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13题考查了“滇王之印”。正确答案选 C,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 D,主要是把夜郎国与古滇国混为一谈了。夜郎国曾是云贵高原上一个昌盛繁荣的少数民族王国,它由若干部落联盟组成,主要活动区域是贵州西南一带,受控区域涉及贵州省多数地区和相邻省份(如滇西北、川南、桂西北及湖南新晃等),中心区域据考证在今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之间。夜郎之名大约在战国时期出现。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楚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当时的夜郎国拥有10万精兵,满坝良田,势力颇为强大。汉武帝时,在夜郎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文综卷(I)第13题难倒了不少考生。有老师反映,他的学生80%都答错了。这道题的材料出自教材,选项也有迷惑性。仔细分析这道试题,对高考复习有很多启示。原题:13.右图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滇王之印”。该印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审题后,强于记忆、细读课本的学生可直接排除B、D两项。因为课文明确说百越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滇王之印”左侧楷体字又说明该印在云南出土,是授予“滇池地区的滇王”的。那么,判断C项有依据,而A项则无…  相似文献   

3.
廉洁奉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虽贪官甚多,却也不乏廉吏。东汉时的杨震就堪称廉吏。杨震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时人誉为“关西孔子”。他五十岁才登仕途,渐迁为东莱太守,上任时途径昌邑,县令王密以前曾得到杨震荐举,乃于夜间怀  相似文献   

4.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前后九次以「太守」自称,这不过是习惯上沿用古代官职,而并非真为「太守」。翻阅我国古代官职设置资料就可得知,太守一职,始于我国西汉,当时实行郡国并置。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的郡,它的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竟由一名堂堂的参知政事(副宰相)贬为一介区区滁州知州。这在仕途上可谓一落千丈。就在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然而欧阳修在文中始终自谓“太守”,却不自称“知州”,其用意何在呢?首先,古人有袭用前代州郡的行政长官称号的习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到隋唐时县以上的行政单位仍然是郡。千余年来,称郡的长官为太守。而到了宋代,撤郡设州,因此不再有“太守”这一官名,取而代之的是“知州”。另外,欧阳修在创作上承袭唐代韩、柳遗风,是北宋古文…  相似文献   

6.
古代不少传世美文都写于作者人生出现重大变故(被贬官)之后,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一样,写于自己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琅琊山的奇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他悠然自得的旷达乐观情怀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此文盛传不衰。与其他文章不同的是,《醉翁亭记》并不是以第一人称来写。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就连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是学习语文的好素材。好歌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并与之产生深深的共鸣。有的歌词讲究修辞,有的歌词意境优美,有的歌词引经据典,仔细体会,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8.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中学语文经典篇目,其中对为报倾城随太守的解读,历来存有争议:教材流行的解释或云为了报答全城官吏和百姓,快来随我一起打猎吧;或为替我传告全城官吏和百姓,快来随我一起打猎吧。窃以为,为报倾城随太守中,倾城释为全城的官员和百姓,不妥,即使称夸张也不当。试想:一个地方长官去打猎,有全城出动尾随的吗?那么多人出动,如何看得清打猎;那么大的动静,怎能不吓跑猎物?这不是给打猎  相似文献   

9.
“滇”的族属问题是云南民族史研究中的基础课题,至今仍然争论不息。通过利用大量考古学资料,采用考据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滇”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氐羌族群南迁的时间几个方面考证,“滇”应是滇池地区的土著居民,同时用反证法否定了“滇”为“越”、“僚”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欧阳修达观的处世态度,宽简的为官之道及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安宁的太平景象诸方面,探讨《醉翁亭记》一文中太守之“乐”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的形体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张”,说“弓长张”。因其形体由“弓”和“长”两部分组成。《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施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旬,对于后一个“乐”字,据笔者所见,有关选本在注释或讲析中大多未作交代,少数选本认为这里是指“与民同乐”之意。由于这一句关系到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特提出个人看法如下: 这一句写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一段开始在记到太守和宾客归去的时候,忽然添出了禽鸟之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并极力予以渲染,这完全是为了替下文蓄势。接着文中这才借势引来,层层跌  相似文献   

13.
汉代重郡守,郡守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对本辖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郡守任职时间的长短也对治郡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考察黄霸任职时间及期限,能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当时地方行政官理及中央对地方官的任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1,(11):42-42
在云南省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2011年9月,经云南省委、省政府同意,云南省召开云南省校长大会。会议围绕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要求全面加强校长价值建设、校长能力建设和校长制度建设。来自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10多个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外的110名知名校长,  相似文献   

15.
<正>《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教过很多遍了。现在重教这篇课文时,才感觉过去教授此文时,一直是解析教材,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研读和理解。该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理解并欣赏这篇优秀的古典散文呢?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关键。文章结尾写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阅读到这里,很少注意此语的深意,认为是作者随意说出的一句话,如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一样。学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省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2011年9月,经云南省委、省政府同意,云南省召开云南省校长大会。会议围绕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为主题,要求全面加强校长价值建设、校长能力建设和校长制度建设。来自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等10多个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外的110名知名校长  相似文献   

17.
关于“滇池”及“滇国”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西南夷列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跷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本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以其众王滇,变眼从其俗,以长之”。  相似文献   

18.
《雁门太守行》是中唐诗人李贺创作的战争诗歌。此诗拟乐府古题,全诗使用斑驳浑融、明灭变幻的色彩描绘了苍凉辽阔的边塞景色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传达出悲壮的效果和高昂的爱国情怀。同时,《雁门太守行》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也从侧面证明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然而,《雁门太守行》的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站似一颗松,卧似一张弓……”虽然已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但南京市安怀新村小学校园里却充满了火热的气氛,一群“红领巾”正在操场上聚精会神地习武,看他们个个身着练功服,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俨然“武林大家”的风范。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您所说的"章"是指什么?所谓"文章","文"有文采,"章"有章法。"文",即丰富的素材、精美的语言;"章",即巧妙的构思、鲜明的主题、严密的逻辑、完整的结构。二者兼备,方可谓"文章"。同学少年不循"章"而作,是不是容易写得杂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