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江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3-116
戏剧人物角色名称可以向读者说明剧中主要人物的姓名与身份,帮助读者对戏剧产生初步的了解,理清人物关系的脉胳。人物名称的翻译成功与否对于戏剧的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命名方法进行分类,并对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的莎士比亚戏剧译本中的人物名称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2.
以H.P.Grice的会话含义为理论基础,试图从"合作原则"视角对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著《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对话进行赏析,从而了解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莎士比亚戏剧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既呈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又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悲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考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视角.莎士比亚在思想内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华的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艺术精华.体现在借鉴圣经中的叙述结构,人物原型,意象等几方面.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更加深化对莎比亚戏剧的认识,从而丰富读者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女性形象、人物语言、情节模式三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解读,分析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5.
成立 《文学教育(上)》2013,(22):114-115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众多戏剧人物中,欧陶利克斯是一个不很起眼,但又被很多学者和读者所关注的对象.探其原因,是缘于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文中就如何认识这一形象谈了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戏剧人物语言应当个性化,但不少剧作家都有人物语言非个性化的倾向。莎士比亚也不例外,其代表作《哈姆莱特》中就有突出的表现。在该剧中,作家常借人物之口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发表关于戏剧创作与戏剧表演的议论,甚至为取悦观众加上一些噱头。就语言个性化的要求看,这无疑是个瑕疵,而从作家写作意图及观众、读者认知与欣赏的角度看,却是必要和有益的,它深化拓宽了主题,满足了人们求知和宣泄的要求,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对于戏剧大师沙士比亚,以往人们多就其人物塑造,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津津乐道,但对莎士比亚如何成功使用戏剧技巧问题不够重视,笔者以为,熟谙戏剧技巧恰恰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而内在的根源,本文拟就此问题予以粗略探究。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剧中人物的“女扮男装”及其反讽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剧中人物出现了不少“女扮男装”的角色。女扮男装作为一种戏剧反讽的艺术手法,对拓展戏剧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发挥着讽喻奇巧、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剖析了莎剧中“女扮男装”人物的反讽艺术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阚智文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1):43-44,52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社会哲理悲剧。剧中种种冲突在本质上都表现为人性与兽性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人物内部性格和人物自身前后变化之中。莎士比亚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安排,将这种斗争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成了对人性的探索,并使人性最终在剧中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再读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作品《驯悍记》,本文以历史语境为切入点,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对人物角色进行分析,揭示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透视其在《驯悍记》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其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及波洛涅斯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展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人物刻画真实、立体,性格各异。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赏析,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再次深入品读莎士比亚大师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2.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著名的喜剧人物,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从诞生至今,这个人物一直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广的思想反省意义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讨。本文将运用维姆萨特“具体普遍性”理论,重新解读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是一出社会悲剧,也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它成功地刻画了鬼魂的艺术形象。鬼魂虽不是剧本的主角,但它不仅增强了戏剧的悲剧性,同时也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促进了悲剧人物哈姆莱特性格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但不是消失.也不会消失。他和他的戏剧都打上了古铜色,越来越经典,巍然耸立在历史的云烟里。人们依然以他和他的戏剧人物为话语,道说个不停,不断改编重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人们在重读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演员,他加工、改写出那么多杰出戏剧,让那么多故事成为戏剧经典,人类断不会忘记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有深度,他的喜剧也不仅仅是笑。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编选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威尼斯商人》属于喜剧,里面的人物、剧情都带有喜剧所必有的风格。莎士比亚的作品,每一次审视起来,都会让人有新的收获。经典作品,其经典就在于它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有着细腻而生动的人物对话,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用复调理论来展现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世界,透析对话背后的深层内涵。复调理论是否能够用于对戏剧的分析?戏剧中的对话是否符合复调的理论分析?借助于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探究这一问题,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学语文》2010,(5):12-1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戏剧创作。能力目标:品味诗化的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戏剧深受古希腊神话的影响,<麦克白>吸收了古希腊神话的因素,包括未移位的神话和移位的神话.#通过使用移位的神话,莎士比亚将戏剧中的人物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魔怪与戏剧结合,既推动了剧情,又体现了古希腊的神话精神.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人文思想是莎士比亚人物评论的基础,通过阐析《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性格及个性特征,指出永远同情受迫害者是莎士比亚人物评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莎士比亚对古希腊戏剧的传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在传承古希腊戏剧创作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本质。特别是在戏剧艺术方面 ,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不仅是他超越古人的一种表现 ,而且还是他对世界戏剧史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星 《文教资料》2013,(3):17-18
为了提高对莎士比亚戏剧女性角色的认识,可以从不同视角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解读。从新历史主义视角看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对女性人物的表达呈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她们的言行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父权制的权利话语,另一方面她们对婚姻家庭的相关社会规范进行了挑战。中国莎学应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在吸收国外莎评成就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有效促进中西莎评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