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新民 《历史学习》2003,(11):26-27
教育部考试中心刘秡老师在《论考试内容》(载《中国考试》2003年第1期)指出:“考试内容要经过科学‘组装’,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和独立的考试品种。”2003年高考文综第37题在科学“组装”考试内容方面,有如下成功之处:一、整合课程资源37题是一道历史学科内综合的材料解析题,由导语、三段材料和五个设问组成。导语开门见山:“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导语以这两件史实,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统领全题,拉开了本题考试内…  相似文献   

2.
立春和雨水     
现代社会里保留着很多古代文化。它们有些具备具体的形态,如长城、颐和园等,我们称之为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则没有具体的形态,比如一些口头语言、音乐、艺术等,我们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各国、各民族的人类优秀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世界高度肯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可以不去了解?从这一期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凝聚了古人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吧。  相似文献   

3.
课文救生圈     
筵最长的城墙配合小学人教实验版四年级《语文》中《长城》课文阅读我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它像一条巨龙。由于万里长城气势雄伟、工程艰巨、历史悠久,不仅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少有,即使在世界建筑工程史也很罕见。因此早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被列入了世界历史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我国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又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关隘、城台、烽燧、城墙是长城的主体。有人曾作过粗略的估计,如果把明清修筑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将能绕地球一圈还多。这还只是城墙的本身,如果再加上各种…  相似文献   

4.
肖星 《地理教育》1994,(1):22-23
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确定我国的武陵源、九寨沟和黄龙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洋,连同以前已列入该《名录》的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黄山和泰山,我国目前共拥有10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游记体散文,作者巧妙地沿用了议论文的某些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第一段开篇便是立论。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而作者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一不同凡响的立论,很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追下去求索答案。接下去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对此,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事物之间的相异点,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清楚。作者选择了几个比较项目:从时间上看,长城修建要比都江堰晚数十年;从规模上看,都江堰看起来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1日,从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传来一个令中国人骄傲的好消息:我国武夷山和大定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分别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5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其中泰山、黄山、庐山、峨嵋山、武夷山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这25处遗产地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财富、世界的遗产”,它们是:长城,故宫,周D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引市,敦煌莫高窟,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  相似文献   

7.
郭永明 《考试》2014,(1):42-43
【时政背景】2013年12月4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而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五、六、七单元讲述了长城、秦始皇陵、布达拉宫、故宫、颐和园、明孝陵和十三陵、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几项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的第 2 3届会议上获悉 ,中国的武夷山和大足石刻于 1999年底被批准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 ,武夷山为文化和自然遗产 ,大足石刻为文化遗产。至此 ,我们已有 2 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 2 3处世界遗产中 ,有文化遗产 16处、自然遣产3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处 ,分布在全国 1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另外 ,世界上现共有 631处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 ,文化遗产 4 81处、自然遗产12 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2 2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又添新成员@陈国治$山东省寿光…  相似文献   

10.
罗马是欧洲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古城之一.198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罗马历史地区集中体现了罗马这座古城优秀历史和文化遗产。它的成功保护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体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及相关街区成为中国的第31处世界  相似文献   

12.
西递·宏村     
《课外阅读》2013,(5):66-67
<正>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13.
王生 《考试》2003,(9):49-50
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是一道典型的图画式材料分析论证题,试题如下: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注意征引文字材料的同时,重视图像材料的采撷和使用、编制图文并茂或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图像型试题,是进入新千年后高考历史试题(含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历史题目)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高考历史上海卷领风气之先、最早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命制出“百年上海”、“秦汉砖、瓦、画像石”等上乘好题。全国卷紧随其后,2003年“文综”卷出现“长城题”等题目,颇受各方好评。笔者认为,图像型试题的出现绝非偶然,以下三点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一、这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返朴归真的必然结果。历史并不是由一条条结论构成的。历史考试不能只考…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的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在承袭以往风格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例如试题中政治史的比例下降,只考了6个选择题,24分。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比例继续上升,占到了56分之多。试题仍然以材料题为主,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加侧重.尤其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大部分试题都和历史概念有密切联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第12题考查“百姓”这一概念变化的原因;14题考查陆九渊心学的内容:16题考查“左”倾错误的表现:17题考查陶片放逐法的本质特征;21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而38、39两道大题的准确作答基本上都离不开对题目设问中一些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我本人参加了2013年38(2)的阅卷,阅卷中学生所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一线中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倪豪孔 《新高考》2009,(10):56-57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各国代表审议决定,把“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六项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福建又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化成果。“福建土楼”作为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因其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第三、四、五条标准,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同里     
《教学随笔》2014,(1):F0004-F0004
同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它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建设部与北京颐和园等园林一起列为“首批20个国家重点公园”,同里因此成为江南水乡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  相似文献   

18.
明显陵     
奇奇、妙妙离开了花岙岛,来到了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的钟祥明显陵。与以往溶入自然,感悟风景不同,这一次,奇奇和妙妙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人文景观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修辞是高考的必考题目.以前高考考修辞的辨析.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后来则考修辞的应用.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并不是说客观题就容易些.相反.有的题目很难判断。这里有一个对修辞的理解问题。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对比喻的认识我们却未必深入。请看1994年的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第22题是一道以函数为载体,导数与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综合题.我们对这道题目的分析,重在揭示其高等数学背景和教材背景,并希望由此获得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