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当前,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共同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并滞留在农村。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怀有创业愿望,针对这些农民工,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安徽省可以借鉴其他省份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经验,并从融资、创业培训、打造农民工创业园等三个方面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挖掘一条既适合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情,又具有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在对沿海、内陆26个省份的现实及潜在创业者进行深入的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通过创业政策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了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创业政策影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理论内涵,以及影响返乡农民工产生创业行为的三大因素,即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创业技能的探讨,结合创业政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围绕以上三大因素如何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势在必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由观念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融资支持体系、技能支持体系、产业支持体系、人力资源开发支持体系、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等方面构成。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工程,应创新思路,把握重点,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高潮兴起,它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这对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重点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目前这一现象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着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的现象.其中,有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综述,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于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研究并应结合当地的特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的农民工开始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他们正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本文在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并提出消除障碍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8.
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与创业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许多企业破产,大量裁员,引发了农民工的返乡潮。为维护社会安定,这些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也成为解决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融资难已成为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最大困境,而缺乏必要的融资担保是导致融资难的突出瓶颈。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担保机制,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问题,扶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安徽省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其面临的融资困境,为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担保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方面可以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可以以创业带动就业,进而减缓就业压力。选择万州区为例,通过实证调查,利用问卷谈话记录的方式,进行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证分析,并通过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说明,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催生和谐创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培育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和谐创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因此,通过设定科学的价值目标,创新价值实现方式,拓展价值来源等途径构建和谐创业社会文化的价值体系,是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营造和谐创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形成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和谐创业发展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市黔江民族自治县石会中学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实施载体,构筑了“课堂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连实体”、“实体连高校”的“四连”结构“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通过五年多的教育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贫困地区农村普通中学职教渗透特色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转变了“农村教育是亏本教育”这一观念,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工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各地征地实践的系统梳理和综合比较,总结分析了五种典型安置模式。由于外在适用条件不同,每种安置模式都各有利弊,无论哪种模式都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因此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改革征地制度,借鉴各种典型安置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寻适合当地情况的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通过相关教育政策体系完善与政策有效执行的过程才能解决。在现实中,这个过程还存在着阻碍政策目标顺利实现的诸多问题。通过对相关教育政策文本研究,旨在从政策运行的角度归纳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于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中主要存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不平等、农民环境意识薄弱以及环境维权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我们应在立法上确立农民环境权,建立农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对农民的生态补偿制度和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制度,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尤其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仍较低下。要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概念出发,提出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的层次,并结合职业理想的分层深入分析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形成的动因,并对农科大学生服务“三农”职业理想形成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升学政策思考——基于上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着强烈的在输入地城市高考升学的愿望,但现实存在的高考限制以及市民心理冲突等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之路。基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分阶段研究并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升学问题,有条件地开放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今后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粮食主产区的作用;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20.
转变贫困山区初中办学模式,开展职前职业教育,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是贫困山区农村初中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