舟山航  相似文献   

5.
宋双 《教师》2010,(24):12-14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当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教师问题是影响当前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学校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德育观念、责任意识、品德素养、德育素养不足而导致学校德育低效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实施中存在的教师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宋双 《教师》2010,(21)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当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教师问题是影响当前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学校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德育观念、责任意识、品德素养、德育素养不足而导致学校德育低效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实施中存在的教师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德育实践要切实关照到每位学生生动鲜活的品德发展过程,离不开教育者对于德育实施的深刻理解。重新理解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是增强学校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教师专业理性,也是动态建构教师专业品质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职学生的主体特殊性,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经过对学生特征和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的剖析,提出了实践德育的理念。实践德育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  相似文献   

9.
主体育德--学校德育的通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令人困惑的现状,反思德育低效现象后面深层次原因,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树立"主体育德"德育理想和建设"主体育德"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到达高效彼岸的"通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今学校德育低效现象原因的反思,指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只有树立"主体育德"的德育理想和建设"主体育德"的德育模式,才是学校德育到达高效的"通途".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综观当今的学校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宗旨似乎只有一个——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这是一种典型的“德育内容中心模式”,这与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严重地阻碍了德育内容的展现和学生的内化,造成了德育效果欠佳、作用不明显。鉴于此,笔者就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德育方法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方式和手段。造成当前学校德育低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德育方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能否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德育方法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工作尽管常抓不懈,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过程是教育和受教育的互动过程。德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参与德育的实践活动,使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达到自我教育,知行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贡和法 《江苏教育》2012,(35):47-48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德育低效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德育目标的淡化与虚化、德育话语的霸权与控制、德育方式的粗放与低效等导致了教育力和接受度的反向增长,德育内容难以让学生入脑、人心,使得德育实效大打折扣。正是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生态失  相似文献   

16.
学生品德评价关系学校德育的导向和操作,是德育研究的核心部分。做好品德评价工作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渗透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新发展,本文在总结国内学生品德评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和内容,并构建了品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学生品德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7.
曾勇  黄芳 《四川教育》2001,(3):20-21
传统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自觉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客体是指学校德育主体认识和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它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而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中应居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塑造个人品德和个性的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德育低效的症结在哪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出路又在哪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无疑对农村初中教育有重要意义。一、影响农村初中德育实效的主要原因1.价值多元化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这必然导致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  相似文献   

19.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育工作中投入与产出很不相称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德育工作缘何低效?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未来发展,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