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人类知识及其精神产品的结晶。学材是人与知识对话的纽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数学教材的重组与创生及开放的问题设计等来建设具有"创生视野"的新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下面,让我们以一种探究与审慎的心态走进"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课。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一、以“外材”为起点去整合教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解决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通过与学习材料的对话,去感受、经历、体验、思考,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学生每一次文本质疑、活动体验、经验积累、方法重塑的过程,由教材本位走向创生视野的学材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所以它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运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不是学材的教学者,不能再是“教教材”,而应该是“活用学材”和“自编学材”,而“活用”和“自编”的依据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有效地实施德育。所以,我们要…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品德课堂教学也一样,它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三者的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放飞想象,盛放期待,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世间的真情,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滋润、灵动。一堂好的品德课,应该是从不同角度奏响的多重对话的优美乐章。一、教师与教材对话,实现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着一种全新的课堂理念,即教师不只是课程资源的传递者和执行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创生者与开发者。而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以…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材。学材可以从学生的预习作业生成,可以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再创造",还可以在学生呈现的错误资源中开掘。创生学材,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与教学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努力成为一种对话的文本,而不是“独白”的文本。教科书在儿童面前就好像跟他进行对话的另一个人,通过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们不仅要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树立这种对话观,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同样也需要树立这样的对话观。在新课程中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不是一味地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教材上的一切,而是通过与教科书平等对话以求得专业支持。教材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依然是重要的资源。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对话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教师有必要通过与教材对话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创意,提高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能呈现出不同的情形,这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理解、把握、使用教材有很大关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加工”,变“教材”为“学材”,在课堂上有效实现教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在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互动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积极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新课标“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中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人文素材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就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即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化建构,让教材“丰满”起来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验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材”,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和工具.课本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的方式与旧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动。教师必须由过去的“教好教材”转变为“用好学材”。但“用好学材”不是一个单纯的观念,而是一个系统的新课改“工程”。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4.
教材重构是为了创生最大限度适合教学特性的教学内容,它是连接课程、教材、教学三方面的动态过程。教材重构之情感性策略指教师从情感角度着眼进行教材重构,使之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是教材生命化,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诉求。在实践中,教师应首先与教材对话,在充分领悟和挖掘教材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通过教师真诚地投入,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才能不断地创生教学内容,最终达到"视域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是整个教学的基础。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期待教师明白教材的技巧,并对教材再改编、再创造。教材资源必须通过教学主体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挖掘。教师与教材对话的本质在于使教材在特定情境中的适合性最大化。教师与教材对话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方案,它表现为“生活表达—生活反思—生活践行”3种课堂样态,并分别对应着人性的超越性—交互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课程即教材。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用教材"和"教教材"的二者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学科课程创生乃是教师平时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教案、学案编写的过程。这个创生过程一般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创生;重建课程文本的创生;课程知识补充的创生等方面上。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面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对于教学而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把握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应该在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9.
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材”,更应该是学生的“学材”。我国的统编版教材文言文注释的编写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在数量上,初中语文教材的注释编写随年级上升,逐步增加学生与文言的接触;从形式上看,注释编写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注释致力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补给,包括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与教师们智慧的凝结。教学中我们提倡较多的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而往往漠视了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造成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导致教材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材”,制约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对此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