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学金博士撰写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节点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教育人类学学科史研究著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的近百年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学科意识、研究主题、代表作品、学科制度和代表人物。该书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明清晰地凝练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线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与宏观社会演进的复杂关系,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话语体系建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学术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筹)于2012年5月29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独立地位的正式形成。2012年5月29日上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筹)成立大会在中央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学科群中活动最频繁、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它被看成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产物,认为其学科史极其短暂,可以叙述但无须研究。陈学金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简史》挑战了上述传统观点,不仅开展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历史研究",而且提出和论说了若从1905年王国维提出"教育的人类学"的术语和内涵算起,教育人类学在中国已有上百年学科史的新锐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相交织的视角出发清晰和准确地界定何谓教育人类学,是分析和论述教育人类学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的基本前提,因而在未来的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进程中,这本学科史的先驱性著作是"绕不开的研究",必将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渊源入手,回顾了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萌芽、发展,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人类学通论》(滕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将国际教育人类学知识与中国的本土教育实践有机整合,通过对西方译著的引介,拓宽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术视野,并为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所借鉴,既包含系统科学的理论阐释,又涵括指导意义的实践方法与鲜活的田野民族志,是一部推动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长足发展之作,被誉为“中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一项开拓性成果”。[1]教育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人类学要实现本土化,其“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源发于中国教育的经验与知识。二是使用汉语来表达教育人类学的经验和思想。汉语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奠定根基的时代、体系初建的时代、多元发展的时代。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特点是:汉语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外生交叉学科,而非内生分支学科;汉语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土文化”;汉语教育人类学是用“汉语”这一语言方式表达经验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冯增俊主编的《教育人类学教程》一书首次划分国际上两种不同的教育人类学流派,并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主题的创新性价值加以界定。本书秉持“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服务于生产发展需要”这一原则,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探寻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之路。以介绍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及理论方法,阐述教育与人、教育与文化之关系以及人类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为主要内容,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应然到实然的写作逻辑,理论介绍详实,逻辑体系完整。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教育人类学历史渊源、基本思想以及重要理论、方法的传播与教学,可称作“中国教育人类学教材第一部”。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类学是人类学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论。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以此来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分为哲学教育人类学和文化教育人类两派。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启蒙阶段、应用性学科阶段和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阶段。本文结合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点,并展望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