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问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影响吗?设计实验:改变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测出在不同绕法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滑轮、长约2米的细绳.实验步骤:(1)照图甲那样,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填入记录表格.(3)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填入表中.(4)照图乙那样安装滑轮组,并保持钩码重G及钩码提升高度h不变,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1)动滑轮上的绳子…  相似文献   

2.
1.弹簧秤的示数实质是弹簧秤中的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弹簧秤是利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其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的大小成正比即 f=kx,用伸长量 x 来刻度拉力 f 的大小.不论待测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弹簧秤的示数总等于弹簧秤的弹簧所受的拉力,只有当待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弹簧秤对待测物体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例1.如图1所示,M>m,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忽略一切摩擦,则在 M 和 m 匀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学生 :为什么要使钩码匀速上升 ?老师 :因为当钩码匀速上升时 ,钩码受到向上的拉力才等于其重力 ,有用功才等于钩码的重力G与上升高度h的乘积 ,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等于作用在滑轮组绳子末端的拉力F ,总功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上升距离S的乘积。若钩码上升的速度增大 ,算  相似文献   

4.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基础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此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摩擦力的平衡,同时,为了减少系统误差就必须使得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本文着力讨论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两个问题,即小车拉纸带与否进行平衡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大小,以及小车的质量与钩码的质量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将绳子的拉力近似看作钩码的重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因为钩码在拉动小车运动时,自身处于失重状态,小车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所以实验给出了约束条件:在m垲M时,钩码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而这样的道理只有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才能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某些教辅材料为使小车和钩码质量关系不受约束条件限制,而在小车上固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让细绳一端系在测力计上,一端绕过滑轮挂  相似文献   

6.
验证玻意耳一马略特定律是高中物理必做的学生实验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热学实验.该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我们认为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用弹簧秤拉活塞的操作欠妥. 验证玻一马定律时,让气体膨胀,高中物理教材上讲:“取下挂在框架上的钧码,用弹簧秤钩住框架上的钩竖直向上拉,使空气柱的体积增大,由于活塞所受到的拉力跟活塞和框架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它们的合力应是拉力和重力之差,记下每拉到一定高度时弹簧秤的读数,算出加在空气柱上的合力F的数值,记下相应空气柱的体积,”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不妥,但照教材的叙述,实际去做一做便会发现:读数的时  相似文献   

7.
Ⅰ试题精选一、境空题1.一根杠杆左边挂5个钩码,右边挂3个钩码而平衡,如图7-1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都是相同的,若把杠杆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则杠杆的左端将(填上升、不动或下降);为了使杠杆再度平衡,应将左边钩码的悬挂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90年云南省)2.如图7-2所示,轻质均匀直杆AO长为1,左端与竖直墙壁连接,可以绕O点自由转动,到达B点时,悬绳AC恰好被拉断,已知物重为G牛顿,AO,那么悬绳AC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牛顿。(90年成都市)3.下列装置分别应用了物理学中的什么原理(或规律)(1)杆秤:。(2)…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 :①按照图 14 10安装好滑轮组 ,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 ;②匀速拉动弹簧秤 ,使钩码G升高 ,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图 1  由《功的原理》知道 ,若钩码和动滑轮由n段绳子吊着 ,测量结果应该是S =nh。但在实验中 ,学生稍不注意经常会出现S >nh的现象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稍不注意 ,就会旋转一边 ,忽略而过。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若在未拉动细绳前 …  相似文献   

9.
实验预习 本实验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通过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或改变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来探索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1.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应先对杠杆进行调节.如图9-l中的杠杆,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或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直到杠杆在位置处于状态, 2.如图9-2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把图甲支点右边的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看作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看作阻力,把图乙中弹簧秤的拉力当作动力,钩码的拉力当作阻力.请在图上分别标出杠杆的支…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 .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这条重要的原理 ,做好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是关键 ,下面介绍五种常见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 .一、弹簧秤称量法器材 弹簧秤、重物、细线、小桶、水、溢水杯等 .步骤 如图 1 ( a)~图 1 ( e)所示 .( 1 )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 2 )用弹簧秤称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G1.( 3)用弹簧秤称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G.( 4)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 F .( 5)用弹簧秤称出盛接了水后的小桶所受的重力 G2 .( 6 )计算重物所受水的浮力 F浮 =G- F .( 7)计算被重物排开的水重 G排 =G2 - G1.可得结论 F浮 =G排 .图 1二、量筒测量法器材 量筒、水、弹簧秤、重物、细线等 .步骤 如图 2 ( a)~图 2 ( c)所示 .( 1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 ,体积为 V1.( 2 )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所受的重力 G.( 3)用弹簧秤测出重物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时的读数 F ,同时记下此时水面所在处的刻度值 V2 .( 4)计算重物所受水的浮力 F浮 =G- F (5)计算被重物排开的水重为G排 =ρ...  相似文献   

11.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2.学生动手实验,用细线吊重锤,先匀速上提,线不断,后加速上提,细线断。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问题提出1.通过实验直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掌握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问题一:如何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请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实验1]学生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学生用弹簧秤钩住钩码,钩码静止或将钩码缓慢上提,请学生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并…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要学好物理并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能正确解答习题、试题,避免错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从现行课本《简单机械》的习题和近年中考的试题中,精选出一些典型习题,以它们为例,指出常见的解题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研究改正错误的方法,并启,发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图1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钩码和弹簧秤对杠杆作用的力臂.错解图1中弹簧秤对杠杆的拉力F1、钩码C对杠杆的作用力F2的力臂分别为OB、AB.正解先要分别画出弹簧秤、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1、F2,如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自然与初中物理教材中,都是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拉钩码的方法来研究动滑轮的作用。在操作时,由于动滑轮重力的影响,弹簧秤的读数并不能减小一半,所挂钩码越轻误差越大,如果钩码小于或等于滑轮重时,甚至会出现不省力的错误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滑轮和钩码合二为一,组合在一起,设计制作了“滑轮钩码”,如图1所示,即把滑轮安装在一段小圆钢管内,让它既能做滑轮用,又能当钩码用。这样,在运用“滑轮钩码”进行动滑轮的作用实验时,便可以避免上述误差的出现,从而确保这一实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动滑轮实验器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测定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四个:(1)钩码重G;(2)钩码上升的距离H;(3)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S;(4)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其中钩码的重一般为已知,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定;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而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读出,但在实验时我们必须注意,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过程中的示数,而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数来替代,这是为什么呢?所谓滑轮组的…  相似文献   

15.
在测定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需要测定的数据有四个:(1)钩码重G;(2)钩码上升的距离H;(3)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S;(4)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其中钩码的重一般为已知,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定;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上升的距离可以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而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读出,但在实验时我们必须注意,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匀速上升过程中的示数,而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示数来替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水的浮力》不仅是初中《科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困惑最多的内容.为此,笔者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设计了针对性实验,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典型问题1浸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浸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器材:200 g钩码,弹簧秤,烧杯.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力(弹簧秤示数为F1)和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计算出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F1—F2.  相似文献   

17.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改进学生们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普遍感到钩码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难以准确测定。现介绍一个简单而又准确的测定方法。实验装置按教材所示图稍加改进即可(如图1所示)。提升弹簧秤前,在动滑轮的框上贴上纸做的指针。在指针所指绳的地方用钢笔点一“点”;在钩码下挂一轻软线,拉直后在着地处用钢笔点一“点”。匀速向上拉动弹簧秤,使钩码上升一段距离,再分别在指针所指绳的地方和软线拉直后的着地处点上“点”,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第一册P50~51页运用图1所示的光滑水平板、砝码及盘和小车组成的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提到:"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所受重力的大小".同时解释说,"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可以认为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听了一节小学科学的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课的内容。这节课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问题。这位老师设计的很好,首先让学生质疑: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测试定滑轮是否省力呢?学生的想法大多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定滑轮两端的绳子上挂钩码,假设左端绳子上挂的钩码代表物体的重量,右端绳子上挂的钩码代表你拉这个物体用的力。当两端的绳子挂上相同的钩码后保持平衡,说明物体的重量和拉物体用的力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物体有多重,你就得用多大的力去拉动它,没有让你省力;如果定滑轮绳子的左端是3牛顿的钩码,而你在定滑轮的右端挂上1或2牛顿的钩码,定滑轮就处于平衡状态,说明你拉物体用的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量,就证明定滑轮是省力的。在学生明白了怎样去测试定滑轮是否省力的理论后,又让学生猜测实验结论,学生有的说定滑轮省力,有的说定滑轮不省力。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学生汇报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P171页<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课本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实验册里是这样叙述的:①按照图14-10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秤的位置;②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