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晓玲  朱健 《科技通报》2011,27(4):517-522
通过MM5模式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资料进行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低层等压面上MPV1负值中心可以指示强降水落区,且MPV1绝对值与降水强度成正相关,θe面倾斜和陡立使得大气湿斜压性增加,对流层低层气旋性涡度的显著发展,触发不稳定能量及潜热能释放,对暴雨的维持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碧利斯"后...  相似文献   

2.
李云泉  李海军  董旭 《科技通报》2009,25(4):407-411
在台风预报中,使用相似路径是常用且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路径相似的台风由于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最终导致风雨影响差异很大.2007年13号超强台风"韦帕"和2005年15号强台风"卡努"从生成时间和移动路径上都非常的相似,但因大气环流结构有所不同,造成的风雨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台风过程的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找出同一季节,在洋面上生成的台风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结构,造成风雨影响不同的原因.物理量压能和湿焓两者综合应用,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强湿焓平流与未来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今后台风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湾海峡诱生低压和9802号热带气旋路径偏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武 《科技通报》2001,17(1):41-46
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9802号热带气旋环境场的物理诊断和卫星云图,分析了台湾海峡地形性低压的形成以及9802号热带气旋次级环流对地形性低压的诱生加强作用,并探讨了9802号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偏折的原因。着重指出台湾海峡诱生低压引起9802号热带气旋翻越台湾岛过程中路径左偏和两低涡合并加强引起路径右折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沈武 《科技通报》2001,17(1):41-46
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9802号热带气旋环境场的物理诊断和卫星云图,分析了台湾海峡地形性低压的形成以及9802号热带气旋次级环流对地形性低压的诱生加强作用,并探讨了9802号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偏折的原因,着重指出台湾海峡诱生低压引起9802号热带气旋翻越台湾岛过程中路径左偏和两低涡合并加强引起路径右折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非均匀加速西行进入南海的台风是台风预报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根据1949-2009年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台风的移向和移速,按照文中对这类台风的定义统计后,收集到10个同等类型的台风个例。一般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台风具有月分布集中、强度强、登陆概率大等特征。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类台风的大气西风带环流背景特征和台风进入南海前后非均匀加速西行的成因,以0313号"杜鹃"和0814号"黑格比"两个典型台风为例,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从500hPa高空形势场、风场和涡度场这三方面入手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在台风西行过程中,一直都很强大的带状西太平洋副高或不断地非均匀加强西伸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维持台风非均匀加速西行最主要的原因;(2)台风北侧强大的偏东气流也在非均匀加强;(3)副高脊线附近的负涡度值区稳定且非均匀加强,是维持台风非均匀加速西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亚欧500hpa天气环流特征场和各个物理量场的分析表明2006年8月中旬开始我区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受两高之间切变线的影响和有两个水汽通道西南-东北向和东南-西北向的输送,对应的前期西部相对湿度较大,中后期中东部相对湿度大,相应的低涡气旋的发展也是自西向东.  相似文献   

7.
运用NCEP/NCAR 0.5°×0.5°再分析格点资料,台风报文资料,从大尺度环境场、越赤道气流、台风扰动能量频散等方面对1013号台风鲇鱼进入南海后出现路径突变转向的物理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鲇鱼"台风进入弱环境场后转向关键区内局地风场的变化与台风自身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突变有重要影响;(2)台风转向前期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对于转向区内的风向变化有积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从对流层低层850 h Pa至中层500 h Pa随高度逐渐增强;(3)台风处于弱环境流场中时,台风运动有沿其自身扰动能量频散形成的波列传波方向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年2月14日,林芝东南部一次强降水漏报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冷中心与极涡中心位置开始重合,极涡加强,东移南压,垂直速度中心的位置及移向与500hpa水汽通量散度08时资料辐合中心及移向基本一致,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机制。东南部南部开始出现密集的,且K≥40℃的高能中心,是这次降水过程漏报的主要原因。本文着力指出在制作降水预报时综合运用预报指标及降水产生必备物理量场条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达维"(0518)强度突变进行分析,发现副高西伸加强引起的台风气旋性环流的加强、青藏高压热力作用引起的台风区域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台风高空外流气流的加强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形成并与台风低层偏南风急流的耦合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加强,青藏高压对台风区域中低层热力作用的减弱、高空外流气流的减弱及台风东侧高空急流的消失有利于台风的突然减弱;对台风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时的涡度收支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发现"达维"中低层区域平均的总温度散度净辐合值对其突然加强和突然减弱有着预示作用,在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突然的能量注人为其突然加强提供条件,随后净辐合值的突然减小也预示台风的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10.
本年度一个大器晚成的热带气旋——第16号台风"罗莎(Krosa)"暴发了它极大的威力"!罗莎"在台湾省台北市东南方约240公里的洋面上时,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以每秒钟55米的速度行进。这样的速度,如同一辆小汽车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奔驰着,很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不仅如此",罗莎"前进路线"诡异"。专家说,台风的异常路径使其预报成为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6日拉萨市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2011年7月6日夜间(21时至7日08时)拉萨市区出现了40.3mm大到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根据环流场、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低涡是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系统,印度低压北上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正涡度区,低层负涡度区的涡度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场以及从低层到高层的强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15~16日孙吴县普降大到暴雨,出现暴雨的9镇有5个。通过分析,产生本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如下:大尺度稳定的环流背景,充沛的水汽输送及辐合;不稳定能量的持续释放;上游中低层有正涡度平流向本地上空的输送;降水开始后,动力热力条件的相互作用使扰动加强维持等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3日山南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在沿江一线冷式切变线、孟加拉湾暖湿气流配合下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能掌握孟湾地区有气旋性云系生成和发展;从涡度和散度剖面上大气底层为气旋性旋转并有辐合,高层为强烈辐散并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这种形式的大气垂直结构给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并且和强降水发生的时段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内蒙古东南部一次雨夹雪转雪同时伴随寒潮的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本次天气过程发生在欧亚大陆上空环流为一槽一脊的形势下,系统深厚,降水发生在高空槽前。前期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配置为降水创造了动力条件。地面为西高东低的形势,降水主要集中在气旋后部,降水过后,受蒙古高压携带的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EROR 0.25°×0.25°再分析资料、站点气象资料等,分析了暴雪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流形式、涡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散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垂直速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以及水汽的配置和输送,总结了影响此次暴雪发生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1)横槽转竖、低压系统强盛、移动速度慢、持续时间久是本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原因。(2)200 hPa和500 hPa有弱的整层下沉气流,850 hPa涡度场表现为正涡度中心,850 hPa涡度区内强中心区域对应了强降水的发生区域。(3)朝阳地区高空散度为正值区,低层散度为负值区。高层散度和低层散度差越大,越有利于降水的发展和维持。(4)700 hPa的垂直速度场维持强盛的上升运动区,与实况降水量较大时次相对应。(5)朝阳市大部分地区的850 hPa相对湿度达到了90%以上,水汽从西南向东北方向输入。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加密自动站及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形势场变化、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2012年11月3日~5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乌拉尔山长脊、西伯利亚冷涡是产生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冷涡外围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槽、低空急流、850hPa暖切变以及地面气旋是暴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雪天气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暴雪天气发生时,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形成强烈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和暖平流的输送,使得锡林郭勒盟上空的低值系统和地面气旋得以维持和加强,偏南、偏东低空急流将南海、渤海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低空急流的建立提供了强降雪所必需的能量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0-2009年在我国近海迅速加强和迅速减弱的两类台风,利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资料,对两类台风的环境和物理量场进行合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强度突然加强西伸时台风迅速加强,副高迅速减弱东退时台风迅速减弱,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2~18 h;台风迅速加强时台风周围水汽通量突然增加,低层气旋式环流的加强,而迅速减弱台风水汽通量迅速减小,低层气旋式环流衰减明显;迅速加强台风逐渐向高空急流轴靠近,而迅速减弱台风则无明显变化;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强弱对两类台风有不同的作用,其响应时间大约为18 h左右;台风暖心纬向面积指数对台风的突然加强和减弱有一定的预示作用;中低层涡度的增强和减弱分别有利于台风的迅速加强和减弱。  相似文献   

18.
台风海棠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晓玲 《科技通报》2007,23(2):180-186
通过分析0505号台风“海棠”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及其各分量的变化,表明负值MPV1密集区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MPV1的变化比降水量的变化有一定的提前量,且MPV1随高度向台风移动方向倾斜,这对预报台风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